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蕾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檔案的重要性,我國應加快檔案向普通民眾進行開放進程,充分利用檔案價值。通過建立完善合理的檔案開放利用法律體系,加強對行政執法監督,可以使我國政府和相關機構的信息更加公開和透明,利于維護公民的檔案的利用權,利于社會文明和發展。
關鍵詞:檔案開放;法制建設;對策
1 檔案開放利用的含義與文件檔案開放的意義
1987年我國將開放檔案的內容正式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于1996年在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上通過的《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決定》中對開放和利用檔案作了新的規定。開放和利用檔案視為法律給予公民應有的民主權利,這是我國加強檔案法制建設的重大舉措,標志著檔案和檔案工作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各行業的重視,同時標志著檔案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文件檔案公開是政府信息公開的必然,也是實現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徑之一。第一,文件檔案的開放使信息資源可以達到有效的利用。第二,檔案工作的全面發展是一種促進,有利于公共檔案館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提供人性化服務,最終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第三,有利于我國政府行政職能的轉變。
2 檔案開放實施過程中的問題
2.1 社會檔案意識不強
檔案意識就是指公眾對檔案本身、檔案利用價值、工作人員的性質以及工作方式等方面的認識,除此之外還包括人們對檔案工作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的觀點和看法。由于受到我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社會檔案意識明顯不夠,很多公眾只是對檔案管理法律法規進行簡單的了解和認識,嚴重地忽視了自身作為權利的使用者這一方面。因此,大部分群眾完全沒有了解到自己所擁有的基本利益有哪些,更談不上對自己所擁有的權利與執行。這需要檔案管理部門加大宣傳的力度,讓公眾全面地了解檔案、檔案管理和在利用檔案信息的過程中,公眾還需遵守相關的政策和法規,來提升檔案開放利用的高效性,更好的利用檔案。
2.2 法制建設滯后性較強
檔案開放信息相對老化、滯后。現行檔案法律法規對依法開放檔案的規定,造成檔案館開放的檔案信息在時間上老化、內容上滯后,空間上則斷層脫節。《檔案法》規定檔案形成30年才向社會開放,對于經濟、科學、技術、文化等類檔案向社會開放的期限,可以少于30年,但沒有具體的法定提前開放的范圍和審查標準,造成檔案館開放的檔案的信息相對老化和滯后。因此僅僅滿足了檔案利用者對歷史的研究利用需求,而滿足不了對于其現行文件的利用和需求。
2.3 檔案法規缺乏對檔案部門的制約與監督
在我國政務信息公開法出臺之前,《檔案法》可以說是政務信息公開的重要的法律依據。但是,我國《檔案法》對機關檔案室檔案的利用規范不力,很大程度上演變成政府機關的一種行政行為乃至某些官員個人意志。在審查檔案開放時,由于檔案管理人員對檔案法律法規的理解和掌握不同,有些情況解釋模糊不清,沒有統一明確要求,造成審查開放檔案的標準不統一,存在一定的人為性。此外,檔案管理部門在對待到期不宜開放的檔案進行審查時,目前也沒有關于審查程序、審查對象、審查方法、審查過錯責任追究等方面的制度規定,只要求檔案館報送不開放檔案的案卷目錄,而從不開放檔案的案卷目錄中體現不出不開放的原因的,因而,也使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下一級國家檔案館申報的到期不宜放檔案的審查處于隨意狀態。同時檔案法律法規缺少對檔案部門的監督體制,對上一級檔案管理部門亦缺少相應的審查程序和審查方法,導致在審查工作中出現隨意性、人為性以及不穩定性。
3 改善檔案開放利用法制建設的解決對策
3.1 提高社會的檔案意識
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宣傳的工作力度,增加宣傳途徑,全方位開展相關法律常識的宣傳才能使人們對法的深刻領悟和衷心擁護。這也是檔案法律法規貫徹實施的最主要保障,才能為公民樹立良好的檔案意識。首先,要通過廣播、講座、電視、報紙、網絡公眾號等等盡可能多的方法和途徑進行全面徹底的普法宣傳,使每一個公民能夠時時刻刻接受普法教育,建立起維護自身檔案利用權和公共信息知情權等權利的法律意識。其次,大力加強對相關法律宣傳方式的創新工作,通過增強內容和形式等措施吸引公眾的關注,提高他們對檔案信息的興趣和求知欲,以趣味性、娛樂性、知識性、生活性等方式將相關的內容介紹給普通民眾,通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相關的咨詢途徑及時獲取公眾的立法意見和建議。
3.2 健全和完善檔案開放利用的法律法規體系
隨著我國民主和法治的進程加快,公民權利意識和公眾意識正在逐步增強在我國,一切權利屬于人民,國家機關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充分參考人民的意見并接受他們的監督,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在實際的國家管理工作中,人民有權利積極參與并進行管理,而實現對政務活動的管理及監督的前提條件是公民享有知情權,只有知情以后才能真正行使民主管理的權力。建立健全檔案開放利用的法律法規體系,公民有效利用檔案信息,讓公民有權利作為最大的信息生產者和信息擁有者獲取政府等部門的有關決策政務以及涉及自身合法權益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合理合法的檔案開放利用讓公民行使到應有的權益。
3.3 健全檔案開放利用監督機制
我國應大力發展和加強在檔案開放利用過程中的監督管理工作,通過完善的監督機制實現檔案利用工作的順利進行,徹底消除因信息不對稱,管理部門和人員自由松散、權力過大,工作人員還普遍存在“重藏輕用”等落后思想等因素所造成的不良后果。通過采用積極合理的監督機制,有效防止各類違法違紀現象的發生,保證檔案開放利用工作的開展和進行,對維護和實現公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具有重大的意義。
4 結論
檔案開放利用法治建設這一研究是我國檔案法治建設的重要內容,隨著信息化時代不斷發展,維護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和檔案利用權,推進完善檔案開放利用的工作,離不開檔案開放利用的法制建設和研究,建立完善的法規體系、依法行政、執法監督。希望我國在民主的法制環境中,能合理合法的開放利用檔案資源,為我國政治、科技、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進步提供服務。筆者相信,在檔案學寫著和法學學者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檔案開放利用法制體系建設會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王成玉.修改《檔案法》有關檔案安全條款的建議[J].中國檔案,2010(11).
[2]陳忠海,吳雁平.對我國地方檔案法規立法技術存在問題的分析[J].檔案管理,2010(5).
[3]周林興.公共性:檔案立法的基本價值取向[J].檔案管理。2008(02).
[4]蔡艷紅.政府信息公開與檔案工作[J].檔案學通訊,2005,3: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