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龍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分析南沙區體育發展現狀、體育產業基本狀況,理清南沙區體育產業面臨的機遇與困境,提出通過充分挖掘潛力,大力推動全民健身、構筑賽事平臺;加快扶持政策落地,培育體育產業市場;以機構改革為契機,盡快形成有效的體育產業聯動機制;制定短、中、長期體育產業發展策略等對策推動南沙區體育產業發展。
關鍵詞:南沙區 ?體育產業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1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5(a)-0175-02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ports development an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nansha district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materials, the author makes clear the opportunities and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sports industry in nansha district, and proposes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fitness and build the competition platform by fully exploiting the potential.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pporting policies to cultivate sports industry market; Take the institutional reform as an opportunity to form an effective sports industry linkage mechanism as soon as possible; Formulate short -, medium - and long-term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n nansha.
Key Words: Nansha district; Sports industry; Countermeasures
1 ?南山區體育發展現狀
1.1 南山區各街鎮體育事業發展情況
南沙區主要打造“一區一品牌、一鎮(街)一特色、一社區(村居)一亮點”的群眾健身活動品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體育行政部門、體育協會、社會體育健身俱樂部、社會體育指導員等構成的全民健身組織網絡體系。競技體育主要是依靠水鄉優勢,發展水上項目為主,如龍舟、龍艇和游泳。籃球、羽毛球、乒乓球和足球的水平處于市前列。龍舟隊每年會代表南沙區參加廣州國際邀請賽,并獲得較好成績。
1.2 南沙區體育社團發展情況
南沙以其地理位置(河涌、水鄉等)加傳統文化的優勢(咸水歌、龍舟等)形成了特色體育社會組織,但體育開發意識淡薄。資金、審批程序等原因使得活動開展動力不足,難以形成較有影響力的規模。
1.3 南沙區公共體育設施現狀及使用群體
公共場所的體育鍛煉人群主要是以老年人為主,項目主要是散步、下棋和慢跑等方式。老年人的體育消費水平普遍較低,且都是實物性消費為主。當前公益性鍛煉場地較少,鍛煉設施單一,且設備損壞較多,維護不及時;室內鍛煉場館配套不足。
2 ?南沙區體育產業基本狀況
2.1 廣州市對于發展南沙區體育產業的定位
南沙區被定位為濱海高端休閑體育產業功能區。南沙區作為廣州城市副中心,由于人口稀少,體育設施不足,南沙區在競技方面明顯弱于其他傳統強區。但南沙區借助自身的山、海、綠道資源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特色路線。如廣州南沙國際帆船節、南沙游艇會等。在體育產業發展方面,南沙區結合自身自然資源特色,重點開發戶外項目,以戶外、綠色、生態打造高端游艇會、高爾夫球、皮劃艇等水上項目、定向越野、自行車等。
2.2 南沙區產業特點
南沙區城市空間布局“一核四區”,即1個中心區,4個功能區。中心區主要發展高端服務、城市綜合服務。“四區”主要發展港口物流、海洋產業基地、臨港配套、保稅物流、國際水鄉社區、裝備制造、產業研發、水鄉觀光、國際醫療合作、汽車裝備制造、教育培訓、研發等[1]。
2.3 南沙區體育健身市場發展情況
通過騰訊地圖搜索“南沙區健身俱樂部”關鍵詞,僅有37個搜索結果,而搜索天河區則達到了349個健身俱樂部的搜索結果,體育健身市場發展差異明顯,這一結果主要受區域人口、體育消費意識差異影響,未來健身市場空間巨大。
2.4 體育賽事市場
通過天眼查,南沙區注冊的體育公司51家,其中業務內容涉及體育賽事的39家,最高注冊資本5000萬,但絕大部門注冊資本都是在100萬以下。天河區體育公司480家,涉及體育賽事的227家,最高注冊資本800萬美元。
2.5 體育彩票
2018年,南沙區財政體育彩票公益金351萬元,本級體育部門體彩公益金支出總額182.4萬元,主要是用于購置30條健身路徑[2]。
2.6 南沙區品牌體育活動現狀
“健身”“人文”相結合打造“揚名立萬”品牌活動,活動主要以徒步為主,徒步徑融入南沙人文歷史和地標景點,范圍覆蓋南沙自貿區7個片區,實現了文化、體育、旅游的融合發展[3]。依托濱海優勢主打休閑特色的皮劃艇運動及帆船運動,如廣州南沙國際帆船節。開展南沙青少年航海之旅,推廣和宣傳南沙帆船運動和航海文化。結合水鄉特色打造本土趣味沙田水鄉活動,如扒農艇。
2.7 大眾體育參與情況
南沙區居民體育意識較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足,但是也存在一些傳統項目在傳承上后繼無人。體育工作者對產業認知不足,難以形成清晰的產業發展定位。部分經濟較好的街鎮還會通過舉辦運動會調動群眾體育參與的積極性。
3 ?南沙區體育產業面臨的機遇與困境
3.1 區位優勢
南沙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濱海水鄉資源與區域優勢,產業特色明顯,具有不可復制性。利用區域優勢可發展高端國際濱海體育賽事,利用自然資源可發展休閑體育小鎮,發展空間巨大。
3.2 人口基數和市場因素,制約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
南沙區人口稀少,體育消費能力有限,盲目全面發展體育產業,不一定收效明顯。其次轄區體育公司較少,大多注冊于2015年左右,體育市場發展還有一段路要走。良好的體育產業發展環境是全面發展體育產業的前提。
3.3 政府對于體育的支持力度不足
南沙區成立時間較短,且近年來體育部門經歷了隸屬教育部門到文化旅游部門的變化,這樣的變化,導致體育部門對于轄區的體育事業發展難以獲得重視。在經費撥款上也面臨同級部門的競爭。其次,南沙區對于體育發展的政策也較少,大多為產業政策,這造成體育產業沒有基礎環境。如體育設施、體育人才、體育公司欠缺等問題。
3.4 體育產業發展缺乏抓手,難以與其他部門形成協同發展機制
從各市、區的體育部門來看,大多為文化體育局,其街道體育部門也主要為文化體育中心的形式。而南沙區成立時間短,各職能部門還在完善中,因此體育部門在開展體育活動時往往很難尋求相應的部門協作。在體育產業發展定位上也沒有形成有效的戰略對策
4 ?南沙區體育產業發展對策
4.1 充分挖掘潛力,大力推動全民健身、構筑賽事平臺
群眾體育是培育大眾體育消費的最佳路勁,依托近年來發展群民健身事業的熱潮,完善公共體育設施,豐富全民健身事業,提高大眾體育參與意愿與消費意愿,為南沙體育產業發展創造硬實力。依托高端濱海休閑賽事塑造南沙品牌形象,提升區域影響力,吸引優質體育產業人才、體育公司入駐南沙,創造體育產業發展的軟實力。
4.2 加快扶持政策落地,培育體育產業市場
制定南沙體育產業發展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培育優質體育產業IP,借助優質IP宣傳南沙體育。其次,加大體育管理人員的產業意識培養,為體育產業發展奠定基礎。制定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力度,促進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帶動弱勢體育產業發展。
4.3 以機構改革為契機,盡快形成有效的體育產業聯動機制
成立南沙區體育產業發展辦公室,借助南沙區“11+1+1”產業紅利,建立“高端濱海休閑體育產業+X產業”發展的聯動機制,促進“體育+X”產業的創新合作,形成南沙體育產業特色。
4.4 制定體育產業發展的短、中、長期策略
南沙區體育產業當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各類體育產業受產業環境影響,發展不均衡,品牌賽事也主要為濱海體育賽事,如國際帆船賽等。體育產業時一個慢產業,需要長期的歷史積淀才能形成優質IP。因此須因地制宜制定南沙體育產業短、中、長期發展策略。
短期策略:依托國際體育賽事培育南沙體育品牌,主打南沙高端濱海體育賽事,借助國際帆船賽拉動南沙體育旅游,打造南沙濱海休閑體育小鎮。制定高端濱海體育賽事發展政策,形成自主賽事IP,吸引媒體進入,擴大南沙體育影響力。政策吸引國際高端賽事入駐南沙,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體育,形成“民間資本+政策扶持”機制,推動南沙自主高端濱海體育賽事IP的形成。同時還需注重體育消費的培育,加大體育宣傳,促進大眾對于體育的剛需的形成。
中期策略:體育產業是一個慢產業,不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在形成自主體育產業IP熱點時,應考慮自主濱海體育高端賽事品牌與相關體育產業的聯動,拉動相關產業發展,實現品牌賽事效應的最大化。通過品牌賽事培育體育旅游、體育用品、體育健身、體育場館等產業,實現以點及面地聯動效應,拉動整個南沙體育產業發展。
長期策略:布局南沙區體育產業功能區發展,優化結構為重點,凸顯特色為亮點,以空間布局為核心,打造競賽表演業、體育旅游業、休閑體育小鎮為龍頭的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的體育產業體系。
參考文獻
[1] 廣州市南沙區人政府.功能布局[EB/OL].http://www.gzns.gov.cn/tzns/mzwq/gnbj/201608/t20160830_324021.html.
[2] 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南沙區2018年度區級體育彩票銷售及區級公益金使用情況公告[EB/OL].http://www.gzns.gov.cn/zwxxgk/tzgg/201909/t20190910_392863.html.
[3] 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2019“揚名立萬”南沙自貿區萬步行再次登陸明珠灣[EB/OL].http://www.gzns.gov.cn/xxgk/wgx/201905/t20190531_388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