在《草地》創刊35周年的時候,我從《草地》的創立,歷經的坎坷以及編輯們不懈的堅持和面對新的時代創新思路,不斷勇往直前的發展變化作了回顧和展望。轉眼之間,五年過去,《草地》又迎來了創刊40周年生日。
40年的歲月,在歷史的長河中,或許只是彈指一揮間。然而在時代的脈動里,《草地》的執著堅守,《草地》的艱難尋覓,每一步都清晰可見。她折射出每一階段的社會文化環境,她的成長和發展與所處的時代和阿壩這塊土地緊緊相連。她清晰地烙印著阿壩大地的歷史變遷,她像鏡子一樣映照著阿壩人民日新月異的美好新生活。40年的《草地》,是一滴滴汗水澆灌的百花園,是一篇篇文章連綴的歲月詩篇,是一冊冊書刊搭建的精神糧倉。
四川西北部的阿壩高原,有著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不僅有九寨、黃龍、四姑娘山等優美迷人的自然風景,也孕育了雋永悠久、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40年前,在這片景觀富饒、文化積淀深厚的土地上,一個起名叫《新草地》的文學雜志吹開了阿壩文學的春風,吹響了阿壩州新時期文學的號角。阿壩州終于有了一個培養自己民族作家的園地。
40年的《草地》,一路風風雨雨地走過,歷經坎坷曲折,就是在工作開展最困難,辦刊條件最拮據的時候,依然不改初心,堅守著純文學這塊陣地。從《新草地》(1980年)到《草地》(1987年),從內部刊物到全國公開發行,《草地》的同仁們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為辦好《草地》,發現培養作者,編輯部先從自身建設抓起,完善編審制度,加強與作者的交流溝通,以優秀作家為引領,相繼在馬爾康、汶川、若爾蓋、松潘、阿壩、理縣、小金、茂縣、金川等地開展文學采風筆會和基層作者培訓活動,并編輯刊發筆會活動專頁,推出新人新作,向外推送州內作者的優秀作品。跨入新的世紀后,《草地》直面時代的變化,順應時代的發展,積極轉變辦刊觀念,將刊物與網絡結合起來,加強網絡協作,加強各級期刊的聯動。2004年,《草地》被中國萬方期刊數據庫收錄。之后又先后被中國知網和龍源期刊網收錄,實現了刊物面向全球閱讀。2018年,《草地》推出微信公眾平臺,積極宣傳刊物,推出優秀作者的作品。《草地》所發作品愈來愈受到省內外廣大讀者和全國各級文學選刊的青睞,也得到越來越多讀者和作者的喜歡和認可。
40年的《草地》既是培養作家的搖籃,更像一個溫馨的家園。阿來、谷運龍、范遠泰、龔學敏、牛放、索朗仁稱、澤旺、達爾基、白林、羊子、雷子、王志國、雯萍、阿郎、夢非、寧克多杰、夢筆、康若文琴、曉鴻、任冬生、澤讓闥、白羊子、慶九、扎西措、韓玲、靜子、遠勤、文君等作家都是從這里走向了更廣闊的文學天地,讓更多的讀者認識和喜歡上他們,同時《草地》也引領著更多的文學愛好者走在文學的道路上。在“立足本州,面向全國,大力培養少數民族作家。”的辦刊宗旨下,一代代主編和編輯們默默堅守,辛勤耕耘,他們甘愿“為他人做嫁衣”,在這個小小的陣地上培養出了州內及全省乃至全國的許多知名作家;他們甘愿為人梯,讓作者們一步步攀登到文學創作的最高點。
創刊以來,在《草地》培養的作者中,有許多獲得過省級和國家級文學大獎。如阿來的長篇小說《塵埃落定》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2000年)、中篇小說《蘑菇圈》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2018年)、長篇小說《云中記》獲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2019年),朱大錄的散文《羌寨椒林》和谷運龍的中篇小說《飄逝的花瓣》分獲第一屆和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1982年、1986年),雷子的詩集《雪灼》獲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2008年)、雯萍的長篇小說《觸摸》和澤旺長篇小說《東女國傳說》分獲四川省第十二屆、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圖書獎(2012年、2014年)、范遠泰的詩集《陽光與高原》、龔學敏長詩《長征》、牛放散文集《落葉成土》分別獲得四川文學獎,谷運龍、羊子、王志國、藍曉、張力、康若文琴、阿郎、梅吉、雷子等的作品獲得四川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優秀作品獎。與此同時,阿壩的許多作家,滿懷自信,努力超越自我,從《草地》出發,走向了更寬廣的舞臺。正如谷運龍先生在《草地》出版發行的“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散文集《春天記》的序言里所說“我曾在省作協的一次全會上很有幾分得意地說:‘阿壩對四川文學的貢獻是大的,作協主席是阿壩貢獻的,《星星》詩刊和《四川文學》主編也是我們貢獻的。當然,這些貢獻都源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也源于那片始終充滿乳香的《草地》。”
走在新時代的道路上,《草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辦刊質量不斷提升,欄目設計推陳出新,刊物發行更有力度,作者隊伍穩步增長。近幾年,《草地》緊緊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重大熱點問題和重大活動,編輯出版了“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散文集《春天記》、“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專刊、“民族團結進步”文學專頁,還連續幾年推出“脫貧攻堅”文學專頁,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肯定,在社會和讀者心里產生了極好的影響。
40年的《草地》已成為阿壩的一張文學名片,她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家,同時也推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她開出的文學之花,默默滋養著阿壩幾代人的精神和心靈。在新的起點上,我們既感到欣慰也感到神圣的責任。我們將在州委、州政府的關懷下,在州委宣傳部、州文聯的具體指導下,目光更高遠,胸懷更寬闊,腳踏實地,放飛夢想,與讀者共鳴,與時代共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融入時代洪流,繁榮阿壩文學為目標,發現培養我州優秀作家,不斷推出無愧時代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