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元娟 張樹秋 王文博 李鴛鴦


摘要:為了解市售生豬肉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污染及耐藥性狀況,于2019年從濟南、壽光、德州、兗州、臨沂、濟寧6地市采集生豬肉(后腿肉)樣品共計300份,對其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狀況進行檢測分析。結果表明,300份樣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為13.0%(38/300);進一步進行金黃色葡萄球菌對9種抗生素的藥敏試驗,結果表明,豬肉樣品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紅霉素、四環素有較高耐藥性,且多數為多重耐藥菌株。綜上,市售豬肉產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情況仍比較嚴重,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豬肉產品市場監管,采取針對性風險監測預警措施。
關鍵詞:生豬肉;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狀況;耐藥性
中圖分類號:S851.34+7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20)02-0140-04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contamination situat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raw pork sold on the markets and its drug resistance in Shandong Province, 300 raw pork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Jinan, Shouguang, Dezhou, Yanzhou, Linyi and Jining in 2019.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aphylococcus aureus was found in 38 samples, which accounting for 13.0% (38/300). The susceptibility test of the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rains to 9 types of antibiotics was conducted an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he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rains isolated from raw pork had higher resistance to erythromycin and tetracycline, and most strains had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conclusion, the contaminat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raw pork sold on the markets in Shandong Province was more serious, so it was recommended that relevant governmental departments and agencies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market supervision and take actions for risk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Keywords Raw pork; Staphylococcus aureus; Contamination situation; Drug resistance
近年來,世界各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繁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問題[1]。據WHO統計,全世界每年患有腹瀉病的人群中約有70%是由于食用了受微生物污染的食品[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豬肉產品已經成為百姓餐桌上最為常見的食品,因此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造成的豬肉產品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出現,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3]。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污染豬肉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食用攜帶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豬肉,會帶來很大的食品安全隱患[4]。我國規定絕大多數食品中不能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但據報道仍有大量動物源食品中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5-8]。
本試驗于2019年從濟南、壽光、德州、兗州、臨沂、濟寧6地市采集生豬肉樣品,檢測其金黃色葡萄球菌,并對檢測出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進行抗生素藥敏試驗,以期為選擇有效抗菌藥、防止抗生素濫用及研究食源性致病菌提供可靠依據,為完善豬肉制品致病菌防治體系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樣品采集
2019年6—8月在濟南市、壽光市、德州市、兗州市、臨沂市、濟寧市的超市和農貿市場,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每個地市抽取50份生豬后腿肉,共計300份。每份豬肉樣品為500~1 000 g,無菌袋封裝后冷藏條件下4 h內送達實驗室進行檢測。采樣過程遵循無菌操作程序,防止一切可能的外來污染。
1.2 主要試劑及設備
金黃色葡萄球菌所用增菌液、分離培養基及顯色培養基均購自廣東環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試劑及生化檢定卡均在有效期內。生化培養箱購自上海新苗醫療器械制造有限公司,質控菌株均由廣東省食品微生物安全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提供,金黃色葡萄球菌質控菌株編號ATCC25922。苯唑西林、慶大霉素、復方新諾明、環丙沙星、克林霉素、紅霉素、磺胺異惡唑、多西環素、四環素藥敏板,均購自上海星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3 豬肉樣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檢測方法
參照《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GB 4789.10—2016)[9]檢測豬肉樣品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檢測過程嚴格按照《國家食源性致病菌監測工作手冊》中質量控制操作程序進行,并以標準菌株為對照菌株進行質控。
1.4 藥敏試驗
1.4.1 藥敏板濃度 苯唑西林(OX),0.125~8 μg/mL;慶大霉素(GEN),0.06~32 μg/mL;復方新諾明(T/S),0.03/0.59~64/304 μg/mL;環丙沙星(CFX),0.06~32 μg/mL;克林霉素(CLN),0.03~16 μg/mL;紅霉素(EM),0.03~16 μg/mL;磺胺異惡唑(G),16~512 μg/mL;多西環素(DOX),0.03~16 μg/mL;四環素(TET),0.03~16 μg/mL。
1.4.2 試驗方法 將保存于-80℃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參考GB 4789.10—2016檢測方法分離純化后,收集到腦心浸出液甘油管中保存)取出復蘇,劃線接種于營養瓊脂板上,挑取菌落數個置于接種水(DEMINERALIZED WATER)中,用0.5麥氏比濁管比濁;取上述菌液60 μL,加入營養肉湯培養液中,混勻;吸取稀釋菌液,加入藥敏板中,毎孔100 μL;將板條放入恒溫培養箱中36℃培養16~24 h,自培養箱中取出板條,判讀各個孔的陰陽性結果。
2 結果與分析
2.1 豬肉樣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總體情況
試驗結果顯示,300份樣品中, 有38份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為13.0%(38/300)。對分離自這38份樣品的菌株分別進行編號(1~38),用于后續試驗。
2.2 金黃色葡萄球菌藥物敏感性試驗結果
按照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協會(CLSI)的《M100S抗微生物藥物敏感性試驗的執行標準(26th Edtion)》對分離自豬肉樣品的38株金黃色葡萄球菌進行藥敏試驗,結果見表1。可以看出,除3、9、18號菌株外,其余菌株均對一種或多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其中12、14、27、30號菌株均對6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
2.2.1 耐藥率 由表2可以看出,38株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對紅霉素和四環素的耐藥率最高,其次為克林霉素,均超過60%;對磺胺異惡唑和慶大霉素的耐藥率也較高,分別為36.8%、44.7%;對多西環素和復方新諾明的耐藥率較低,分別為5.3%和7.9%。
2.2.2 耐藥譜 38株金黃色葡萄球菌中有3株為敏感菌(表1),其余菌株均為耐藥菌,其耐藥譜見表3。有3株菌耐一種抗生素,6株菌耐兩種抗生素,8株菌耐三種抗生素,10株菌耐四種抗生素,4株菌耐五種抗生素,4株菌耐六種抗生素。
其中,耐藥譜為磺胺異惡唑+四環素兩種抗生素及克林霉素+紅霉素+磺胺異惡唑+慶大霉素四種抗生素的菌株檢出率最高,各有4株;其次為耐克林霉素+紅霉素+環丙沙星+四環素的,有3株菌。
3 討論與結論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人畜共患病菌,可引起食物中毒,在美國被列為第五位致病因子[10]。隨著抗生素在畜牧業中的大量使用,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水平越來越高,耐藥譜越來越廣,多重耐藥現象越來越嚴重[11-14]。豬肉是我國居民生活中的主要肉類食品,2017年山東省監測的360份市售畜禽蛋產品中,豬肉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檢出率很高,直接影響消費者的健康。
本研究從山東省6地市采集了300份生豬肉樣品,其中38份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為13.0%。38株菌對紅霉素和四環素的耐藥率最高,均為65.8%。38株金黃色葡萄球菌中僅有3株為敏感菌,其余均對一種、兩種或多種抗生素耐藥,其中,耐一種抗生素的有3株,耐兩種抗生素的有6株,耐三種抗生素的有8株,耐四種抗生素的有10株,耐五種抗生素的有4株,耐六種抗生素的有4株。
本試驗中分離出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對紅霉素和四環素的耐藥率最高,是由于四環素、紅霉素價格低廉,抗菌譜廣,被廣泛用作防治動物疾病的飼料添加劑[15];對多西霉素和復方新諾明的敏感率較高,這為以后選擇有效抗菌藥、減少抗生素濫用提供了指導,可為完善豬肉產品致病菌防治體系奠定基礎。
本次抽檢豬肉樣品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較高,多重耐藥性也較高,可能是因為夏季病菌繁殖快,交叉污染的概率高,且目前抗生素在畜禽養殖中廣泛使用,長時間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極易導致致病菌的耐藥性增強、耐藥譜擴大。因此,有關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強豬的飼養、屠宰、加工及銷售各環節的監管,降低由此引發的食源性疾病的發生率。
參 考 文 獻:
[1] Rebmond E C, Griffith C J.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food safety risk, control and responsibility [J]. Appetite, 2004, 43 (3): 309-313.
[2] Food Standards Agency. The FSA foodborne disease strategy 2010-15 (England) [S]. London: Food Standards Agency, 2011.
[3] 鄔元娟, 張樹秋, 王文博, 等. 山東省市售畜禽蛋產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狀況分析[J]. 山東農業科學, 2018, 50(7): 38-41.
[4] 聶青, 石磊, 周臣青, 等. 生豬養殖場環境及屠宰加工環節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及耐藥譜狀況[J]. 現代食品科技, 2016, 32(2): 289-295.
[5] 李建兵, 張璟, 胡曉寧. 2011~2014年甘肅省嘉峪關市即食食品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調查[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 2016, 31(2): 78-80.
[6] 牛恒彩, 舒高林, 林國榮, 等. 80株食源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藥敏結果分析[J]. 中國衛生檢驗檢疫, 2016, 26(5): 2259-2261.
[7] 王璇, 王娉, 葛毅強, 等. 北京市售速凍調理生制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PFGE分型與耐藥性研究[J]. 中國衛生檢驗檢疫, 2017, 46(3): 455-460.
[8] 陳國利, 吳亞英, 吳越, 等.烏魯木齊地區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狀況調查[J]. 醫學動物防制, 2015, 31(12): 1334-1336.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GB 4789.10—2016 [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12-23.
[10] Scallan E, Hoekstra R M, Angulo F J, et al. Foodborne illness acqui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major pathogens [J]. Emerg. Infect. Dis., 2011, 17(1): 7-15.
[11] 葉玲青, 陳戴堯, 馬群飛, 等. 福建地區豬源葡萄球菌耐藥性分析及耐藥基因檢測[J]. 預防醫學論壇, 2017, 23(4): 271-273.
[12] 樊潤, 吳聰明, 李德喜, 等. 河南省豬源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性及分子分型研究[J]. 中國獸醫科學, 2014, 44(12): 1223-1230.
[13] 李兵兵, 劉靚, 李雙姝, 等. 淮安市禽畜肉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及其病原學特征分析[J]. 中國食品衛生雜志, 2019, 31(3): 217-221.
[14] 李兵兵, 劉純成, 邢亞東, 等. 淮安市233份畜禽肉及152份淡水龍蝦中致病菌分布狀況及耐藥性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 2016, 43(17): 3134-3138.
[15] 鄭春芳, 雷元順, 于桂陽. 湖南省永州市豬肉中四環素類藥物殘留的現狀分析[J]. 中國豬業, 2013, 8(7): 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