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榮
摘 ? ?要:論文針對地鐵建筑設計的思路展開分析,其內容包括便民性、美觀性、自動化、安全性等,通過研究功能分區設計、裝修設計、消防設計、物業開發設計等內容,其目的在于提高地鐵建筑設計內容的合理性,提升城市居民出行的便捷性。
關鍵詞:地鐵工程;建筑設計;功能分區;消防設計
1 ?前言
在城市居民人口數量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城市交通壓力也在不斷提升。地鐵作為軌道交通工具的一種,具備載客能力強、運行安全性高等優勢,目前已經在許多的城市中得到了應用推廣。而地鐵建筑作為地鐵工程的附屬設施,其設計質量也直接關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質量,通過梳理地鐵建筑的設計思路和技術要點,不僅可以提升設計內容的可操作性,而且對于提高地鐵建筑綜合效益有著積極地作用。
2 ?地鐵建筑設計的思路分析
2.1 ?便民性
地鐵工程修建的初衷,是為了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條件。因此,在地鐵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其思路也需要向便民性靠攏,以此來營造更好舒適的出行環境。例如,在地鐵出入口設計過程中,可以設置樓梯、電梯、無障礙樓梯三種出入方式,這也為不同年齡層次、不同類型人群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條件。并且出入口的數量也會結合區域人口數量、聚集位置進行設計,這也起到了良好的分流情況,避免了早晚高峰時人群擁擠的情況。
2.2 ?美觀性
地鐵建筑作為地鐵工程的附屬設施,設計的美觀性也可以營造出良好的出行氛圍,愉悅人們的出行心情。對此,在地鐵建筑設計過程中,美觀性也屬于重要的設計思路。例如,在地鐵建筑內飾裝修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暖色調的防滑瓷磚進行地面的鋪設,而且通過合理設計照明設施間距,可以營造出非常亮堂的環境。需要注意的是,應急出口、安全標識需要設計在明顯的位置,這也為人們提供了可靠的方向指引,提升了系統運行過程的可靠性。
2.3 ?自動化
在科學技術體系快速成熟的背景下,在地鐵建筑設計過程中,也需要充分利用新型科學技術,來提升設計內容的自動化。現階段,很多地鐵車站已經應用自動化技術進行磁卡識別,這也是非常基礎的應用內容。而且隨著自動化技術體系的不斷成熟,自動化技術融合速度也在不斷提高,這也為人文地鐵的建設提供了更多的技術支持,從而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內容。
2.4 ?安全性
設計的安全性屬于基礎性內容,地鐵建筑作為地鐵工程的附屬設施,在突發異常情況時,除了能夠快速疏散人群外,還需要為居民提供一些優質的出行環境,從而營造出安全的出行氛圍,為人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例如,在基礎設計中,需要對地鐵建筑結構內部應力參數進行科學性分析,以此為基礎來優化整個建筑結構布局。同時在安全設計過程中,還需要對用電線路、消防線路等內容進行優化,確保其后期使用階段的安全性,從而提高設計內容的合理性[1]。
3 ?地鐵建筑設計的技術要點分析
3.1 ?功能分區設計
通常情況下,在地鐵站的站廳兩端會有相關管理用房及設備的設置。車站主要的管理用房在站廳層兩端并設置消防通道口。站臺層通常指的是地下二層的樓層,設備管理房通常會在站臺層的兩側來進行具體布置,在設備及管理用房集中區設置樓梯間與車站站廳的設備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在車站的集散廳內進行公共空間的具體設置,通過檢票機、柵欄進行付費區與非付費區的具體劃分,在公共空間內進行出入口的設計來促使對乘客的集散功能得以順利的實現。除此之外,可通過樓梯與電動扶梯互相結合的模式來進行地鐵出入口的設計,并且在公共區和出入口的位置需進行垂直電梯的獨立性設置,這樣才能夠為一些特殊群體在購買車票、進出站提供無障礙通行條件[2]。
3.2 ?裝修設計
結合以往經驗可以得知,地鐵每天的人流量非常大,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時間段中,也是地鐵最繁忙的階段。對此在裝修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做好內部和外部的優化設計,不斷完善相應的裝修技術,在滿足基礎美觀性要求的基礎上,還需要將區域文化特色體現出來,這也提高了乘客在相對密閉空間內的舒適感,營造出舒適的乘車環境。例如,在裝修材料的選擇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應用需求來進行合理設計。對于地鐵車站的站臺、站廳,這是人流量集中的區域,在對其進行設計時,可以利用燈光的明暗變化,搭配不同裝修材料的反光效果,以此來營造出虛實結合氛圍。在具體選材中,地鐵工程墻體、柱子等結構可以使用淺色調的玻化磚進行鋪設,而地面則可以耐磨性較強的花崗巖進行設計,從而提升了設計內容本身的經濟性。
3.3 ?消防設計
不同于地上建筑結構,地鐵建筑主要位于地下,屬于一個封閉式的空間,這樣的環境,其對流情況較差,如果地下發生了火災,那么產生的煙霧會在短時間內填充整個地下空間,增加了人們的恐慌感和疏散難度。對此在設計過程中,采取可靠措施來優化建筑的消防設計,這也是提升地鐵建筑施工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在對地下建筑防排煙結構進行設計時,可以借助BIM技術,對于整個建筑結構布局進行科學性分析,以此為基礎來完成對應的結構設計,尤其是向主疏散通道入口,該位置需要保持充足的氣流四度,這樣可以避免煙氣混入到主疏散通道結構中,并且對于建筑的排煙管道數量也需要合理安排,從而提高結構運行過程的安全性。
3.4 ?物業開發設計
3.4.1 ?地鐵公司主導設計
在物業開發管理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地鐵建筑運行過程的特殊性,擬定相應的物業管理模式,從而提高整個地鐵物業管理水平。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需要明確地鐵公司的主導地位,以地鐵公司為業務方,并以此為基礎來完成其他結果的優化調整。在大數據技術、自動化技術應用效果不斷提升的背景下,能夠對系統運行的具體情況進行優化,而且還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來為整個結構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這也為設計內容精準度、合理性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3.4.2 ?物業與地鐵公司聯合設計
在之前的章節中已經提到,在物業開發管理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地鐵建筑運行過程的特殊性,擬定相應的物業管理模式,而物業與地鐵公司進行聯合設計,這也是一種可靠的應用手段。在具體的落實環節中,需要對設計相關信息進行及時交互,提供一些可靠的參考性建議,而且還需要以此為基礎來做好相應的協商工作,使地鐵建筑設計內容能夠得到不斷優化,使其達到較高的應用狀態。這些內容在應用過程中,能夠為工程質量提升提供可靠的質量保障,以便于為業主方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內容。
3.4.3 ?物業與地鐵公司綜合設計
除了上述設計模式外,在實際的應用設計中,物業與地鐵公司綜合設計也屬于重要的設計方式之一。在具體的應用中,第一,需要對區域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如周圍建筑數量、建筑群深度、地質環境、人流量等,利用大數據技術、數字技術對其進行科學性處理,從而為設計方案的制定提供數據支持。第二,在設計過程中,對于計相關信息進行及時交互,提供一些可靠的參考性建議,而且整個過程也需要相互協調進行,從而避免一些不良問題的出現,提升系統設計結果的合理性。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地鐵工程設計過程中,地鐵建筑設計屬于非常重要的應用內容,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需要結合具體的設計思路、區域基本資料等內容,對于地鐵建筑結構展開科學性設計,一方面,可以提高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對于提高地鐵建筑社會效益有著積極地作用。
參考文獻:
[1]馬 凱.淺談南京地鐵車輛基地上蓋建筑消防設計研究[J].建材與裝飾,2020(11):59~60.
[2] 段穎新.地鐵建筑設計的思路與技術要點分析[J].居舍,2018(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