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璐


摘要: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互聯網企業面臨著復雜多變的競爭環境,如何獲得可持續競爭優勢,培養企業競爭力,從而迎接互聯網所帶來的挑戰,對互聯網企業來說至關重要。本文在對Wos核心數據庫中的1094篇樣本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2006~2019年間突變性術語。并結合中國相關研究力圖描述當前互聯網企業的研究熱點和研究趨勢,為中國互聯網企業指明構建競爭力指標體系的方向。
關鍵詞: 互聯網企業; CiteSpace; 企業競爭力; 可視化分析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nternet companies are faced with a complex and ever-changing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How to obtain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cultivate corporate competitiveness to meet the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Internet is crucial for Internet companies. Based on the keyword co-occurrence analysis of 1 094 samples in the Wos core database, this paper further explores the terminology of mutations between 2006 and 2019. The research in the paper tries to describe the current research hotspots and research trends of Internet companies, and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building Internet competitiveness indicators for China's Internet companies.
【Key words】 ?Internet enterprise; CiteSpace;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visual analysis
0 引 言
互聯網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著世界。互聯網對各行各業,乃至是高等院校、行政機構都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改變了交易場所、拓展了交易時間、豐富了交易品類、加快了交易速度、減少了中間環節[1]。互聯網的高速普及態勢相應地也帶動了互聯網企業的迅猛發展。
時下,互聯網企業所面臨的商業競爭愈加激烈。互聯網企業若要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即需創新商業模式,突出產品或服務的比較優勢,樹立企業的核心優勢戰略,整合企業資源。在新形勢背景下,企業應當具備的核心競爭力與傳統意義上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又有所區別,本文將利用可視化手段對當前互聯網企業競爭力領域的研究現狀進行剖析,為今后該領域的研究提供參考借鑒,同時也為互聯網企業建立良好的競爭力體系給出一些可行性建議。對此可展開研究論述如下。
1 研究工具與數據來源
企業競爭力是在競爭性市場中,企業所具有的比其他企業能夠更加持續有效地向市場或消費者提供產品或服務,并獲得贏利和自身發展的綜合素質[2]。本文利用最新的信息可視化工具——CiteSpace,基于科學計量學、數據可視化等手段,在數據文本引文空間的分析下對擬研究問題領域的相關文獻所呈現的知識結構和規律進行歸納和整合。
為保證所選取的文獻能夠較完整地代表互聯網企業核心競爭力領域的研究,本文選取較權威的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的核心數據庫作為數據來源。選取近13年的相關文獻,檢索條件TS=(“Internet Enterprise competence”and“Network Enterprise competence”)。隨后在盡可能保持文獻樣本數據的完整性的基礎上對樣本進行人工篩選后,得到1 ?094篇有效的期刊論文。
2 互聯網企業競爭力研究現狀
2.1 研究熱點分析
在CiteSpace中選擇對樣本數據Author Keywords部分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得到該研究領域中具有較強時間特征話題的分析結果[3]。關鍵詞共詞網絡如圖1所示。為使研究呈現的圖譜更為直觀和顯出價值,本文以關鍵詞出現詞頻為50及以上作為關鍵詞節點的梯度,由圖1展示的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可知,符合篩選條件的關鍵詞節點共計176個、797條連接線;網絡模塊化的評價指標Modularity Q=0.359,Q值>0.3表明網絡聚類是顯著的。利用LLR(對數似然率算法)進行網絡聚類,可以得到22個聚類詞。
利用文獻數據的主題內容,對22個聚類詞進行劃分,得到7組主要聚類的關鍵詞時間線視圖如圖2所示。互聯網企業競爭力的研究中出現頻次較高的前五個關鍵詞分別是:核心競爭力(220次)、企業創新(161次)、競爭優勢(105次)、競爭策略(89次)以及產品管理(56次)。從樣本收集的開始時間看,互聯網企業競爭力的深度和廣度在不斷擴大,競爭力指標體系日趨完善,對于互聯網企業競爭力評價方法也更加豐富。
早期樣本文獻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構建企業競爭力。隨后競爭優勢、能力創新以及價值鏈的等研究熱點開始涌現。Yamasaki[4]在其研究中闡述了管理創新過程的幾種途徑,以便公司可以建立持續的競爭優勢。2010年的學術則紛紛轉向了組織管理能力、企業知識、無形資產的內涵等主題研究方面。Chareonsuk等人[5]利用評分積分卡模型作為無形資產三個要素影響的經驗證據:學習和增長、內部業務流程和外部結構對公司業務績效的影響。韓國學者利用333家技術創新公司收集的數據進行的結構方程建模表明,學習導向在市場導向與創業導向與創新之間的關系中起著中介作用,具有企業家導向和市場導向的管理人員應高度重視學習導向,用來提高創新能力并最終實現績效、提高企業的競爭力[6]。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一些新的研究,諸如關于探討企業家領導能力、關鍵合作伙伴、大數據技術利用等課題陸續涌入學界視野。王偉玲[7]在分析大數據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的重要性時指出,國內企業紛紛積極探索大數據技術的研發,并相繼開啟了以此為基礎的業務拓展的項目嘗試中。
2.2 前沿研究態勢分析
在可視化工具中,通過從摘要、標題以及關鍵詞等提煉的突變術語與共引網絡進行前沿研究趨勢的分析。檢測分析突變關鍵詞的起止時間分布和突變強度,研究得到14個前沿關鍵詞如圖3所示。在此基礎上,結合國內對互聯網企業競爭力的研究,即可全面掌握該領域的前沿研究問題脈絡。互聯網企業競爭力研究前沿關鍵詞有核心競爭力、供應鏈、價值鏈、經濟、市場等。
核心競爭力是突變強度最大的術語,突變時間從2006年到2011年。張可等人[8]認為,技術創新是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突破性技術創新能夠幫助企業從同質性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為企業獲得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近幾年的前沿課題研究大多聚集在計算機技術人才的培養、創新新型管理制度體系、企業資源、企業動態能力等方面。Karl等人[9]在定性研究的基礎上,探索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即使用新的數字技術(例如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以實現重大業務改進,增強客戶體驗,簡化運營或創建新業務模塊等。
3 結束語
當前學術界對互聯網企業的定義尚未統一,但對于互聯網企業的研究卻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發展而不斷加大著研究投入。本文利用可視化工具基于Web of Science數據庫并結合中國對互聯網企業競爭力的相關研究作為樣本數據,分析了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核心競爭力、數據技術能力(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企業的組織結構、創新能力以及可持續性競爭優勢等方面。利用關鍵術語突變分析得出互聯網企業競爭力研究的前沿問題為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供應鏈升級、新型核心競爭力的評價體系等。
參考文獻
[1] 李海艦,田躍新,李文杰. 互聯網思維與傳統企業再造[J]. 中國工業經濟,2014(10):135.
[2]金碚. 企業競爭力測評的理論與方法[J]. 中國工業經濟,2003(3):5.
[3]李杰,陳超美. ?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視化 [M]. 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6.
[4]HIDEO Y. Innovation process and continuous competitive advantage[J].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09,24(24):16.
[5]CHAREONSUK C, CHANSA-NGAVEJ C.Intangible asset management framework: An empirical evidence[J].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2010,110(7): 1094.
[6]RHEE J, PARK T, LEE D H. Drivers of innovativeness and performance for innovative SMEs in South Korea: Mediation of learning orientation[J]. Technovation,2010,30(1):65.
[7]王偉玲. 大數據產業的戰略價值研究與思考[J].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1):117.
[8]張可,高慶昆. 基于突破性技術創新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研究[J]. 管理世界,2013(6):180.
[9]WARNER K S R,WGER M. Build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f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 ongoing process of strategic renewal[J]. Long Range Planning,2018,52(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