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 廖紅燕
摘要: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環保的發展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我國是農業大國,同時也是農產品需求較大的國家,在農業生產領域,生態環境遭受化學肥料與農藥破壞的情況依然較為嚴重。針對這一問題,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提出了“綠色植保”的理念,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本文以綠色農業條件下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為研究對象,介紹綠色植保理念的含義及其重要意義,并提出如何實現病蟲害的綠色防治。
關鍵詞:
綠色植保;農作物;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630009
近年來,我國在推廣綠色防治農作物病蟲害技術方面的投入逐漸增多,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農業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的應用范圍不斷增加,農業病蟲害防治技術不斷成熟,這些進步使人們看到了我國發展綠色農業的曙光。同時也應當清醒地意識到,與農業技術先進的國家相比,我國的綠色植保工作還比較落后。如,以色列、加拿大等國的植保工作,主要依靠農業防治、遺傳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設施保護,防治效果極佳。這些先進國家的先進經驗為我國發展綠色農業樹立了榜樣,未來我國的綠色植保發展還有很長的道路,相信在所有農業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綠色植保工作也一定會走在世界前列。
1關于綠色植保的概念
所謂綠色植保,即在科學、環保思想的指導下,運用科學、環保的方法和措施對植物進行有效保護,有的專家學者直接將綠色植保定義為“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方法”。根據全國植保會議關于綠色植保的定義,綠色植保就是“把植保工作作為人與自然界和諧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其對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的保障和支撐作用”。從這一定義中可以看出,綠色植保關注的是植保措施應當與生態系統和諧共生,其本質是一種生態環保的植物保護理念以及方法。作為一種理念和方法,綠色植保具有技術性、強制性2個特點,即禁止高毒、高殘農藥的生產和使用,大力倡導生態防治,確保農產品質量、人畜、生態環境的安全。
2綠色植保理念的重要意義
綠色植保要求在確保農產品安全和優質的基礎上,實現農業的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增收。大力推進綠色植保工作,有利于改善自然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21綠色植保對自然環境的意義
傳統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大量使用化肥或農藥,帶來了諸如土壤板結、生態鏈破壞等突出問題,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在綠色植保理念的指導下,所有防治措施、防治方法都采用綠色環保的防治技術,農業生產最大限度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從而有效降低化肥、農藥等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如,傳統的采用農藥防治棉鈴蟲,在防治棉鈴蟲的同時也造成了環境污染,同時棉鈴蟲對農藥性的抗藥性逐漸增強,長期下去容易出現棉鈴蟲大爆發的隱患。通過引入生物防治、基因防治措施,能夠有效降低農藥防治的弊端。
22綠色植保對農產品的意義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人們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的出臺標志著我國食品安全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這對我國的農產品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作物傳統病蟲害防治方法中,主要依靠帶有毒性的農藥,在有效防治病蟲害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大量農藥殘留于農作物表面,使人們不得不擔心農產品的安全性。在綠色植保理念的指導下,病蟲害防治采用綠色環保的防治方法,不僅能夠有效防治病蟲害,還能夠大幅提升農產品的品質,提升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有利于我國農產品走向國際市場。
3病蟲害防治的宏觀策略
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的危害性極強,只有加強病蟲害的防治,站在宏觀的高度實施病蟲害防治策略,才能把握病蟲害防治的方向,實現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31大力發展集約化、規模化的農業種植模式
當前我國的農作物種植主要采用分戶種植的方式,無法滿足綠色植保的要求,也制約了農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在國家相關種植業的政策指導下,要在立足當前土地承包制的基礎上,積極采用集約化、規模化、規范化的農作物種植方式,為實現專業化、機械化、標準化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提供條件。通過逐步營造專業、統一的病蟲害防治環境,促進綠色植保思想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的應用,推進綜合治理病蟲害順利進行。
32不斷加強和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采取集約化、規模化的種植模式,要求資金統一撥付,因此政府可將對農民和農產業的補助資金直接撥付給地區的鄉政府專款專用,不再直接派發給各種植戶。各地區的鄉政府要依據國家相關政策,統籌規劃當地的農業發展,同時利用政府撥付的專項款,對農業的配套設施,包括溝渠、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進行修繕和重建,統一采購和使用防治病蟲害的農藥、藥械、消毒劑、土壤改良劑等,尤其是在綠色植保理念下使用物理防治方法需要的性誘劑、誘蟲板、誘蟲燈等,化學防治方法需要的熏蒸劑、顆粒藥劑、煙霧劑,生物防治方法需要的生物膠囊、生物靶向藥物等。政府要加強對此類資金使用的監管,確保專款專用、資金到位,從而推動綠色植保防治技術的推廣工作,促進農業的健康和諧發展。
4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病蟲害防治技術是保障病蟲害防治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加快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對遏制病蟲害發展,提高農業的經濟價值十分重要。
41做好重大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強化重大病蟲害的預警監控。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受到各種病蟲害的侵襲,對重大病蟲害如威脅玉米生產的草地貪夜蛾,威脅水稻生產的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威脅小麥生產的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白粉病等,要加強監測,做好預警和防控;綠保防治措施落實到位。在綠色植保服務日益社會化的形勢下,要積極邀請專業組織對不同的病蟲害進行分類指導,積極應用相應的綠色植保檢疫和防治措施。同時,要加大對合理用藥、科學用藥的宣傳,引導種植戶正確用藥,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加強對檢查過程的督導。在綠色植保技術開展推廣和指導的過程中,各地政府要及時公開技術指導咨詢電話和舉報電話,使種植戶面臨技術困難時可以及時得到指導,同時各地要組織技術督導組,深入到各個地區通過明察暗訪等方式,督導綠色植保技術的落實。
42做好重大疫情的阻截工作
要貫徹落實上級政府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要求,強化對重點病蟲害的檢疫和防控能力。組織對葡萄根瘤蚜、紅火蟻病等重大病蟲害的防治行動,并嚴密布防抵御柑橘黃龍病等危害程度高的病疫入侵,從而全面阻截重大危險病蟲害的大面積傳染;加強對外來有害病蟲害的預先評估和管理。對外來有害病蟲生物的危險等級提前進行評估,嚴格履行法定程序,加強手續審批管理;加強農作物檢疫監管執法力度。基層政府應當加強對農作物種子的檢驗檢疫,做好綠色通道農產品檢驗檢疫以及鮮活農產品的執法活動。
43注重運用科學的防治方法
為了更好地實現病蟲害綠色防治的目的,應當注重運用科學的防治方法,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耕種前,要對土壤進行全面消毒處理,對農作物的種子實施浸種和殺菌拌種處理,從源頭預防病蟲害的發生;病蟲害發生初期,可以適當使用農藥等防治方法,但要控制使用劑量,確保使用劑量不超標;針對疫情較嚴重的情況,要集中優勢力量進行一次集中治理;針對治理難度較大的病蟲害,要采取特殊的防控措施進行防控,確保病蟲害盡快得到控制;在具體的農業生產實踐中,應當根據疫情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控制策略,這樣才能達到更加有效的防治效果。
5結語
近些年來,我國農業運用綠色技術防治病蟲害的實踐不斷增多,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與傳統的農業防治病蟲害的方法相比,綠色植保理念指導下的病蟲害防治方法能夠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農產品質量。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應當以綠色植保理念為指導,大力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治方法,為發展綠色農業做出貢獻。相信隨著綠色防治技術的不斷推廣和應用,我國的農業一定會實現更健康、更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井慧玲.作物育苗與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9(24):24.
[2]李秋鋒,羅永娟.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現狀與對策[J].農村實用技術,2019(03):52.
(責任編輯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