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鑫
審結各類涉疫案件,辦理各類涉疫情的公益訴訟,體現司法“熱度”;杜絕“和稀泥”,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更細更實,體現司法“角度”;促進矛盾化解和司法和諧,體現司法“溫度”。5月26日、27日,上海代表團代表熱議“兩高”工作報告,為更好地實現“公平正義”努力建言。
篇幅不長變化很大
“兩高”工作報告實事求是,不強求篇幅長短,但內容上有很大變化,讓代表們印象深刻。
“一些老問題,如執行難、超期羈押、司法不公等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報告中有很多司法業務上的新做法和司法理念上的新思考。不僅講具體工作、判斷個案對錯,更注重對整個社會的引導作用,讓人眼前一亮。”壽子琪代表為報告點贊。
“人民群眾關心什么就能得到及時回應。”張兆安代表舉例說明,如法院及時嚴懲侮辱國旗國歌的犯罪,保護英烈權益;檢察機關積極開展公益訴訟。“人民群眾需要什么都得到有力保障。”張兆安代表接著說,如法院加大對特殊群體的保障力度和對非法集資犯罪方面的工作力度等。“人民群眾期待什么都得到積極推進。”張兆安代表繼續補充,如法院加強訴訟服務,以信息化手段推廣網上立案、網上審理,方便群眾訴訟。檢察院對群眾來信均在7日內告知“收到了、誰在辦”。
“我感受到了兩院建設‘平安中國的決心、維護‘和諧中國的愛心、服務‘創新中國的用心。”徐玨慧代表深有感觸。
智慧司法建設走出新路
2019年,全國法院法官人均辦案228件,同比增長13.4%。看到平均每位法官每個工作日要辦完一件案件,代表們“很揪心”。
面對全球范圍內案件持續較快增長趨勢,中國法院要提供自己的解決方案。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提出,探索互聯網司法新模式,推動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深度應用,互聯網法院案件平均審理周期42天,比傳統模式縮短57.1%。
去年參加了三級法院司法調研的金鋒代表對智慧法庭印象深刻:“創新了辦案程序,減少了申訴人的時間和精力,提升了司法能力,非常好。”
廖國勛代表建議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加快智慧法院、智慧檢務建設,使人民群眾更便捷順暢地享受科技創新帶來的紅利。陳力代表希望全國統籌智慧司法建設,推進現代科技手段與司法工作的深度融合。徐如俊代表認為要推動訴訟“網上辦” “掌上辦”,實現訴訟人“零跑腿”,推廣區塊鏈等技術與司法審判深入融合。
特殊保護更實更細
代表們在報告中欣喜地看到,最高人民檢察院2018年就防治校園性侵發出第一號檢察建議后,去年與教育部、國家衛健委等8部委共建未成年人被侵害強制報告制度,把對孩子的保護做得更實、更細。
“保護未成年人關鍵在于早發現。”劉艷代表提出,未成年人被侵害強制報告制度要明確評判標準,完善相關操作細則和程序;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時要確定對未履行強制報告責任的追責,增加強制報告的免責事由和獎勵措施;公安司法機關要進一步規范未成年人傷害事件的介入程序。
周燕芳、徐玨慧代表認為,應建立全國范圍的性侵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人員的信息庫和強制信息查詢制度,推廣建立涉性侵害違法犯罪人員從業限制制度,把有前科的人員阻擋在校門外,實現對未成年人保護關口前置。
曹立強代表建議嚴懲利用互聯網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犯罪行為,凈化傳播內容和上網環境,營造清朗的網絡環境。
金融法院管轄布局
今年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目前,金融案件、資本市場案件數大幅度提高,代表們認為,金融需要司法保障的需求空間很大。
信托、期貨、債券等跨國、跨地區金融產品增多,陳鳴波代表建議“兩高”深入研究此類案件,將其納入法治框架。
“盡快對金融案件、資本市場案件的專業法院進行管轄布局。”劉新華代表認為,金融案件、資本市場案件專業性強,涉案金額大、取證難、凍結查封難,需要高新技術和專業技能的投入,以提高效能。他建議以上海金融法院為樣本,在全國金融案件、資本市場案件較多的地方設立金融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