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溯宇
“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為確保《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在靜安區的貫徹實施,靜安區人大常委會在垃圾分類專項監督中,在全市率先提出并推動運用檢察公益訴訟助力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管理(以下簡稱檢助力),護航最美“新時尚”。
尋找突破口——檢助力的提出
專項監督調研組認真學習條例并從人大視角分析預判可能存在的問題與薄弱環節,努力尋找監督創新的突破口。
“條例實施后部分單位或個人法律意識缺乏,主體責任缺失會影響垃圾分類工作的整體效果,進而對社會公共利益造成損害。” “條例涉及眾多部門,有的既是責任主體又是執法主體,相關部門的不作為、慢作為或是執法不規范會直接影響條例的執行效果。” “創新要從條例執行過程中守法、執法兩端切入,尋找突破口。”觀點,漸趨一致。
2019年2月,市委下發《關于支持檢察機關依法開展公益訴訟的意見》,提出“要發揮檢察機關依法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作用,聚焦生活垃圾處理等,加大對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推動檢察公益訴訟助力垃圾分類全程管理!突破,水到渠成。
迎難而上——檢助力的推進
檢助力是全市范圍內的首次嘗試,這個設想提出后“兩難”即迎面撲來。
檢察機關為難。開展公益訴訟尚處于謹慎推進的狀態,通過公益訴訟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在本市沒有先例,案件取證困難,完成檢察程序難。行政機關為難。有的部門認為開展公益訴訟,特別是行政公益訴訟是刀口向內,找自己的麻煩,難以接受。更有甚者直接拒絕參與。為難不是拒絕作為的理由,人大迎難而上。
區人大常委會領導帶隊深入部門、單位、社區了解實情,剖析困難;對檢察院開展公益訴訟工作專項監督同步展開;區人大常委會牽頭,區檢察院、相關職能部門和專家、學者參加的專題研討會連續進行……在思辯中檢助力的必要性、可行性逐步清晰:公益訴訟是中央和市委作出的全新制度安排;檢助力不僅是落實市委要求,也是保護公共利益的需要,更是條例實施的有力保障。
拋棄思想上的畏難,才能不懼工作中的艱難。區人大常委會一一解開各方的疑點、難點。檢助力越推越順暢。
建章立制——檢助力平臺的建立
檢助力涉及多方,如何規范運行形成合力?各方目光再次聚焦到區人大常委會。
從核心問題入手。經認真分析,問題集中于“三個如何”:一是如何打通檢察機關與相關行政部門之間的聯系;二是如何實現檢察機關與行政執法部門的線索移送;三是如何及時發現、預警問題,形成打擊違法行為合力。用新機制破解核心難題:溝通聯絡機制、檢查督促機制、案件研判機制、案件辦理機制、宣傳總結機制。
2019年6月,在區人大常委會的見證下,區檢察院與區綠化市容局等五部門共同簽署《關于運用檢察公益訴訟推進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管理工作的備忘錄》,檢助力平臺正式建立。
多贏共贏——檢助力平臺成效初顯
“我們為檢助力點贊!通過平臺,有效解決了一些執法難點、堵點。”區城管執法部門的同志感受最深。2019年城管執法局共查處生活垃圾違法主體單位99家,但仍有一些單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通過檢助力平臺,區檢察院第一時間對其中4家情況較為嚴重的責任企業以檢察公益訴訟立案,并制發全市第一批針對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管理的檢察建議書,產生了強大的法律震懾力。相關責任企業迅速整改到位,社會公共利益得到了有效保護。
“檢助力探索了行政監管與檢察公益訴訟之間的良性互動,為建立靜安特色的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監管體系貢獻了檢察力量。”區檢察院全新認識到檢助力的意義所在。
創新激活了人大監督的“一池春水”。檢助力平臺的建立為人大進一步加強對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領域的工作監督和法律監督積累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