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權 李朝福
摘 ?要:實現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資源共享,既能解決社區體育資源不足的問題,又能使高校體育資源達到利用的最大化,有助于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同時推動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的順利實施。本文通過對我國《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公報》和《中國群眾體育發展報告》的數據進行分析,對高校與社區體育資源共享進行研究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體育 ?社區體育 ?共享
中圖分類號:G807.3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5(a)-0180-02
Abstract: Realizing the resource sharing of college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can not only solve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sports resources in the community, but also maximize the use of sports resour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help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China,at the same time, promot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in 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ata of China's "Sixth National Stadium Census Data Bulletin" and "China Mass Sports Development Report" 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sharing of sports resources between colleges and communiti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ommunity sport; Sharing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以及全民健身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們對自身的健康狀況越來越重視,而鍛煉是使身體保持健康狀態最有效的途徑,在這種形式下社區簡單的體育設施顯然已經無法滿足人們鍛煉的需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綱要中提到:建設健康中國的基本途徑就是實現資源共建與資源共享,高校有豐富的體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是促進社區體育發展的有效途徑。
1 ?社區體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社區體育場地設施不足
通過《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公報》了解到,截至2013年年底,我國體育場地總數達到169.46萬個,但是人均場地面積僅僅只有1.46m2。而在2018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又發布了《中國群眾體育發展報告》,報告中顯示,我國體育場地數量已經達到195.7萬個,然而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也只達到1.66m2,相較于2013年底僅增長了0.2m2,雖然增長趨勢可觀,但人均場地面積仍然不足。而在這其中教育系統場館數量居多,社區較少,造成了場館分布不均,嚴重影響了社區居民鍛煉的積極性,阻礙了社區體育的發展。
1.2 社區體育鍛煉項目單一
據2014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數據顯示,人們參與體育鍛煉最多的項目主要是“健身走”和“跑步”,總占比為67%,因為這些鍛煉項目對場地和技術要求簡單,所以人群分布廣泛,其次為球類,而近幾年參與廣場舞的人群數量也在增加。在參與形式上,人們自發性參與鍛煉的人群占48.5%,自己單獨練習的人數占16.6%。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的鍛煉項目比較單一,主要原因是,體育設施過于簡單,群體活動較少,大多數人都是自發性的進行體育鍛煉,缺少統一的組織者和管理者。
1.3 社區缺少相關規章制度的制約
當前我國社區體育在發展過程中對制度的建設顯得相當薄弱,主要表現為:第一,場地設施使用制度缺乏,容易造成場地設施使用不當;第二,沒有完整的組織制度,導致無法對社區體育鍛煉者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監督。因此可以看出,制度的制定對社區體育起到引領和規范的作用,而我國因為社區體育制度的發展,使社區體育鍛煉現象變得無組織、無紀律,嚴重制約了社區體育的發展。
2 ?高校與社區體育資源共享的必要性分析
2.1 高校可以為社區提供完善的體育設施
近年來,國家對高等院校的資金投入也在增大,使得各大高校在場地設施的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由此可見,高校體育場館設施是較為完善的。但是作為教育部門,學校設施主要針對學生教學使用,大大降低了場館的利用率。實施資源共享,既可以解決社區體育場地設施不足的問題,又能夠提高場館的利用率,而且場館外租還能夠達到盈利的目的,增加學校經費收入。
2.2 高校可以為社區提供社會指導管理人才
高校配有優秀的體育人才,特別是現在很多學校都設有體育專業,人力資源充足,能夠很好地為社區居民提供技術指導,為居民組織開展相關的體育活動。而且學校在為社區提供體育人才的同時也使學生有社會實踐的機會,提高社會實踐能力。現在我國就業率越來越低,人才資源共享成功解決了一部分高校大學生工作實習問題。
2.3 有利于推動全民健身運動戰略的實施
全民健身運動作為國家戰略進行實施,這是推動我國成為體育強國的重要途徑。但由于社區體育發展各種條件資源缺乏問題,嚴重阻礙了全民健身運動的實施,而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資源共享,能把不同層次的人群融合到一起,學校可以通過宣傳健身理念,鍛煉方法等手段,使人們養成良好的鍛煉意識和習慣,以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快速發展。
3 ?實現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資源共享的對策
3.1 提高政府的宣傳力度
政府要出臺相關政策,使學校場館對外開放,同時利用新聞媒體進行宣傳,轉變雙方觀念,一方面,讓學校提高對體育資源共享的認識,另一方面,提高居民素質,使其能夠文明體育設施,遵守高校制定的規章制度,共同創造良好的鍛煉氛圍。
3.2 高校與社區聯合成立社區體育管理部門
設立專門的“高校—社區”體育管理有關部門,他的主要職責是與社區鍛煉者進行直接對接,并對其進行監管,負責場館的租賃使用,以及社區指導員和教練員的課程安排和工資的發放。這樣社區居民租賃場地、鍛煉上課或者處理問題,可以直接到有關部門辦理手續,使資源共享模式走向正規化。
3.3 高校針對社區健身者制定場館使用制度
學校要結合自身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場館使用制度,以確保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能夠和諧發展。首先政府要介入,通過與“高校—社區”體育管理部門的協商,建立合理有效的規章制度,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及法律責任的承擔,并簽訂相關協議,然后制定相對應的開放辦法。
3.4 高校建立體育資源共享平臺
高校與社區聯合建立“高校—社區”體育資源共享平臺,每天在網站普及體育健身知識,也可在網上發布場館與教練員的信息,居民可通過網站進行場地和教練員預約及網上繳費等,社區居民也可以在平臺上發布平時鍛煉的內容信息,或者社區組織活動的一些信息,高校大學生可以通過平臺報名參加,通過聯誼的方式互相帶動,營造更好的鍛煉氣氛。
4 ?結語
實現高校體育資源與社區體育資源共享是多方面的,政府及高校必須要以實現全民健身為目標,以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為目的,為人們創造良好的鍛煉環境。高校積極配合向社區開放場館,配置高水平專業的體育人才,彌補社區資源劣勢,而社區居民要遵守學校相關規定,愛護場地設施,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以達到高校與社區體育資源共享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健.大學體育與社區體育互動發展研究[J].體育世界,2018(8):52-54.
[2] 李朝福,馬紅梅.高校體育信息資源整合與共享的研究[J].科技資訊,2018,16(7):209,211.
[3] 楊東明,李朝福.區域性高校體育教育資源共享研究[J].亞太教育,2015(13):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