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軍
我回想起自2005年以來與《草地》開始時有時無的十余年過往,《草地》給予我極大的關注與幫助,也讓我感受著《草地》引領著阿壩文學事業不斷地向前發展。
從師范校畢業回到老家的高半山上教書,除了教學,幫著家里做一些雜事之外,山村教書的生活十分的枯燥乏味。每次來到縣城,我都會到街頭的書店去買幾本雜志回家翻看,以打發寂寞的時光。一次,在汶川縣城的一個書店里買書,看見了一本《羌族文學》,老板見我拿著翻看,就說這是我們縣自己出版的一本雜志,發表的大多是有關羌族的詩文,你可以看看。我第一次看見這本雜志,第一次聽說這個書名,自己是羌族人,就沒一點猶豫,把書店內的《羌族文學》雜志每期買了一本回家。無事之時,就不時的拿來讀幾頁。在一期雜志上,我讀到了一個校友書寫的一篇雜文《李師傅的瓢兒》,同學把我們讀書,生活的事情寫成了文章,變成了鉛字,這激發起了我學習寫作的愿望。經過寫作練習,有習作在《羌族文學》和《草地》上發表。在羊子老師的引薦下,我受邀參加了《羌族文學》與《草地》雜志共同舉辦的蘿卜寨創作采風活動,第一次與《草地》編輯部的主編、編輯相識。作為年輕人,作為寫作新人,我得到了雜志主編、編輯的關心與關愛。此后,《草地》編輯部組織的創作采風活動,我都受邀請參加。記憶中參加過蘿卜寨金秋筆會、《草地》阿壩行、黃龍金秋筆會、相約茂縣等多次文學活動。參加這些創作采風活動,讓我開闊了視野,了解阿壩文學創作的面貌,結識了不少文友,了解到了阿壩文學發展的歷程,知道了文學前輩對文學的執著與堅守,也激勵著自己的創作之路。
我的寫作在阿壩文學中露了個臉之后,因為工作的需要,去做了文化研究,有兩三年時間,沒有進行文學作品創作,沒有文學作品發表,與阿壩文友和《草地》雜志的交往減少了。當我再次與《草地》的藍主編和各位編輯在汶川相遇,在茶樓閑坐時她們關心起了我的工作家庭和創作情況:“近兩年你怎么不發稿件發給我們《草地》了,你要把你的作品發給我們,要給我們扎起哦。”我知道自己的寫作水平還處在學步階段,作品的質量還很差,能變成印刷品都已是莫大的恩惠了。我知道他們一直沒有把我忘記,在關注我,關心我,寄予我在寫作上的進步與發展。雖然我沒有作品寄給《草地》發表,我還一直通過《草地》刊物關注著阿壩文友們的文學創作。《草地》雜志編輯們的關注、關心,讓我又再回文學創作之路。
收到《草地》寄來的每一期雜志,我都很快地拆去包裹,首先翻看著目錄,找尋著自己熟悉的作者的文章來讀。在封面封底、內文排版等經過了精心設計,安排,《草地》辦得清新、醒目又大方,《草地》雜志樹起了一面辦刊的旗幟。我知道,這旗幟是編輯們辛苦的付出,努力支撐得來的,是編輯認真校對每一個詞句子,用心處理每一篇稿件得來的。記得自己寫了一首《高原之上》的詩沒有經過仔細認真核對,就把稿件發了出去,那篇稿件因自己不細致,句子中出現了多字的情況,而編輯們沒有將我的稿子放置一邊,而我收到了主編發給核實稿件的信息,這讓我感到十分的愧疚。感謝編輯們認真負責地對待每一篇稿件,不求得失編輯每一篇文章,編輯們甘于為她人做嫁衣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
在每一次《草地》組織的文學活動中,都會聽到些《草地》的故事。中華人民共各國成立七十年來,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國家的社會文化事業得到了大力發展。伴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關乎精神生活的文學事業也不斷向前。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阿壩州的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這個老少邊窮的家園自改革開放來,其文學從無到有,從起步到發展,再到取得不凡成績。這與四十年前在這個熱土上創辦的《草地》雜志分不開,與四十年來《草地》雜志編織部各位主編、編輯們為阿壩文學事業發展付出的艱辛工作不分離。
四十年來,《草地》雜志的各位編輯認真細致地做好每一件事,讓刊物不斷變化,不斷發展。《草地》始終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堅守文學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方向。在新時代里《草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的文學使命,其選用稿件不拘泥于民族與地域,而是著眼于祖國各地,呈現出互鑒通融、交相輝映的面貌,以名家的作品來帶動和引導州內的作家、作者、文學愛好者。《草地》又不失自己的責任,又立足阿壩這片土地,以培養阿壩本地作家為己任,特別關注于阿壩的文學新人,給予文學新人更多的關注與關愛,開辟專欄給予推出,培養著阿壩文學事業的接班人。
四十年來《草地》雜志為阿壩文學事業發展創造和搭建了良好的平臺,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學創作采風活動,團結引領阿壩作家,為阿壩文學事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和諧的文學氛圍。通過團結服務,讓作家們潛心耕耘、用心書寫,一大批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助力阿壩社會發展的文學作品被編輯發表,傳承了文化、頌揚了時代,促進了藏羌回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四十年的歲月不長也不短,《草地》作為阿壩州全國公開發行的文學刊物,默默地編織著阿壩文學事業的夢,讓更多阿壩文學人成長。編輯們以執著、勤奮的工作確立著自己崇高的職業標準,這一標準中包含著對文學的熱愛,包含著堅定的文化承擔,包含著精益求精的專業素養,包含著對時代、對人民的赤誠責任。時代已面向大海,你們的用心用情,讓《草地》走向春天,在新時代里煥發著文學磅礴的生機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