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連山
水中毒也稱稀釋性低鈉血癥,常見于養殖家禽、家畜群體中,水分潴留于機體內,可引發循環障礙和神經系統癥狀。雛鵝出現水中毒后,如果防治不及時,可給養殖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原因和機理 ?雛鵝水中毒的直接原因為脫水后短時間內大量飲水,發病率較高。如雛鵝喂養過程中長期缺乏水分,在飲水時可能攝取高于機體需求的水量,水分無法常規代謝,進入血液中,并隨血液快速進入雛鵝機體組織和細胞內,導致細胞水腫,未能得到及時治療,雛鵝機體內的細胞交換活動受阻,紅細胞破裂,同時雛鵝腦組織水腫可致顱內壓快速升高,這是導致其神經功能障礙的基本原因。
臨床表現 ?從直接表現上看,大部分雛鵝大量飲水10~20min后,即可發病。發病雛鵝癥狀存在一定差異,病情較輕的雛鵝可見活動減少、步態不穩、翅膀扇動無力情況。病情較重的雛鵝,在上述病情基礎上還可見癱瘓、口流粘液、機體肌肉組織強直以及原地旋轉癥狀,未給予治療,可能快速死亡。
剖檢變化 ?血液稀薄,肺部和腦組織水腫明顯,少數雛鵝可見體內出血點,肝臟顏色較淡,腸壁厚度有所減少,其他內臟器官病理變化不明顯。
治療措施 ?雛鵝出現水中毒癥狀后,應立即停止飲水,之后快速評估病情危重程度,病情輕微的雛鵝,可將其倒提、按揉嗉囊,輕拍鵝背、腹等處,使多余水分自鵝口中流出。流出水分明顯減少后,可給予電解多維、補液鹽水溶液,或混入食物中共同給予。病情偏重的雛鵝,應給予安鈉加肌內注射,用量0.5mL左右即可,并給予口服補液鹽溶液和復合VB液,用量0.5mL左右。對集中飼養的雛鵝,可能在夏季溫度偏高時出現疑似脫水情況,飲水后水中毒的發生率也偏高,可在水中加入電解多維、口服補液鹽,使雛鵝飲水后體內的水電解質保持平衡,同時限制飲水總量,以1h左右為間隔多次給水,每次給水量較此前一次增加10%。
雛鵝經治療病情緩解后,仍需要給予持續觀察。因水中毒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前者病情緩解、恢復后無異常問題,可在較短時間內恢復,慢性水中毒則需要做好癥狀的持續分析。如雛鵝倒提、水流出后,給予了電解多維、補液鹽水溶液,其后5min內,需觀察雛鵝是否仍存在運動量偏少、精神不振等癥狀,如雛鵝病情無緩解,給予0.5mL安鈉加,進行肌內注射,并繼續觀察。部分雛鵝在集中養殖的情況下存在集體發病的風險,對雛鵝病情普遍較輕,主張逐一進行處理。優先選取病情偏重、行動障礙明顯等雛鵝進行治療。雛鵝大面積發病、病情偏重的雛鵝數目較多時,可將治療藥物混入食物中提供,同時進行常規治療,以降低雛鵝死亡率和經濟損失。
預防措施 ?一是根據雛鵝發病因素進行直接控制;二是加強飼養管理,控制水中毒的基礎發生率。根據發病原因和機理,可在養殖的過程中維持規律給水。夏秋季節,溫度較高,給水量應偏大,但不宜集中給予,可在分時段條件下縮短給水間隔。春冬季節,常規給予即可。集中喂養的雛鵝,應嚴格避免長時間陽光照射,散養模式下應確保水源充足,必要時可建設臨時性供水設備。溫度較高的季節,可在雛鵝的飲水中加入少量食鹽和糖。部分養殖戶對雛鵝水中毒的認知不夠深入,誤以水中毒為食物中毒,應加強常見病的技術學習,掌握水中毒和食物中毒的差異以及水中毒的處理方法。也有養殖戶喂養管理不到位,未能為雛鵝提供直接水源,以含水量較高的飼料等作為替代,易導致雛鵝出現脫水情況,尤其是在夏季。該情況也應予以杜絕,要求喂養過程中始終保持潔凈飲水的提供(可加入鹽類和糖類)。雛鵝出現精神不振、脫水隱患時,也不宜立即大量供水,可取電解多維、補液鹽水若干,溶于50mL清水中提供,使雛鵝脫水隱患得到消除,之后再根據天氣情況等情況持續給水。運輸中的雛鵝則應重視途中持續補水,控制可能出現的水中毒隱患。
綜上所述,雛鵝水中毒后,治療以補水、補鹽為主,可用藥治療。防治方面,仍主張結合發病直接原因以及雛鵝管理情況開展,避免出現脫水、喂養不當等問題,降低雛鵝的水中毒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