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
摘要:
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不斷進步、發展,推進了水產養殖行業的發展。淡水養殖是目前水產養殖中應用最多的養殖模式,在推進水產養殖行業快速發展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種對生態環境污染較小的養殖方式,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進一步推進了水產養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綠色生態養殖技術;淡水養殖;應用
中圖分類號:S9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630049
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提高,認識到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的出現,推進養殖效益大幅度提升,對生態環境進行了有效保護,在推進水產養殖行業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重大貢獻,從而實現淡水養殖行業的健康長遠發展[1]。本文分析了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基本內容,探討了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在淡水養殖中的應用方式。
1綠色生態養殖技術概述
目前,我國水產養殖以淡水養殖為主,而對淡水養殖模式進行創新是推進水產養殖行業長遠發展的關鍵。通過調查與研究發現,當前人工養殖模式中存在諸多問題,主要包括重數量、輕質量的問題,表現為盲目地擴大養殖規模,忽視對水產品質量進行提升;主要采用傳統人工養殖方式,忽視對傳統病害的控制。綠色生態養殖技術不同于傳統養殖技術,其在滿足人們對綠色食品需要的同時,推進水產養殖行業健康發展。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在淡水養殖過程中的有效應用,除了可以大大提高養殖業管理水平,還能夠降低水產疾病發生的可能性,滿足人們綠色無公害食品的需要,在獲得經濟效益提升的同時,實現水產養殖行業可持續發展目標[2]。山東省濱州市大力發展水產養殖行業,于2017年,濱州市的水產品總產量達4887萬t,較2016年增長47%;從海洋捕撈來看,其形勢較為嚴峻,總產量大約為65萬t,較2016年下降了273%;從海水養殖業來看,其發展較為平穩,產量達2538萬t,增長了758%;從淡水養殖養殖業來看,產量達1673萬t,增長了389%;年內標準化改造海水養殖池塘多達133333hm2,改造后對蝦養殖每667m2產量增長5倍以上;全市對蝦養殖面積達到4666667hm2,產量為84萬t,達到了山東省總產量的1/2,居于山東省第1。
2綠色養殖技術在淡水養殖中應用意義
應用綠色養殖技術是實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我國水產養殖行業快速進步與發展,但是水產養殖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了一定污染,因此,在水產養殖中要重視對綠色養殖技術的運用,提升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
綠色養殖技術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關鍵。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快速進步與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地提升,對于食品安全提出更高要求,一直以來,食品安全問題都是政府部門與人們關注的焦點。其中,水產品是人們的重要食物,許多養殖戶在水產養殖中使用違規飼料與藥物等,難以保障水產品最終質量,而綠色養殖技術的運用,為食品的安全筑起一道防線。
綠色養殖技術是推進養殖行業競爭實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我國各行業面臨著巨大的發展壓力,水產養殖行業要想獲得長足發展,要重視對綠色養殖技術的有效應用,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以此獲得更多競爭優勢。
3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在淡水養殖中的應用
在淡水養殖中,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可以從4個方面進行。科學合理地選擇養殖環境;合理選擇水產養殖種類及菌種;合理調節水質及應用飼料;科學合理防治水產品疾病。只有在養殖過程中運用有效養殖技術,才能促使養殖實現可持續發展,帶來長久的效益。31科學合理地選擇養殖環境
水產品對生長環境的要求較高,生產環境好壞直接影響水產品經濟效益。因此,在淡水養殖過程中對養殖環境進行合理選擇是一個關鍵點。池塘因其水質干凈、污染少成為最主要的淡水養殖環境,而污染嚴重的池塘不可以作為淡水養殖環境,極易影響水產品的生長。除此之外,為了保障水產品的足夠新鮮,盡可能選擇交通便利區域作為水產養殖環境。
為了取得綠色生態養殖效果,水產養殖中對自然環境進行模擬是必不可少的。如,通過種植適量水草,可以達到模擬自然環境的目標。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水草的種植務必要堅持適度性原則,大面積水草會降低池塘內的含氧量,嚴重影響水產品的健康生長。對于池塘內的益生菌數量與類型進行控制,是保證水產養殖環境符合要求的關鍵。通過現代生物技術的應用,可以確保水生浮游物符合水產品生長的需要[3]。
32合理選擇水產養殖種類及菌種
合理選擇菌種以及養殖類型是淡水養殖中的重要內容。對于水產品養殖類型的選擇,要展開對原生環境和模擬生態環境的比較與分析,為綠色生態養殖提供重要保障,選擇抗病能力強、易存活的品種類型,可以大大縮減管理成本,將養殖成本降至最低。對于菌種的選擇同樣要給予高度重視,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可以采用自然水域中的菌種,嚴格控制菌種數量,否則,一旦菌種數量超出要求,所產生的副作用對水產品的生長是極為不利的。
為了促進有益菌的健康生長,可以根據養殖水產品的特點適量投放相關種菌,充分發揮菌類在促進水產品健康生長中的作用。對于種菌的采購要加以重視,務必保證所采購的種菌來自于正規渠道,并對種菌進行試驗,確定符合要求后方可投放[4]。
33合理調節水質及應用飼料
在淡水養殖過程中應用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為了實現對水產品養殖數量和質量控制,對水質進行合理調節是重要的方式。要求工作人員在水產養殖中要做好水質調節工作,通過相關生物工程技術的有效應用,充分地保障水質調節的質量與效果。如,在水質調節中,通過在水體中投放沸石粉、活性酵母等生物制劑達到凈化水質的目標。通過對相關有機物的培植,提升水質綜合治理效果,實現對水體內細菌規模有效控制,為水產品的生長創造良好環境。
飼料也是影響水產養殖規模與質量的重要因素,為了充分保障水產養殖的效果,對飼料進行合理選擇是非常必要的。應當選用不含有激素或抗生素的飼料,充分保障綠色生態養殖的效果。與此同時,通過在池塘中投放適量甜菜堿以及腐植酸,可以使水產品的肉質得到提升,為水產品養殖效益提供重要保障[5]。
4科學合理防治水產品疾病
水產品疾病是影響淡水養殖效益的一大因素。對于水產品疾病的防控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可采用以下2種方式進行有效防控。
41選擇水產品與植物共生方法
水產品疾病是影響水產品健康生長的一大問題,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池塘中的糞便含有許多致病性因子,使水產品的發病率提高。水產品養殖與植物相結合的防治方式,主要是利用相關植物來吸收水中的致病因子,同時,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增加水中的含氧量,顯著地增強水產品的抗病能力。
42選擇混養法預防疾病
混養法主要是通過多種水產品混合養殖,以提升水中生物多樣性,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從而降低水產品疾病的發生率。混養模式還可以大幅度增加水產品的數量,由此實現養殖效益的提升,保障綠色生態養殖效果。要積極推行優勝劣汰的管理方式,不斷提高水產品的抗疾病能力。患病水產品的活力會大大削弱,極易被天敵捕食,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實現對疾病擴散的預防。除此之外,混養模式在綠色生態養殖中的應用,可以實現對養殖環境的模擬,從而提升管理工作質量與水平。
5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淡水養殖行業的快速發展,傳統的人工養殖方式暴露出諸多不足與問題,難以滿足新時期養殖行業發展的需要。基于此,有必要對淡水養殖方式進行創新,注重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的有效應用,全面提高淡水養殖的效益,推進我國水產養殖行業的健康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唐芳.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在淡水養殖中的應用[J].農家參謀,2019(13):131.
[2]王春華.生態養殖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J].漁業致富指南,2019(13):29-30.
[3]潘蘭兵,肖林,龍怡,班國勇,張毅.淺談生態養殖技術在畜禽養殖中的應用[J].山西農經,2019(11):108.
[4]曾維農.淺談生態養殖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9,39(14):141-142.
[5]楊章泉.淺談綠色生態淡水養殖技術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2020,40(06):135-136.
(責任編輯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