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程程
【摘要】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發展模式的轉型,當下各類產業建設與群眾生產生活對城市發展的要求也逐漸從傳統的模式中脫離出來,社會對城市轉型的呼聲也日漸高漲,不再以傳統單一的經濟利益追求為本位,而是更加強調城市發展的綜合化。這種變化就要求相應的城市規劃,也應當從傳統的思維中尋求改革與創新,要順應當下社會發展和建設的主流趨勢。特別是就當下經濟轉型時期而言,要尤為強調城市規劃和設計的協同并進。本文將以轉型時期為背景,重點論述這一時期城市規劃的現狀,并對城市規劃的進一步發展提出相應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轉型期;規劃現狀;城市規劃措施
現階段,我國城市規劃的轉型已然成為城市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但由于我國城市建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受到傳統模式的制約,并且新時期對城市的改革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相應的管理者就需要在審視原有模式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現階段城市建設應當涉及的主客觀因素,實現靈活的過渡和建設,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城市改革真正適應社會轉型的主流趨勢,真正融入到大的環境中。所以,負責城市規劃的相關主體應當重點審視現階段城市轉型時期的主要問題,并加以分析和解決。
1、立足整體,分析現狀
當下,我國處于剛剛步入轉型期不久的狀態下,因此相應的城市規劃也處于初步轉型期,即使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和改動,但在其具體發展的過程中仍舊表現出來一些值得商榷的特征,具體的特點可以列為以下幾個方面:
1.1外來人口激增
城鎮和城鄉的協同建設是城市改革的重要體現之一,也是城市步入初步轉型期的必經趨勢,這種一體化的建設模式能夠充分調動不同地區的資源,促進信息的流通和共享,同時也可以推動交通設施的建設。但值得注意的是,一體化的深入推進也造成了城市外來人口的激增,有大量鄉鎮人口涌入城市。同時也正是由于一體化的勢在必行,所以城市也必須做好長期接納外來人口的準備。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鄉鎮外來人口盡管具有十分明顯的流動性,他們的整體素質仍舊有所欠缺,有相當一部分群體并沒有接受過系統且全面的教育,因此其勞動價值也有待提高。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每年增加的常住人口數量達到五六十萬人以上,相當于一個中小城市的規模。特別是就北京而言,其2016年的常住人口同1986年相比已經增長了一倍。
1.2分極化現象明顯
外來人口和常駐人口之間的素質水平、經濟水平均有著十分明顯的差別因此,城市在轉型期所面臨的分級化現象也十分突出,包括收入水平,居住條件,文化程度,工作環境等等方面。如果這些分級現象得不到妥善處理,就會激化不同主體和不同階層之間的矛盾,進而擾亂城市發展的秩序和節奏。因此,分級現象也應當是城市規劃所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
1.3部分城市發展模式單一
城市規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城市發展的等級,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辨識度,這也就意味著城市規劃工作的開展必須能夠幫助城市塑造自身的特色與軟實力,要讓城市形成自身的文化,進而向外界傳播。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下有相當一部分城市規劃的模式都較為單一,相關規劃主體僅僅是按照城市化的基本特點來設計城市的各項活動,并沒有按照城市發展的基本情況來總結它的特點,導致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發展趨于同一,忽略了城市原本的特色與面貌。以東北省黑龍江市為例,在其早期城市化建設過程中,過于依賴自身重工業的基礎,在產業結構調整上沒有重視對城市內旅游資源的發展,并且工業化的建設也主要是以重工業位主,導致整體產業發展模式較為單一。同時,許多城市建設在自身轉型的過程中甚至毀滅了原有的環境,這就大大降低了自身的吸引力,也會讓城市居民從意識上感到疲倦,出現審美疲勞,不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體驗[1]。
2、對癥下藥,解決問題
根據上文中所敘述的城市規劃在轉型期的主要特征,可以大致將解決問題的方法列為以下幾點:
2.1合理規劃人口
盡管當下有許多城市都面臨著外來人口激增的壓力,但也正是因為這些外來人口都涌入城市,才擁有了更大規模的勞動力,去支撐各類產業的建設,外來人口已然成為城市建設中的重要力量,也是構成各類產業資本的基礎。因此,城市規劃要著重考慮外來人口的設計,要保證外來人口能夠在本土得到相應的待遇,對于外來人口的基本需求和期待,城市管理者應當盡可能考慮城市資源承載力。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外來人口的內在潛力,緩和人口之間的矛盾,實現本地人口和外來人口力量的共同發揮。城市規劃應當重點加強對外來人口生活環境的塑造,要保證外來人口的住房,同時也應當保證外來人口的教育。并且,城市規劃也不能給外來人口就業上的歧視,要尊重其勞動權。
2.2解決分級問題
現階段,許多城市之所以會面臨分級現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群體之間的發展理念存在區別,理念的差異造成了后續各項客觀實踐的不同。因此,城市規劃應當以更新群體發展理念為出發點,鼓勵個體創新并創業,同時要頒布相應的政策予以鼓勵。必要的情況下,政府可以降低一些產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城市規劃要為個體的發展提供充足的空間和余地。
2.3構建城市軟文化
城市獨特文化的建設是提升其軟實力水平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城市市場知名度的應有之策,因此城市規劃應當以把打造城市軟實力為作為主要目標之一。在實際規劃的過程中,相關主體應當認識到文化的多樣性特征,城市文化的塑造需要考慮到各個層面的因素,而這些因素的挖掘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所以,相關規劃主體應當以宏觀層面為出發點,建設統一的城市公益文化,提高城市居民的思想境界,引導城市的優良風尚,塑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同時,城市規劃也應當加強對城市文化資源的審查,包括原生態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環境,對于有價值并且有特色的資源,應當著重進行保留和發揚。此外,城市規劃也應當將法律和條文的建設列入考慮,以此來保護文化遺產。除此之外,城市規劃也應當建立起先進的人才隊伍,要加大創新型人才的引進力度,強化創新教育,以此作為各類產業先進發展的動力。人才素質的提升與更新,也是推動城市平衡發展的有效途徑[2]。
結語:
綜上所述,合理設計城市轉型期的規劃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是解決城市基本矛盾的應有之策,也是提高城市發展可行性的有效方法。在實際規劃的過程中,相關主體要從主觀和客觀上共同落實轉型規劃的基本要求和原則,同時要認真審視城市發展的基本特點,在保留自身特色文化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現代化水平,進而優化自身的軟實力和硬實力。轉型期的城市規劃是一項長期發展的過程,任重且道遠,相關主體應當審時度勢,持之以恒。
參考文獻:
[1]張爾薇,何閩.轉型期基于城市消防安全綜合評估的北京城市消防規劃[C].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0.
[2]尹杰,宋斯琦.“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城鄉規劃專業信息技術應用的實踐教學研究[J].高教學刊,2019(8):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