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原

走進梅隴三村,綠意迎面而來。干凈平整的路面、停放有序的車輛、綠化帶里精心打理過的鮮花,讓你很難想象這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動遷安置小區。若干年前,這里還被稱為“垃圾小區”,經過幾屆黨組織、居委會帶領廣大黨員和志愿者們不懈努力,才逐步建成了現在的美麗家園。這翻天覆地的變化離不開居民們口口相傳的一個名字——曾經的梅隴三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尚艷華。
社區工作繁忙復雜又辛苦,而尚艷華在書記這個位置上一干就是近二十年。在居民們的眼里,尚書記說話做事思路清爽,干練又不失優雅,親切溫暖的笑容里好像蘊藏著化解一切矛盾的力量。
在她的帶領下,“綠主婦”從最初的環境保護行動小組到現在的環境保護指導中心,已經成為一個響當當的民間公益組織。如今雖然早就過了花甲之年,尚艷華仍然退而不休,甚至比以前還要忙。“社區工作雖說辛苦,然而服務社區居民讓我的生活充實,一個個問題得到解決后,這份辛苦就成了幸福。”
剛被選上徐匯區十四屆區人大代表,尚艷華就聽到了選民們反映強烈的一個問題:當年,與和平小區一墻之隔的和平村印刷廠,異味噪聲嚴重,小區居民們苦不堪言,雙方矛盾不斷升級。雖經幾屆區人大代表努力推動,但仍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
究竟問題有多嚴重?尚艷華專門去了和平小區和印刷廠,實地查看情況。“小區居民的污染問題要解決,也不能讓和平村的工人沒了飯碗。”在聽取雙方意見后,她鄭重地提交了代表建議,希望能找到一個妥善處理問題的辦法。在區人大的有力推動下,幾經協調,數月后,印刷廠停工停產,遷至他處。所有問題迎刃而解,尚艷華長舒了一口氣:“人大代表不是個榮譽,代表的履職是義務,更是責任!”
成為市人大代表的尚艷華坦言自己“很緊張”,生怕受自己的學歷和視野所限,履職不力。“我性格中喜歡追求完美,要么不干,要干就一定盡職盡責,把它干好。”因此,尚艷華格外地努力,到人大開會時,她全神貫注集中精力;通知調研,只要人在上海,就一定會積極參與;更不用說各種代表的學習培訓,必風雨無阻,全力以赴。
梅隴三村是個大型住宅區,有2300多戶人家,近100個樓道。有一次,用戶電表外移工程結束后,尚艷華一看就發現個問題:“怎么所有的電表箱都關不上?”施工隊回復:這是供電局提供的,我們只負責安裝。尚艷華急了,這么大的社區里住著6000多號人,萬一有人去捅一捅電表箱,或者誰家的孩子被半開的電表箱磕著碰著了,那不就麻煩了?
于是,尚艷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把這個問題帶到了市人代會上,在各委辦局接待代表的“攤頭”上,向市供電局反映情況。一個星期不到,她就收到了對方的回復:問題屬實,電表箱可以改造。細心的尚艷華又提出:為每個電表箱在一定的高度上裝上搭絆,既避免了孩童的誤碰、掛鎖會丟鑰匙的不便,又讓普通成年人能夠方便地開關。一個月不到,全小區的電表箱就順利地完成改造,消除了隱患。對于這個高效的處理結果,尚艷華非常滿意,更體會到了代表履職所肩負的神圣感和責任感。
面對千頭萬緒的社區工作,尚艷華始終懷有極大的熱情:她沒有節假日的概念,每天最晚7:30就到崗,動足腦筋干工作,幾乎是“有求必應”。從最基層的社區書記干起,當了區人大代表、黨代表,又成為市人大代表,尚艷華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了今天。卸任書記一職后,她忙碌不減,熱情依舊,仍然關注著小區里的家長里短、社區事務的點點滴滴。而居民們遇到棘手的難題還是要認“尚書記”。在尚艷華看來,當人大代表和干社區工作都是服務老百姓,“服務別人,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