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芹
【摘要】隨著建筑工程的規模不斷擴大,為了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節約資源,改善人居環境,提高住宅建筑的宜居度和舒適度。在綠色建筑小區中,給水排水工程作為其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與建筑的整體質量息息相關。為提高住戶對現代住宅建筑的滿意度,進行合理的給水排水設計成為了綠色建筑小區所面臨的重要挑戰。
【關鍵詞】綠色建筑小區;給水排水設計;節水措施
綠色建筑小區可以充分節約資源,降低污染。此種建筑注重優化、集成、環保、經濟、高效以及低耗,是促進當下和未來、人與自然之間利用共享、健康發展的關鍵途徑。在建筑行業快速發展的推動下,國家對綠色建筑小區重視程度日益增加,并加大財政投入,使得綠色建筑小區得以深入實施。同時基于我國水污染問題與淡水資源稀缺等現象,通過對建筑進行節能、節水設計能夠合理利用能源與資源,進而平衡消耗與生產。
1、當前綠色建筑小區給水排水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1設計負責人員意識不到位
很多設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并沒有在項目策劃階段之中便融入到工作團隊之中,而是在即將開始施工圖設計時才對具體方案內容進行了解,難以將自身專業性呈現出來。上述操作極容易引發很多不良問題:很多管理者為了控制項目自身消耗的成本,在發現問題之后,只是對其中的細枝末節進行更改,沒有開展本質上的方案內容修復,其根本問題無法解決;相關工作人員在發現問題嚴重性后,應做到第一時間內實施整改措施,但該項操作需要實施項目整體的全方位改動。此時,會進一步增加綠色建筑小區企業的人力物力等投入,讓項目成本大幅增加。
1.2存在的現實障礙
在綠色建筑小區項目之中,前期規劃設計顯得尤為重要,給水排水設計也不例外。但從目前設計工作執行狀態來看,很多現實問題不容忽視。有可能節水措施能付諸實施。給水排水設計階段,在水箱和水泵中選用配套管網,由于地域差異和用水量不同,評價分析與選擇也會呈現出很大差異性。工作人員也會缺乏對該類問題的關注度,為項目建設帶來更大經濟損失,綠色建筑小區效果也無法得到突顯。
2、綠色建筑小區中給排水設計的節水措施
2.1給水系統選擇
應制定水資源利用方案,統籌利用各種水資源,做到給排水系統設置合理、完善、安全。充分利用市政管網供水壓力和水量直接供水。當市政管網供水壓力和水量不能滿足多層、高層居住建筑供水要求時,應合理設置二次加壓設施,結合市政條件、小區規模、建筑高度、建筑物的分布、供水安全、節約能耗、維護管理等因素綜合考慮。合理確定供水系統分區,根據管網水力計算選擇和配置分區設置加壓泵,優先高效率水泵且在其高效區內運行;將水泵房盡可能設置在建筑小區的用水負荷中心部位,減小供水干管敷設距離;保證入戶管給水壓力不應大于0.35MPa,給水壓力大于0.35MPa時應設支管減壓,并宜保證 用水點供水壓力不大于0.20MPa,且不應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壓力。
2.2太陽能與生活熱水
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要求,12層及以下的新建居住建筑應設置供應樓內所有用戶的太陽能熱水系統,有的地方標準還要求一百米以下新建居住小區均應設置太陽能熱水系統。在綠色建筑小區當中,有采取中央熱水的形式對居民熱水進行輔助,在屋頂設置太陽能的集水方式,然后引流到每戶的生活陽臺上面,最好設置一個水箱連接到房間的各個位置,屋頂的太陽能集水系統進行統一加熱。分配到每家每戶的水箱當中的集中供應熱水系統;有分戶設置集熱器和集熱水箱獨立系統。設置電熱水器或燃氣熱水器作為太陽能系統的輔助熱源,均可達到節約電量和燃料的目的。
2.3節水器具及設備選擇
應使用較高用水效率等級的衛生器具。且均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的規定。居住建筑中不得使用一次沖洗水量大于6L的坐便器。坐式大便器宜采用設有大、小便分檔的沖洗水箱。洗臉盆等衛生器具應采用陶瓷片等密封性能良好耐用的水嘴。水嘴、淋浴噴頭內部宜設置限流配件。應滿足《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規定。市政條件許可的地區,宜采用疊壓供水設備,但需取得當地供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批準。
2.4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網漏損
綠建評價標準中規定,綠建小區應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網漏損措施。首先應做到選用密閉性能好的閥門、設備,使用耐腐蝕、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采取傳統的不銹鋼和鍍鋅鋼管,很容易出現生銹和損壞的問題。這樣對水質會產生很大的污染,并且這樣的水管在一段時間不使用之后會出現生銹的鐵水,嚴重影響到居民戶的生活質量和用水安全,鼓勵選用新型塑料及鋼塑復合管材、閥件。
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網漏損措施。在設計階段根據水平衡測試的要求安裝分級計量水表,按照分戶、單元、樓棟分別設置水計量裝置,統計用水量。
2.5降低徑流系數以減少暴雨瞬時徑流量
由于雨水的分布情況與每年時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每年的6-10月份雨水量比較大,徑流系數會達到一個巔峰值,為了減少城市雨水管網排的壓力,達到綠色建筑小區的基本要求,保證小區的水能在24小時之內排完,需要從以下幾個地方進行改進,種植土壤的時候應該選擇能夠快速吸收水的沙壤土,由于滲透系數非常高,能夠緩解和幫助小區的排水問題。雨水會滲透到地下室,所以地下室的底層應該設置集水層和軟透管達到過濾雨水的效果,并且綠色建筑小區的雨水口應該在綠地內,才能保證雨水徑流系數的減少,達到綠色建筑小區的要求,保證小區的雨水能快速的排完。做到綠色小區標準。
結語:
綠色建筑小區的核心理念就是最大程度的去節約水資源,設計理論的基本就是要從給排水的設計出發,尋找根源,在設計給排水的時候就以打造綠色建筑小區為目的,最大化利用生活當中的水資源,改善小區的水流大小。從小區的各個細節,地下室的水管,地面的徑流量,花園的土壤質量,從而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綠色建筑小區給排水設計中的節能節水問題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通過結合建筑工程,提前規劃設計給排水的方案,工程中對于給排水的高要求,是基于資源最大化的目的來做要求的,保證建筑用水和生活用水達到綠色建筑小區的要求,同時保證居民的生活質量。實現大面積建設節能綠色建筑小區。
參考文獻:
[1]馬步齋.綠色建筑中給排水的設計要點研究——以皖新文化科技創新中心為例[J].城市建筑,2019(2):135-136.
[2]張建霞.綠色建筑的給排水設計實踐探索——以環站新城1#地塊項目排水設計工程為例[J].福建建筑,2018(8):131-35.
[3]王志強.試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建筑給水排水設計[J].低碳世界,2019,9(07):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