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玲
2013年11月遼寧省大石橋市中興小學承擔了遼寧省下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大閱讀行動”推進實施研究》的子課題《學生閱讀興趣、閱讀習慣、方法和能力養成的研究》。在倡導全民閱讀的當下,我們深知此項教學研究的責任之重、影響之大、意義深遠。因此我校課題組全體成員披掛上陣、蓄勢待發,在閱讀之路上探尋花開之機,靜待花開之時!
1 統一認識——為了走得堅實
閱讀不是“不務正業”,不是游離于教學外的事情,閱讀可以提高師生的生命維度,充實空洞的大腦,豐盈單薄的靈魂。數年后,效益將會凸顯,教師與學生的文化成長,將成為學校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師生們讀書越多,學校發展的潛能就越大,師生們精神成長越快,學校飛躍的概率就越大。閱讀是在儲存能量,進行一種永不停息的文化升值!
因此課題組總結一個思路:自由閱讀,培養興趣。好讀書,不求甚解。精選圖書,取法乎上。只獎勵,不強求。多讀書,少動筆,循序漸進。
2 回歸原點——為了滋養沃土
我校從2013年的春學期,再度回歸原點,重新審視,以自由閱讀、培養興趣和能力為主,開始了課外閱讀的再次起飛。
1)組建兩個團隊——師生閱讀團隊。(1)組建20人的教師閱讀團隊。陽光、快樂的她們酷愛讀書,有思想、愛思考。她們經常開展閱讀沙龍活動,在閱讀中碰撞理想、探討教育的真諦。(2)組建百名學生閱讀團隊。這是一群“視書為命”的“小書蟲”,每天書不離手,有個性、會思考、愛創作、陽光快樂。在我校的各項閱讀活動中成為領軍人物,他們的閱讀能力不可小覷。
2)設書架、建書吧。為了便于孩子們閱讀,除了每班教室圖書角建立精美書架,每周更新圖書一次,供全班學生閱讀外,我校建立了四個走廊開放式書吧——“陽光書吧”、“交換書屋”、“快樂書吧”和“階梯書吧”。孩子們在書吧中流連忘返,自由取閱,隨性閱讀,拓寬視野,豐富人生。
3)規范常規閱讀時段。我們在查閱大量資料后,最后科學的制定了我校學生每日常規讀書時段:“晨讀十分鐘,午讀半小時,家庭休閑讀”。(1)晨讀十分鐘。在每天晨讀的十分鐘里孩子們可以大聲朗讀課文、口語秀、講故事、誦讀詩文,時事評論……美不可言!(2)午讀半小時。每天中午伴隨著午餐活動后樂鈴的響起,孩子們進入了午讀的時段,班級內、書吧間處處是孩子們閱讀的身影,有的眉頭緊蹙、有的掩面而笑、有的輕聲交流、有的記下心得,那情景讓人喜在心中……(3)家庭休閑讀。閱讀素養的提升重在閱讀習慣的培養,形成于幼年時期,萌發于親子閱讀。家庭是閱讀啟蒙第一和最重要的場所,為此我校把閱讀的觸角延伸家庭之中,通過微信、校訊通、信件等形式倡議“親子共讀”,老師們利用微信,定期為家長推薦好書,經常嗮自己孩子讀書的照片,引領家長親子共讀。學校不定期向家長做調查反饋,了解孩子們在家的閱讀情況,98%的家長都很贊同并支持孩子課外閱讀,有76.7%的家長能做到“親子共讀”。家長們撰寫的“親子共讀體會”、“親子閱讀故事”,學校召開的“親子閱讀交流會”,這一切一切都在述說著親子共讀的那美麗的時光,述說著那溫馨的畫面,述說著孩子們語文素養的提升……
4)早迎小書童。在多種機制的促動下,我校的孩子們很快就形成了隨手閱讀的好習慣,他們的書包里隨時隨地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上學坐公交的路上、校門前的奶吧里到處是中興孩子們閱讀的身影,在這種閱讀氛圍的感召下,我校又開展了“早迎小書童”的操場閱讀活動。讓那些因為家長上班早而早早到校的孩子們有一個安靜、安全的閱讀環境?,F在每天清晨校園里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就是孩子們專心閱讀的身影。
3 多軌并行——為了耕耘幼苗
經過一年的努力拼搏,我們的收獲是:學生具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思考的問題是:學生在閱讀方法和能力方面欠佳。2014年,我們課題組成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出謀劃策,運籌帷幄,攜手并肩,再度起航。
1)“小文筆,大文學”。學校成立《春芽文學社》,倡導閱讀、欣賞、撰寫活動,學生優秀作品在市級、省級刊物上發表。
2)“小兒童,大國學”。開展經典國學誦讀活動,在《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等經典著作中,感受了濃濃的書香氛圍。
3)“小筆記、大天地”。2014年秋學期,我校專門為孩子們制作了專屬于我校孩子們的閱讀筆記——《一路書香一路歌》。孩子們把閱讀后的所思、所想流淌筆尖。孩子們自由申報,領取年段特色的閱讀筆記。
不要擔心轟炸式的閱讀,到底能讓孩子們記住多少美詞佳句,只要讓孩子們浸泡在語言里,他們的語言思維就會受到滋養,不斷不膨脹萌芽,最終發展壯大。
4)“小作品、大智慧”。學生在閱讀之余創作了大量的作品,例如:讀書卡、手抄報、好書推薦卡、名人介紹卡、走近詩人/走進春節小報、讀寫繪(低年段),這些看似簡樸的手工作品背后凝聚的是孩子們的大智慧。
5)“小圖書、趕大集”。2014年9月28號我校舉行了“慶十一,首屆圖書交換大集”活動?;顒诱掷m了一天,孩子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制作了精美的圖書推薦卡送給對方,有的使出渾身解數,介紹自己圖書的精髓所在,有的使出絕招“以書會友”……那壯觀的場面,那濃濃的書香美不勝收。最后統計全校學生共帶來圖書5376本,交換成功4850本,交換率達到90.22%。本次活動增強了閱讀興趣,拓寬了借閱途徑,鍛煉了孩子們的交際能力。活動結束了,但孩子們的友情在傳遞,分享的精神在延伸!
6)“小作業、大舞臺”。2014年秋學期,我們課題組遇到的瓶頸是:孩子們有了海量的閱讀基礎,那我們欠缺的是什么呢?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需要再度提高。除了在課堂上重點培養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之外,我們在寒暑假的語文作業方面做了改革,由原來的“動筆寫”,改為“動口說”“動腦記”。根據年段孩子特點我們制定了口頭作業內容:一、二年講小故事;三年誦讀春、夏、秋、冬四季片段;四年積累成語接龍;五年背誦毛澤東詩;六年背誦名家名篇。這種口頭作業深受孩子和家長的喜愛,假期不管身處何地,隨時進行、隨口吟誦,因此效率很高。
開學后為孩子們提供了“大舞臺”,進行了年組特色閱讀匯報活動,低年段的小故事講得有聲有色、聲情并茂,引人入勝;三年級的四季片段背誦精選佳作、各有千秋,讓我們領略了大千世界的四季美景;四年級口語接龍,口若懸河、環環相扣、滔滔不絕,僅一個假期每班學生積累成語就達到180個,堅持下來這將是多么大的一筆知識財富?。∥迥昙壍闹飨娫~吟誦氣勢磅礴、真是“有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六年級的名家名篇背誦時而婉轉多情,時而憂國憂民,時而鏗鏘有力……我們看到了這些幼苗正在抽枝發芽,向著更高的天空生長。
以上我們的“小做法”,有了“大收益”。在這些活動開展的同時我校多效并舉,穿插著開展了:“教師把書讀薄活動”、“百名學生閱讀匯報活動”、“一年一次讀書節活動”、堅持“以一本書換千本書的圖書”的漂流活動……
所有活動重在管理,重在細節,重在跟進,重在堅持!任何事情,只要腳踏實地的去做,只要我們堅持,卓越就在我們手中。
我們堅信:同樣是長大,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孩子一定有不一樣的人生!讓我們大手牽小手共同行走在陽光的閱讀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