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心理咨詢師。2019年11月,我曾赴武漢參加湖北省重大公共事件心理危機干預的培訓。沒有想到的是,翻過年來它就派上了用場——有些東西,你寧愿它永遠也沒有派上用場的時候。
今天從帝豪酒店回來的時候,心情已經舒展了許多。這個酒店是區里的隔離人員留觀點,從最初的73人到現在的36人,大批人員已經陸續回家。我回訪了2位隔離者,狀態都挺好,情緒穩定,心態平和樂觀。年輕的女孩子說再過兩天,她就可以回家啦,清亮的聲音里透著歡快。另一位是個沉著的男人,他前幾天才從武漢回到荊門上班,所以先自行隔離14天。“我心理很正常啊,沒毛病!”聽到他在電話那頭開著玩笑,我也笑了。是啊,春天已經到了!
2020年春節,我們經歷了此生最難過也最難忘的一個年。瘟疫來襲,烏云壓城,封省閉戶,武漢乃至整個湖北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最初我整個人都是焦躁不安的,每天不斷地刷手機,關注各種消息。看到千千萬萬的同胞受到病魔無情的肆虐,看到醫護人員逆行前線背水一戰,很想也幫忙做點什么。但是,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大年初四的時候,我在朋友圈里看到湖北省心理咨詢師協會招募志愿者,立即報了名,一邊接受預備培訓,一邊等待接受任務。初六,荊門市心理協會和荊門心理在線也開始招募心理援助志愿者,想通過建立微信群的方式,守護本土心理防線。我毫不猶豫報名,毛遂自薦當了1組的組長。接下來的幾天,既忙碌又充實。在以往的重大災難中,心理咨詢師更多地是深入災區,面對面做心理團輔或是危機干預。再不然就是用心理援助熱線,這也是一套成熟的機制。但是這一次新冠病毒傳染性極強,無法面對面開展工作,我們便開啟了心理援助微信群的全新嘗試。微信二維碼發出之后,很快就有60多位來訪者加入了微信群1組。我們安排了10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24小時駐守。只要有需要,來訪者可以隨時通過語音或是文字進行一對一的咨詢。每隔幾天,我們還會安排兩位老師帶領微信群線上做“安心減壓待花開”的團輔活動。群里有身在德國求學的女兒入群為她的醫生媽媽尋求心理疏導,有和兒女及親家一起被圍困在武漢恐慌不已的家庭主婦,有因為疫情懷疑自己染病而不停跑醫院檢查的焦慮女子……45天的陪伴里,10位之前并不相識的咨詢師排班輪值,與心理求助者守望相助。
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艾尼的小伙子,他是個年輕的運動達人,私營企業老板。接到他的求助是在疫情剛發生后不久。他非常焦慮,因為年前投資了一大筆錢在一個運動場館的項目上,準備年后正月初七開張,卻由于疫情導致開業無望。心理疏導之后,他很快找到了更多在目前狀態下可以做的事情,比如和員工之間的聯系與溝通。艾尼說,他之前完全忽略了這個問題,現在的他會每天詢問員工是否能買到足夠用的口罩,家里是不是有體溫計,還會盡力幫助員工們解決封城后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艾尼還計劃,疫情過后,他的運動場館要為在“疫”線戰斗的醫務工作者辦理健身卡,為他們提供三個月的免費服務。“我真的不是想蹭熱度做廣告,就是想為他們實實在在做點什么。”艾尼激動地說完,我也長長地松了口氣。這個大男生,已經在這場突發的危機中悄然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拔節。
這是一列開往春天的地鐵,有你,有他,有我!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們都是中國人!穿越嚴寒,必見花開!
(作者單位:荊門市教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