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軍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文簡稱“決定”),對我國新時代各領域各方面的制度建設作出了頂層設計與戰略部署。《決定》的第七部分,專門論述了如何“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具體是從五個方面展開,即: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
我國的出版業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方面擔負著重要職責與使命。這個《決定》,尤其是其中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制度建設的論述,對于我們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做好出版工作,加強和完善出版業的制度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上述幾方面都很重要,筆者認為出版價值、兩個效益、現代企業制度是三個最為重要的“抓手”。始終堅持正確的價值引領,努力協調兩個效益的關系,同時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是需要予以高度關注,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進行推進的。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出版文化制度建設,需要有相應的體制機制作為支撐。社會主義出版文化的核心和基石是出版價值觀。要完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政策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融入出版法制建設和出版行業治理,把核心價值觀體現在出版物的生產、傳播全過程。方卿教授等專門就出版價值引領進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確保出版業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必須建立起健全的出版價值引導機制,強化出版發展管理。社會、媒介、財稅金融政策、行政管理與法律法規、出版基金、圖書評論和出版獎勵等不同的價值引導工具與方法,同時也都是出版價值引導的制度要素。在出版業的價值引導制度建設中,總結經驗和教訓,補足短板,形成合力等,尚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在出版領域如何完善誠信建設的長效機制,構建征信體系,加強失信懲戒,依然需要堅持不懈地努力。
在出版領域,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如何形成相應的體制機制又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2018年底,中共中央宣傳部印發《圖書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考核試行辦法》。如果說前者還偏重于指導性的政策,后者則具有明顯的制度性。這次的《決定》更明確提出要在“體制機制”上下工夫。就出版業來說,需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遵循社會主義出版規律、體現社會主義出版市場經濟要求、有利于激發出版業創新創造活力的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出版業產業體系、市場體系的構筑,出版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制度的建立健全等,需要抓緊落實,長期堅持。
出版物具有商品屬性、出版業具有產業屬性,因此出版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必須在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上繼續發力。1994年以后,國有企業改革開始進入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階段。而包括出版在內的文化領域轉企改制則是在21世紀后才起步的,目前改革正在逐步深化。按照《決定》要求,出版企業制度建設需要更加注重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與一般企業相比,出版具有更明顯的文化屬性和意識形態屬性,更需要把黨的領導融入出版企業治理的各個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發揮好應有的作用。當然,作為現代企業的出版傳媒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尚需進一步加強。作為對公司進行管理和調控的制度性安排,出版業有效的公司治理也是獲取經濟效益的基本條件;出版企業的經營實踐,也離不開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要深入研究如何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黨的建設,推動實現黨組織發揮作用的組織化、制度化,形成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還有股東大會、監事會等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
“根本固者,華實必茂;源流深者,光瀾必章。”制度建設對于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與持續進步是根本性的。文化出版企業自然也不例外。繁榮社會主義出版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出版產業,堅持和完善相應的制度建設是前提條件。《決定》中講的文化制度建設,有偏重于政治的制度,也有偏重于經濟的制度;有偏重于宏觀管理的制度,也有偏重于具體運行的制度。無論何種制度,也無論是正式制度,還是非正式制度,都相互作用,形成有機整體。出版業未來的改革發展尚需更加重視制度建設的整體聯動,以及治理的整體效應和總體效果,以期形成比較完整的出版制度圖譜,更有力地推動新時代出版業的繁榮和發展。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文化傳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