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樹周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全面發展,人性化理念越來越受到建筑行業的廣泛關注。而依據人們的行為心理特征展開建筑空間設計則成為新時期建筑行業人性化發展的鮮明特征。建筑設計直接反映著現代社會生活的需求,這就使得探索人的行為規律,探索行為心理與空間的對應關系,并在設計中正確積極地將其反映出來,確立以人的行為為依據進行空間設計的思路,已越來越體現出它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基于行為心理的建筑空間設計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基于行為心理;建筑空間;設計分析
1、前言
在規劃建筑及實踐中,每一個單體建筑或多體建筑空間均是為滿足人們某些行為需求而設計的。反言之人們的某些特定行為的心理需求同樣可產生對建筑空間設計的綜合影響。由此可見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的。我們只有充分深入了解建筑空間設計與人們行為心理因素的辯證關系,才能真正創設出適應人們豐富需求的建筑空間,營造良好的行業發展前景。
2、基于建筑空間因素的行為心理影響,科學開展適應性設計
在建筑空間設計要素中,能產生對人們行為心理影響的內容是多方面的,例如:建筑空間尺度、比例、空間色彩及形態等。
2.1建筑空間設計比例應符合人們行為心理特征
倘若建筑空間的設計比例無法符合人們生活規律的內在特征,便會給他們在心理造成一定負擔,令生活中的不適宜性顯著增加。反言之,倘若建筑空間的設計比例符合人們生活習慣的特征規律,人們在建筑空間中便會產生無比的舒適感。因此在建筑空間設計實踐中我們應有意識的利用空間比例在人們行為心理層面產生的影響作用,營造出良好的空間設計效果。例如:對皇宮采用超大空間設計理念可令人們在心理中不自覺的產生皇權高高在上的敬畏感與折服感。這樣超大華麗建筑空間的設計使用將皇帝萬人之上的威嚴展現的淋漓盡致、十足徹底。再比如,對住宅建筑內部日常生活功能性空間的設計,例如:臥室、餐廳、書房等,應充分依照人體工程學標準劃定的空間比例進行科學設計,從而為人們營造出舒適、親切、科學的建筑生活空間。
2.2基于行為心理合理開展建筑空間圍合設計
從建筑墻體高度層面來講,如果其高度低于60厘米,則建筑空間毫無合理感可言,而倘若這一高度上升至150厘米,建筑空間整體出現一定圍合感,并仍保持一定的連續性,而當高度繼續上升至200厘米以上時,建筑空間會體現強烈圍合感,并兼備空間劃分作用。從建筑墻體的布局層面,L型墻體垂直面的圍合感不強,而平行的墻體垂直面則具有較明顯的方向感及導向性。例如建筑空間中的過道、走廊、通道等。U型墻體垂直面則具有較強的方位感,即在朝向的敞開一面,有效提升了建筑空間的滲透感。基于以上特征,在建筑空間設計實踐中我們應遵循這些客觀、科學原理設計不同的建筑空間形式,從而基于人們行為心理滿足不同人群對功能性建筑空間的需求。例如合理設計建筑停留空間、休閑娛樂空間、快速通過空間、適應性銜接空間等。
2.3基于行為心理合理激發建筑空間的色彩運用
不同色彩給人的溫度感、厚重輕薄感與距離感、尺度感等視覺效果均不盡相同,這些效應將給人們行為心理及生活方式帶來重要影響。例如在看到紅色時,人們會感覺內心充滿熱情,整個空間富于喜氣、溫暖甚至是滲透著勇敢精神;而看到黃色則會體味希望、體味愉悅與快樂;當發現藍色時則會產生平靜、明智與寒冷之感;倘若置身于大面積綠色中,則會整個身體呼吸減慢、神態安靜、心緒平靜、血壓降低、思維趨于冷靜。由此可見,不同色彩的豐富運用會對人們的情緒、工作狀態及生活情感產生重要的影響作用。基于此類特征,在開展建筑空間設計環節中,我們可充分利用不同色彩合理激發建筑空間功能。例如在醫院手術室、兒童房、教室可采用深淺不一的綠色、夜店、娛樂場所及酒吧建筑空間可大面積使用較鮮亮的顏色、夏季的建筑室內空間可多采用紫色、綠色及藍色,而冬季則可多采用紅色、黃色進行空間設計,從而營造色彩對人們行為心理的正面影響,提升建筑空間設計的適應性與創新性。
2.4基于行為心理展現建筑空間的藝術性形態及適應性功能
建筑設計中不同墻體的圍合形式會形成不同效果的建筑空間形態,而豐富的建筑空間形態又會在人們心理上產生不同影響效應。也就是說建筑的空間形態決定著其空間的總體設計效果,并會對其空間環境氛圍、格調起到關鍵性規范作用,因此我們只有深入了解豐富建筑形態帶給人們的不同心理感受,依據建筑空間功能特征選擇合理的形態設計方式,才能充分滿足人們的行為心理需求。豐富的建筑空間形態主要包括矩形建筑空間、折線型、圓拱形以及自由型建筑空間等。矩形建筑空間是最為普遍與常見的一種空間形式,其具有較強烈與明顯的單一方向性,且立面不體現方向感,因此具有較強穩定性特征,屬于相對靜態及良好的滯留性空間。基于這一特性我們可在嚴肅性辦公空間、安靜休息室、學習空間、學校圖書館等場所采用該類矩形空間形式展開適應性設計。折線形建筑空間主要指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六邊或多邊形的特征空間,其中平面為三角形空間具有向外擴張的發展趨勢,而位于立面上的三角形則體現上升之感,而六邊形空間則呈現一定向心感。
圓拱形建筑空間主體包含兩種較常見的建筑形態,一種為矩形平面的拱形頂,該類結構具有較強的水平方向性,同時其剖面拱形頂則具有顯著的向心流動性特征。另一種形態為平面圓形、頂面則為圓弧形的建筑空間,其具有較穩定的向心特點,能令人們心理產生強烈的收縮感并營造安全與集中的效應,因此我們可充分利用該類圓拱形建筑空間特征將其運用于一些大型公共建筑空間的設計實踐中。自由形建筑空間主要包含的特性在于其各類平面、立面及剖面的性質均不穩定,處于多變狀態,具有自由且復雜的形式特點,正是由于此類特殊性功能,令自由形建筑空間在形式上富含特殊性與綜合藝術感染能力,因此我們可將其豐富用于具有藝術感較強的空間設計及娛樂空間設計中,從而令自由形建筑空間為人們創設出富于變化、動感十足的藝術性空間。
2.5基于行為心理促進建筑空間的光照能源應用
合理充足的光照不僅能有效滿足人們對視覺功能的豐富心理需求,同時豐富、多變的光效也同樣成為現代化建筑空間設計進程中一類重要的有機成分,不僅涵蓋了科學設計內涵,同時豐富展現了藝術設計效果。富于變幻的光照可在一定程度上構成空間,也可令建筑空間得到完善與美化,通過對物體形狀、色彩與質感的影響達到對人們行為心理的合理影響。另外富于變幻的光線還可令相對靜止的建筑空間不再呆板無趣,而是充滿了勃勃生機與靈動之感,令單色調的建筑墻面富于色彩的變換。因此在建筑空間設計實踐中我們可通過科學、適應、豐富的用光效果,為建筑空間營造良好的特定氣氛與特色情調,令其建筑空間環境充滿意境、充滿藝術性,并充分滿足人們行為心理對藝術之美事物的渴求與向往。
結語:
近年來,將大量的定性內容,通過各種現代化手段進行量化分析,并大規模地運用于建筑設計中,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本文所研討的通過行為心理特性分折來進行景觀空間設計的思想,并不是鼓吹運用大量的量化手段取代建筑師的干預作用,而是一種將建筑價值觀建立于科學基礎上的思路,以期把建筑構思從追求純粹形式的主觀枷鎖中解脫出來。
參考文獻:
[1]馬慧.行為心理學視角下游賞性街道空間設計方法初探[D].長安大學,2014.
[2]孫維群.商業綜合體中庭空間設計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