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劉晶 張愛仙
摘要:
結合山東省玉米生產實踐,對玉米優化配套栽培技術進行簡單的總結,包括播種前準備、播種、播種后管理、收獲等,為玉米的增產增收提供參考。
關鍵詞:
玉米;配套;栽培;增產增收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630027
玉米是山東省第2大糧食作物,在山東省糧食生產中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其面積、單產和總產均居全國第2位,在夏玉米種植區中居首位。近年來,隨著山東省畜牧業以及玉米深加工企業的不斷發展,玉米逐漸成為山東省十分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飼料作物,在山東省農業生產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玉米生產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山東省農業生產的發展,因此要從整體上對玉米的種植結構進行優化,實現配套技術的完善。現結合當地實踐,對玉米的優化配套栽培技術進行簡單的探討總結。
1播種前準備
11品種的選擇
要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宜種植的玉米品種,可綜合當地的氣候條件、產量目標、田間管理水平、耕作習慣、排灌條件等確定,山東省要求玉米品種的生育期適宜、產量高且穩定、抗逆能力強、適合機械化種植。對于小面積的高產攻關田,適宜選擇一些有明顯增產潛力的玉米品種,如登海605、青農11等;對于大面積的示范田,適宜選擇耐密能力強、抗倒伏、產量高且穩定的品種,如鄭單958、青農11、登海605等;對于普通農田,適宜選擇耐密植、抗倒伏及抗逆能力強、適合機械化生產、產量高且穩定的品種,如鄭單958、青農11、登海605、宇玉30、天泰33、濟玉901、農星207、華良78、華盛801、迪卡517、魯單9088、連勝216、邦玉339等;對于青貯玉米,可選擇一些有較高生物產量的品種,如飼玉2號、登海605、德單5號等;對于鮮食玉米,可選擇口感佳、色彩艷麗、賣相好的品種,如青農206、西星五彩鮮糯、濟糯33等;對于實施機械化收獲的農田,適宜選擇生育期適中、籽粒脫水快、穗位適中、有較強抗倒伏能力的品種,如魯單2016、宇玉30、迪卡517、鑫瑞25、金來376、京農科728等。
12種子的精選及處理
精選種子,實施單粒精量播種,對種子的要求:純度不得<98%、種子發芽率不得<95%、凈度不得<98%,水分含量最高不得>13%。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可對多種病蟲害起到較好的預防效果。對于一些苗期的地下害蟲,以及灰飛虱、薊馬等,可選擇含有吡蟲啉、噻蟲嗪等藥劑成分的種衣劑進行拌種或者包衣處理。
13適宜機械的選擇
要確保玉米播種的質量,一項關鍵的措施即為選擇適宜的機械。上茬作物小麥可選擇聯合收割機收獲且實施秸稈切碎還田。玉米的播種一般選擇單粒精播機,要求多功能、高精度、種肥同播;對于小麥秸稈粉碎質量差的地區,玉米的播種可選擇清茬(或滅茬)玉米精量播種機。如果栽植地的土壤肥力水平高,或者土壤比較板結,玉米播種機械可選擇深松多層施肥精量播種機。播種機械要求具備仿形功能,以保證播種深度一致,利于出齊苗[1]。
2播種
搶茬直播,6月上中旬在前茬作物小麥機械收獲后立即開展玉米機械精細播種。前茬小麥的留茬高度不得>20cm、切碎的秸稈長度不得>10cm、秸稈長度合格率不得<95%、拋灑不均勻率不得>20%,漏切率最高不得>15%。實現各道工序的“一條龍”服務,包括小麥機收秸稈切碎還田、玉米機械精播、化肥深施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選擇破茬深松免耕播種機[2]。如果當地粗縮病連年發生程度比較重,則夏玉米的播種時間可適當延遲。采取等行距播種,行距、播深分別控制在60cm、3~5cm。播種密度參照預定的收獲密度確定,一般比預定的目標增加10%左右,具體的可結合實際情況而定,如果玉米品種耐密能力強,則大田的播種量以75萬粒/hm2為宜,示范田間栽植的玉米播種量在825萬粒/hm2左右,在高產攻關田內栽植適宜的播種量為87~90萬粒/hm2,如果玉米品種為大穗型,則播種密度在69萬粒/hm2左右,對于高產攻關田內栽植的玉米品種,適宜的播種密度在795萬粒/hm2左右。
如果用于鮮食,則玉米的種植要求與其它玉米品種隔離種植,避免花粉串粉降低鮮食玉米的口感。可采取空間隔離、時間隔離、自然屏障隔離3種方式。空間隔離要求與其它玉米種植的距離≥200m,時間隔離要求與其它品種的花期錯開,自然屏障隔離可選擇一些自然障礙物,如林帶、房屋等,起到隔離的效果[2]。
3播種后管理
31苗期管理
苗期的管理主要是促進營養生長,確保苗全、苗齊、苗勻、苗壯,搭建合理的高產群體結構,創造穗多、穗大的豐產基礎[1]。播種時沒有澆“蒙頭水”且未遇到有效降水的地塊,要及時創造條件澆水,以促進種子萌發、確保出苗后的土壤墑情[1]。若土壤未進行封閉除草,或者封閉除草效果不佳,則可在玉米植株進入3~5葉時選擇酮懸浮劑加莠去津水分散粒劑加專用助劑、煙嘧磺隆等實施苗后莖葉除草。病蟲害的防治上要加強監測,及時預報,針對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幼苗進入4~5葉后選擇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或多菌靈對準葉片表面進行噴霧,對褐斑病防控效果較好。玉米進入心葉末期后要注意做好葉斑類病害的防治,藥劑選擇苯醚甲環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等殺菌劑;粘蟲的防治藥劑可選擇滅幼脲、殺滅菊酯乳油等;薊馬的防治藥劑選擇吡蟲啉等。苗期水分管理上保持適當的干旱,為根系的下扎創造條件。苗期如遇強降水要及時排水,避免漬害產生。苗期遇到強風時,玉米植株易出現倒伏現象,一般不需要扶正,幼苗可自行矯正。
32抓好穗期管理,確保穗足穗大
穗期是玉米植株處于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的時期,要確保群體內良好的光合環境[2]。如果玉米高產攻關田內有植株長勢比較弱小或者發生病害時,要及時拔除,可減少養分的消耗,避免病害的擴散蔓延,有助于田間透風條件的改善。玉米植株處于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時對肥料需求比較大,對于高產攻關田,應施好攻穗肥,促使大穗的形成。穗肥的類型主要選擇氮肥,可施入氮肥150~225kg/hm2作為追肥,適當搭配磷鉀肥,選擇在距離植株10cm左右位置開10cm深的施肥溝進行施肥。大喇叭口到抽雄期這段時間玉米植株對水分非常敏感,因此如果氣候干旱一定要及時澆水,避免“卡脖旱”對雌雄穗的發育產生影響,導致其發育進程處于不同步的狀態,如果遇到強降水天氣要及時排水。對于高產攻關田,可采取中耕培土等措施,為氣生根的生長發育創造條件。
穗期玉米植株容易發生的病蟲害包括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黏蟲、玉米螟、蚜蟲等,應大力推廣“一防雙減”技術。可在玉米進入大喇叭口期后選擇殺蟲、殺菌復配或者混合藥劑進行一次性噴施[3];條件允許的地方可在每年的7—8月中旬玉米螟處于2~3代成蟲高發的時期分2次釋放赤眼蜂,每次釋放量為105萬頭/hm2,每隔5d放1次。
對于肥力水平好、田間播種密度大、植株長勢過旺、容易發生倒伏風險的地塊,尤其是高產攻關田,可在玉米植株處于7~11葉時選擇化控劑進行噴施,有助于對植株的高度進行控制,促使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抗倒伏能力,需要注意化控劑的濃度要合理控制。
33重視粒期管理,防早衰增粒重奪高產
對玉米的授粉情況進行密切關注,遇到特殊情況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對于高產攻關田、示范田,可采取人工去雄、輔助授粉等措施,普通大田內玉米開花授粉階段如果遇到長期陰雨天或者極端天氣,也可采取人工輔助授粉等補救性措施,條件允許的地方可推廣小型無人機低飛輔助散粉。玉米植株進入開花期后適當增加氮肥的施用量,有助于提高葉片的光合作用,延長葉片的功能期。花粒肥的類型主要選擇尿素,如果是高產攻關田,施肥量可適當增加;也可對準葉片表面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等水溶液。玉米進入開花灌漿期后如果遇到干旱氣候要及時澆水,后期要注意排水,避免出現漬害[2,3]。
4適期機械收獲
玉米成熟后適期開展機械化收獲,以實現玉米的豐產豐收[4]。
參考文獻
[1]劉秋芳,吳崢嶸,任淑娟,等.黃淮海夏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08(06):18-19.
[2]杜立志,王越人,馬鳳有,等.地膜覆蓋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7(05):104-106.
[3]劉德甫,肖秀芝.夏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分析[J].種子科技,2018,36(08):56,60.
[4]蔡慶紅,陶優生,唐云鵬,等.南方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12(03):82-87.
(責任編輯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