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琢
摘? ? ? 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社區黨組織站在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和復工復產的第一線,彰顯出強大的組織治理優勢。針對疫情防控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社區黨組織作為黨的主張的宣傳者、黨的決定的貫徹者、基層治理的實踐者、發展穩定的推動者,應從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牢記黨的宗旨,維護群眾利益;提高黨員素質,增強組織戰斗力;完善工作體系,提高防控水平;落實責任到位,注重人文關懷五個方面著手,切實提升組織力、凝聚力,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關? 鍵? 詞:社區黨組織;疫情防控;戰斗堡壘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此次疫情傳播速度快、感染范圍廣、防控難度大,不僅沖擊了正常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秩序,也對我們黨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黨的組織體系特別是社區黨組織發揮了獨特的、無可替代的作用,表現出了強大的組織治理優勢??偨Y社區黨組織的功能特征及經驗優勢以進一步推動社區黨組織的發展和完善,對于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將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疫情防控彰顯社區黨組織戰斗力
病源不清、傳染性極強等特點使得此次疫情防控出現了“木桶效應”。對此,黨中央審時度勢、綜合研判,提出了“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明確了“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總目標,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總體戰、阻擊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疫情防控斗爭中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2020年1月28日,中共中央印發的《關于加強黨的領導、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的通知》指出,要廣泛組織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落實聯防聯控措施,建立健全區縣、街鎮、城鄉社區等防護網絡,做好疫情監測、排查、預警、防控等工作,加強聯防聯控,嚴防死守、不留死角,構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嚴密防線。自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社區黨組織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站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為社區群眾筑牢了生命防線。
面對疫情,社區黨組織是黨的主張的宣傳者。社區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社區黨組織擔負著讓群眾準確理解、積極踐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有效引導群眾情緒、打消群眾恐慌心理,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增強群眾防范意識和能力等多項任務。為更好履行職責,社區黨組織成立了由社區網格員、樓棟長、志愿者隊伍及宣傳小音箱組成的“宣傳勸導隊”,通過面對面講解、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解讀黨中央政策,勸導群眾少出門、少接觸、不聚集;通過發放公開信、張貼海報等方式,提高群眾防控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通過微信公眾號、小區的LED屏等宣傳平臺,第一時間推送關于疫情的權威信息;通過制作美篇等方式,大力宣傳報道身邊先進典型事跡,堅定群眾戰勝疫情的勇氣和決心。
面對疫情,社區黨組織是黨的決定的貫徹者。突如其來的疫情正值春節返鄉人員回程高峰,為從全國層面控制住疫情蔓延態勢,黨中央一方面發出了“減少人員流動、協同抗擊疫情”的號召,另一方面提出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患者要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防控要求。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自接到命令開始,社區黨組織便全力以赴迅速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廣大黨員放棄休假,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在社區中設立黨員先鋒崗,以“內防擴散、外防輸入”為己任,嚴密排查重點人員,堅決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努力把各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
面對疫情,社區黨組織是基層治理的實踐者。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需要群策群力,構筑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疫情防控中,社區黨組織在開展宣傳排查、落實防控措施的同時組建了“志愿守位隊”“衛生消殺隊”“服務保障隊”。“志愿守位隊”針對轄區居民樓老、舊、散,不便于管理等問題,將連片兒的獨棟居民樓整合為一個小區,設立小區出入關卡,落實入區車輛管控、測溫登記工作,把好小區群眾安全第一關;“衛生消殺隊”為有效防止和阻斷病毒傳播,針對重點公共區域特別是樓道口、電梯間、垃圾箱擺放點等增頻消毒,確保消殺零死角;“服務保障隊”為居家隔離人員提供“紅色跑腿兒”“上門消毒”“心理疏導”等服務,用點滴細微但卻愛心滿滿的服務將社區營造為聯系群眾、服務百姓的暖心之家。
面對疫情,社區黨組織是發展穩定的推動者。“中外歷史上,大疫大災往往導致社會失序,社會失序又使抗疫抗災雪上加霜。”[1]可見,社會穩定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前提。社區黨組織依據各地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關于實行小區封閉管理和企業居民管控措施的公告》,嚴格落實執行“三不三嚴四必查”(即全天不出門、小區不開放、人員不集聚,嚴格主體責任、嚴格關閉管控、嚴格守紀執行,企業必查、戶戶必查、入小區必査、返回必查),同時有針對性地成立了“流動巡邏隊”,全面巡察轄區餐飲、網吧、洗浴、麻將館、歌舞娛樂等非涉及居民生活必需的經營場所是否按要求關閉;排查走訪轄區企業開復工情況,嚴格落實開復工企業的安全檢查和疫情防控工作,盡力避免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確保群眾生活安全、社會穩定。
二、社區黨組織在疫情防控中的獨特優勢
社區黨組織是黨與廣大人民群眾聯系的關鍵節點,是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是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抗擊疫情有兩個陣地,一個是醫院救死扶傷陣地,一個是社區防控陣地。堅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關鍵靠社區”。[2]這充分說明了社區黨組織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性。一方面,歷史與現實的雙重需求決定了社區黨組織能夠在此次“戰疫”中發揮重要作用。從歷史的視角看,依靠基層黨組織是黨能夠從弱小走向強大的重要法寶: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把“支部建在連上”;抗日戰爭時期,“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解放戰爭時期,“放手發動群眾,團結一切可以爭取的力量”;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必須扎實做好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使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堅強戰斗堡壘”。從現實的視角看,基于新冠肺炎的危險性,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其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在目前醫療條件下,防控疫情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就是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讓一個經濟飛速發展、人口高度密集、精神文化活躍的國家突然進入到減速、隔離狀態,同時還要保證社會生活的基本運行,是一項復雜、艱難、嚴峻的挑戰。有效舉措的實施,不僅得益于黨中央集中、統一、科學的決策和各級政府靈活、高效、負責的執行力,更得益于社區黨組織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戰斗性。另一方面,結構與職能的兩大優勢決定了社區黨組織能夠在此次“戰疫”中發揮重要作用。依據馬克思主義建黨原則,中國共產黨建立了包括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在內的三級組織體系。這其中,基層黨組織是黨執政的根基,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情況關乎黨和國家的興衰安危,只有根基牢固才會政權穩定。黨的十八大以來,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目標之一是做到“組織和工作全覆蓋”。中組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黨的基層組織總數為461萬個,社區黨組織覆蓋率超過95%,93.1%的社區落實了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盵3]全覆蓋的組織特點和基層黨組織獨有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使其能夠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盵4]
三、疫情防控中社區黨組織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是社區被相關部門視為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承壓閥,承受壓力較大。民政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8日,全國已有53位城鄉社區工作者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因公殉職,其中黨員占92.5%,這一數據充分說明了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艱巨性。此外,社區作為治理體系末梢,要同時承擔不同部門下達的目標任務并接受各種檢查評估,有時不得不按要求重復填報各種統計表格,這無形中也加重了工作負擔。
二是管控手段有限致使防控工作難度增大。社區居委會作為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而非行政主體,只能代行一些行政職權,一旦出現社區居民對疫情防控不理解、不配合等情況,由于缺少直接有力的管控措施,往往導致矛盾激化。
三是人員物資短缺使防控工作存在風險。疫情防控中,社區黨組織人手不足、防疫物資短缺等現象時有發生。由于工作繁重且缺少專業防護物品,擔負防控職責的工作人員感染病毒的風險較高,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壓力。以吉林省長春市某街道為例,其下轄每個社區平均只有20位工作人員,要負責其整個轄區近萬人口的宣傳防控、登記值守、入戶排查、消毒殺菌、代采代購等工作,且每個社區的防護物資嚴重不足,醫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手套、消毒液、測溫儀等防疫物資十分短缺。
四是后顧之憂影響了社區黨組織戰斗力的發揮。疫情防控期間,社區黨員基本上都是在加班加點工作,疫情嚴重時甚至晝夜堅守在辦公室或防疫點,家中老人、孩子的日常生活根本無暇顧及。特別是對于那些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的雙職工家庭而言,未成年子女獨自一人在家,吃飯、學習等問題成為其最大的牽掛。
四、疫情防控中進一步提升社區黨組織戰斗力的路徑
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總體戰、阻擊戰直接關系到經濟社會民生和改革發展穩定,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關系到我國國際形象?!盎鶎邮锹摲缆摽亍⑷悍廊褐蔚牡谝痪€,也是復工復產的第一線,是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的關鍵所在”,[5]這道防線必須守嚴守牢。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講政治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要突出政治功能。何謂政治功能,就是要涵養政治品行,保持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端正政治立場,在思想與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強化政治責任,維護黨中央的權威,維護黨的領導和形象;提高政治本領,做黨的方針政策的維護執行者,盡心盡責做好本職工作。突出政治功能的首要任務是“堅持黨的領導、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疫情防控具有緊迫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單靠一方或幾方之力難以取得實效,必須由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才能完成。這就需要社區黨組織立足于講政治的高度不斷強化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從大局出發、為全局服務,確保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和勇于擔當的精神謀其政、盡其責,用實際行動豐富“抗疫精神”的時代意蘊、展現新時期社區黨組織的政治本色。
二是牢記黨的宗旨,維護群眾利益。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將“宗旨”解釋為:“宗,尊、祖廟;旨,美;宗旨,應該奉行的、不可褻讀的、不可違背的、美好的意圖指向。”從中可以感知,“宗旨”是根脈、是旗幟、是路向。自建黨以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一以貫之地把“為人民服務”作為立黨宗旨,就是因為人民群眾是力量之源、是國家之基。中國共產黨能夠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斗爭中成為全國人民的中流砥柱、領導核心,皆來源于對“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踐行。在疫情防控中,黨中央始終強調一個重要原則——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這里的人民利益包含兩個層面,即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和人民群眾“宅居生活”的所急所憂所思所盼。社區黨組織作為黨和人民群眾的橋梁與紐帶,要堅定“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不偏離;充分調動社區積極分子、退休老黨員、大學生以及社區內生自治組織參與疫情防控的積極性,使其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增強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形成社區共同體意識;當好人民群眾的主心骨和貼心人,通過耐心細致的服務工作,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從而在疫情防控中凝聚起萬眾歸心的磅礴之勢。
三是提高黨員素質,增強黨組織戰斗力。疫情防控工作是對社區黨組織戰斗力的一次大考?!皽婧M流,方顯英雄本色”。社區黨組織奮戰在急難險重第一線,想在前、做在先,充分發揮了堅不可摧的戰斗堡壘作用。但應看到,抗疫斗爭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與短板:少數黨員在工作中不敢擔當、敷衍應付、作風飄浮甚至臨陣脫逃,這是政治素質不過關的表現;少數黨員面對工作需求不能勝任、力不從心、捉襟見肘、疲于應對,這是專業素質不過關的表現。黨的十九大強調,我們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6]這也是對每一位黨員提出的標準和要求。疫情防控期間,廣大黨員面臨的最大危機是信仰危機,最大恐慌是本領恐慌,只有勤學習、善反思,才能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在提升自身素質的同時切實增強黨組織的戰斗力,進而推動疫情防控工作創新發展。
四是完善工作體系,提高防控水平。科學系統、切實有效的社區防控工作體系是抗疫斗爭獲取勝利的關鍵。要授予社區必要的權限,構建“社區吹哨,部門報到”的下沉式防控工作體系。社區疫情防控事項以社區黨組織為執行主體和責任主體,轄區所在地企事業組織全力支持配合;要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防止令出多門、以文避責。各職能部門和群團組織原則上不下達重復性指令文件,推行“一單式”疫情報表,規范疫情上報流程,力求實現“最多報一次”;要加大對社區治理工作的支持力度。持續發動黨政機關、企事業組織的黨員干部下沉一線,并整合社區、物業、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協調衛生健康、疾病防控等相關部門為社區提供專業培訓指導,開展應急演練,提升社區專業化防控能力;要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實現疫情防控、社區治理智能化。建立社區疫情防控監測信息平臺App(居民基礎數據、健康數據、行動軌跡數據)和統一高效的疫情報送系統,提高社區疫情防控與治理的效率和能力;要加強對社區防控工作的物資保障,保證衛生防護器材和防控器具配備充足,改善社區工作者防護條件,適當增加社區防控工作經費。
五是責任落實到位,注重人文關懷。在責任落實方面,要建立健全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科學設置崗位等級,按照規定落實報酬待遇。特別是要建立健全社區工作者培養、評價、選拔、使用、激勵機制,激濁揚清,弘揚正能量,對在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充分肯定、大力褒獎,對不擔當不作為、失職瀆職的則嚴肅問責;在人文關懷方面,要關心關愛社區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切實解決其后顧之憂,使其心無旁騖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如通過輪休補休讓社區工作者得到必要的休整、通過心理健康輔導緩解社區工作者的心理和精神壓力、通過志愿者在線教學輔導解決社區工作者子女的學習監管問題等。
【參考文獻】
[1][5]習近平: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EB/OL].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2/23/c_1125616016.htm.
[2]習近平赴武漢考察疫情防控工作講話金句[EB/OL].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3/10/c_1125692434.htm.
[3]中國共產黨黨員總量突破9000萬 基層黨組織461萬個[EB/OL].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gn/2019/06-30/8878923.shtml.
[4][6]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7:64,67.
(責任編輯:劉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