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西蓉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人類發(fā)展的歷史,常常伴隨著各種風險和災害。風險來自于方方面面,既來自疾疫,也來自政治、意識形態(tài)、外部環(huán)境、黨的建設等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兩次發(fā)出居安思危的深切告誡,提出:“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為此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有正確的風險觀,要時刻做好抵御各種風險尤其是重大風險的準備。一是始終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風險意識,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覺和應戰(zhàn)狀態(tài),深諳“風起于青萍之末”,見微知著,做到眼睛亮、見事早、行動快,確保善于及早發(fā)現(xiàn)風險的蛛絲馬跡,將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把風險的不確定性降到最低。二是結合專業(yè)能力建設,特別是干部培訓,要圍繞風險治理的高度科學性、專業(yè)性、務實性和操作性,開展工作培訓,全面提高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駕馭外部風險的工作能力。三是做好防范和應對各類風險的戰(zhàn)略儲備。積谷防饑,未雨綢繆,發(fā)揮“蓄水池”功能,在平常時期,可以調劑物資余缺、平抑物價劇烈波動;在緊急時刻,可以緩解危機事件沖擊,保障國民經濟工作正常運行和維護社會穩(wěn)定,從而有效地抗擊風險。
疫情的風險防控要堅持實事求是,這是黨的思想路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實事求是,“就是深入了解事物的本來面貌”“就要為了人民的利益,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實事求是是中國成功崛起的關鍵所在,一旦偏離了實事求是,我們就要遭受挫折。因此,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首先必須尊重客觀規(guī)律。疫情的產生和發(fā)展是一個客觀事實,絕對不可以通過人為操控瞞報、漏報;疫情的研究和診斷是一個科學問題,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guī)律。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尊重客觀規(guī)律,必然遭到此懲罰。其次,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分清主次和輕重緩急。從實際出發(fā),事實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也是疫情防控的根本方法。緊密結合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疫情實際,抓住當前疫情防治中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集中人力物力優(yōu)先解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以免貽誤戰(zhàn)機,堅決反對疫情防控上的教條主義、形式主義。三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應對疫情防控,堅持真理,就是堅持一切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會的疫情防控思想原則、言論和行為。修正錯誤,就是糾正一切有害于人民、有害于社會的疫情防控的思想、原則、言論和行為,二者相互依存、相輔相成,是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這是我們黨必須采取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根本立場,是我們事業(yè)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人無完人,政府個別時候的失誤是難免的,只有堅持真理,及時修正錯誤,否則對政府的公信力來說都是巨大的傷害。
突發(fā)的公共事件發(fā)生后,由于公眾的高度關注,各種猜測和謠言都會出現(xiàn)。在應對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過程中,一個觀點被社會普遍接受——“信息公開就是最好的疫苗”。面對突發(fā)的疫情,政府一定要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和輿論關注,以坦誠和開放的態(tài)度面對社會,接受民眾監(jiān)督,才能贏得民眾信任。一是及時公開疫情信息,增強信息發(fā)布法權威性針對性, 只有這樣,人們才能更好地加強自身防范,也只有每個人做好防范,減少被感染的概率,才能在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過程中真正打贏一場防疫控疫戰(zhàn)爭。二是真情回應群眾關切,組織相關醫(yī)療衛(wèi)生部門專家以新聞發(fā)布會等形式做好答疑解惑工作,讓群眾在了解權威信息中提升疫情防控能力。三是主動引導輿論。新聞媒體要堅持正面發(fā)聲、深入宣傳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生動講述防疫抗疫一線故事,講好白衣戰(zhàn)士的“若有戰(zhàn),召必至,戰(zhàn)必勝!”“不計報酬,不論生死!”不畏風險、無私奉獻的“最美逆行”故事;講好各級公務員將自身安全置之度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故事;講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美德善舉、牢固筑起防控長城的故事。用歌曲、快板、詩歌、光影、文字,傳出正能量,傳達出最強音,展現(xiàn)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凝聚眾志成城抗疫情的強大力量,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要全面提高我們政府的治理能力,有些體制內的管理模式要作出重大改變。在這次突發(fā)的公共安全事件處理中,湖北武漢紅十字會暴露的一系列問題不是壞事,它其實給全國地方政府都敲響了警鐘,要提高我們行政系統(tǒng)的治理能力應對未來的挑戰(zhàn),就必須提出新的思路。這就是管理體系的改革要學會做減法,(若做加法,所有的環(huán)節(jié)都自己來做,一定比社會平均水平更低,機構越多,效率越低。)遇到新的問題不是去增加機構設置或者加強機構設置,而是直接去購買社會服務,讓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這就需要,一是要認識專業(yè)化。對于政府管理中的各項事務,都應當有一定的認知,要知道很多事情都不是隨便拉一個人都能做的,要知道哪些事情是需要專業(yè)的人來干的。二是信任專業(yè)化。政府不必事必躬身,而應該對市場、企業(yè)和居民有信心,政府要有足夠的勇氣做減法,用專業(yè)解決技能。三是利用專業(yè)化。花錢購買社會服務,將某些技能交給市場,交給企業(yè),為應對疫情防控留下空間,政府做好監(jiān)督者的角色,建立制度與流程,讓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從而提高政府抗擊疫情風險防控的效率。
傳染病確實對患者個體造成了威脅,更致命的是它的傳染性構成了極為可怕的公共衛(wèi)生威脅,關乎國家安全和世界安全。一場嚴峻的疫情防控戰(zhàn),也是一場生動的法治公開課。各級政府要將法治宣傳貫徹疫情防控工作全過程,促進疫情防控工作依法有序開展。一是依法開展疫情防控工作,落實屬地責任,強化組織領導、對缺乏擔當、懶政惰政的,對決策嚴重失誤的,造成重大損失、惡劣影響的、要嚴格追究法律責任。二是嚴格追究違法行為責任,對刻意隱瞞、脫離隔離和故意傳播的、自身會延誤治療時機、嚴重干擾防控大局的,傳播謠言、哄抬物價、尋釁滋事、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要亮出法律的牙齒,要予以嚴厲的打擊,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切實維護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三是完善疫情防控相關地方法規(guī),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要根據(jù)暴露的問題,及時完善傳染病防治、野生動物保護、動物防疫、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處理等法律法規(guī),加強配套制度建設,完善處罰程序,建立健全疫情防控法律體系,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鏗鏘有力的話語,“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的第一線高高飄揚。”傳遞著黨和政府抗擊疫情的堅定決心,彰顯著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永恒主題。作為黨員干部要充分發(fā)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讓黨旗高高飄揚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就要做到:一是強化政治擔當,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上來,統(tǒng)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帶頭強化政治擔當,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二是要帶頭奮戰(zhàn)防控第一線,充分展示共產黨員的英雄本色。廣大黨員要牢記初心使命,彰顯黨性覺悟,積極當先鋒作表率,主動投身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要做到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共產黨員,讓黨員真正成為疫情防控戰(zhàn)場的“主力軍”、群眾依靠的“主心骨”。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牢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把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體現(xiàn)責任擔當?shù)脑嚱鹗湍サ妒H且獛ь^聯(lián)系服務群眾,服務群眾。全面落實聯(lián)防聯(lián)控措施,共同構筑起群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形成人人參與、人人支持、人人監(jiān)督的疫情防控工作局面。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這次疫情是對我們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在應對風險和挑戰(zhàn)中經風雨、見世面,越是艱險,越受歷練,這是提升能力、成長進步的必經之路。
[1]習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健全國家公共衛(wèi)生應急管理體系[J].中國民政,2020(05):4-6.
[2]陳良. 把實事求是貫穿到各項工作中去[N]. 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20-02-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