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雷
摘 ? ?要:安全是企業發展的底線。鐵路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交通運輸體系的骨干,行車安全是鐵路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也是國家和社會對鐵路最基本的要求。本文基于對鐵路行車安全影響因素的分析,提出預防鐵路行車安全事故的對策。
關鍵詞:鐵路行車;安全事故;對策
1 ?引言
近期普速鐵路事故頻發,充分暴露出鐵路安全管理輕事前規范、重事后管理的傳統,己不適應鐵路安全運營要求,唯有對傳統鐵路安全管理進行轉變,關口前移,重心下移,超前防范,精準協調人、機、環境的最佳耦合,才能從根源上阻止單發性鐵路事故,甚至潛藏的群發性特大行車事故發生。
2 ?鐵路行車安全影響因素
2.1 ?人的因素
在鐵路行車的安全問題中,所有機、環境、管理環節均有人的參與,可見人的因素在鐵路運輸中的地位之重。尤其是對機和管理這些因素的影響,每項作業、每個環節、每趟行車都需要人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人負責操縱、控制所有設備,有責任在保證安全運行的情況下進行作業和管理,只有人掌握足夠的技能、安全知識和應急處置能力,才能保證行車安全。當人發生不安全行為時,事故發生的概率就會成倍增長。因此,人的因素在行車安全中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2.2 ?機械設備因素
鐵路行車設備的安全性包括運輸設備的使用安全性和運輸設備設計安全性。設計安全性是指機械設備本身的使用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保證設計安全性除了要保證設備的可靠性外還要提高設備的可維修性,設備使用過程中我們最關心的是設備的故障率,它取決于設備的可靠性,即一定條件下,壽命周期內設備處于正常的工作能力。使用安全性指維修保養和運行時間等。設備維修保養周期短、運行時間小,使用安全性就較好;不注重設備保養、運行時間過長,使用安全性就偏低。
2.3 ?環境因素
影響鐵路行車安全的環境因素包括內部環境(作業環境)和外部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作業環境:車務作業環境、機務作業環境、工務作業環境、電務作業環境、車輛作業環境。
自然環境:自然災害、季節因素、氣候因素、時間因素、鐵路沿線的地形地貌,惡劣氣候下安全作業的完善與落實。
社會環境:路外宣傳教育、改善社會治安、適應外部社會環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技術環境、法律環境、管理環境、家庭環境、社會風氣等。
3 ?提升鐵路行車安全水平的相關策略
3.1 ?貫徹落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
為落實“鐵路要使用風險管理科學方法,推行鐵路安全風險管理,提高新時代下鐵路安全工作水平”,政府應制定有關鐵路安全風險管理的法律法規,將保障鐵路運輸安全工作為中心,將推行安全生產標準化為重點,將安全生產責任制度為基礎,根據《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要求,采用風險管理的新方法組建安全風險管理系統,將風險分級管控與安全管理結合起來,增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管理與防范,重視管理工作的規范程度,降低安全事故出現的概率,使安全工作更具針對性,推進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與規范化。
對于發現的安全風險,根據風險等級制定安全風險管控表,推行動態管理,將安全風險的管控責任真正深入到所有工作崗位,確保全員、全過程監督管理。依據不同單位的實際工作情況,將保證列車絕對安全的風險管理措施作為工作重點,確保每一條措施都嚴格執行,而管理者要嚴格監督并檢查每一條措施的執行情況。倘若發現工作不盡職的單位或員工,應嚴厲追究其責任。通過嚴抓制度執行情況來降低鐵路列車行車風險,避免鐵路列車出現行車安全事故。
3.2 ?加強鐵路職工管理
(1)加強綜合教育培訓,提升員工素質。第一,應落實好安全教育,提升員工安全責任意識,牢固樹立“安全是一”的理念,保證員工將安全放在第一位,嚴格執行標準化作業。第二,應提高實踐能力,定期進行應急演練和現場處置演練,增強員工處理突發事件的專業能力。第三,應完善員工的獎懲制度,把提升專業水平和個人素質與員工的收入相關聯,從而激發員工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此外,結合當前鐵路行車需求,開展針對性的培訓工作,通過理論培訓和實踐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更好地增強人員的綜合素質,為高質量開展工作打下基礎。 (2)落實安全責任。使用競爭上崗的方法來考核鐵路員工的工作情況,在行車崗位可實行“能者上、末位待”的競爭機制,讓標準化作業考核末位的乘務員無法上車操作,使用淘汰的方法來設立安全系統,督促其加強業務和安全知識學習。通過類似的方式可讓鐵路員工有一定的壓力,才能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讓員工從根本上意識到鐵路安全的重要性。 (3)嚴查違章違規違紀。鐵路部門應從根本上扭轉觀念,把安全預防作為工作的中心,從杜絕安全隱患入手,從根本上避免鐵路列車行車安全事故的出現。同時,嚴厲懲罰發現的“三違”行為,使員工可以吸取經驗與教訓,主動避免類似情況的出現。員工要在工作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堅守以人為本的觀念,認真處理鐵路列車行車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確保鐵路列車的行車安全。
3.3 ?提升鐵路運輸設備質量
鐵路運輸設備質量對鐵路列車安全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應致力于排查鐵路設備的隱患,從而保證鐵路運輸設備良好工作。 (1)從源頭上保障本質安全。在鐵路運輸設備設計選型階段,應將實施工作的靈活性與安全度列入考慮范圍,從整體上確保行車安全。在選擇設備零件時,應把安全作為第一要義,要選用符合鐵路認證標準的設備零件,防止由于設備故障而引發的列車行車安全事故。 (2)提升設備維修與保養的質量。首先,鐵路部門應定期對鐵路的相關設備進行保養和維修,做到狀態修和階段修相結合,保證鐵路運輸的安全性。其次,要完善管理制度,把維修保養責任落實到每個崗位。再次,規范質量驗收工作,嚴防因驗收失誤而導致安全事故的出現。最后,針對慣性事故,鐵路部門應進行積極整治,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防止出現類似的安全事故。 (3)加強鐵路專用設備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規章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設備監管規章制度辦法,并加大規章制度標準執行的監督檢查力度,能有效督促企業自覺遵章守法,落實標準。首先,要不斷完善設備監管技術標準,細化鐵路專用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檢驗實施細則;組織制定并公布鐵路機車車輛駕駛人員資格考試計算機理論考點建設標準和計算機理論考試評價標準。其次,督促設備監管規章制度落實。結合頒布的設備監管規章制度實施情況,以設備監管規章制度及行業標準、企業標準執行情況為重點,適時組織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對違規行為督促企業整改。
3.4 ?構建安全保障系統
因為鐵路安全是系統化的問題,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所以,應構建完善的鐵路列車行車安全保障系統。第一,應嚴抓監督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因素失誤,保障鐵路安全。第二,應嚴格排查并檢測行車設備,查看行車設備是否存在安全隱患,若存在安全隱患,要及時進行處理。第三,做好環境整治工作,對可能影響鐵路列車安全行車的因素進行積極整治。
4 ?結語
綜上,鐵路列車的行車安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環境因素、設備因素、人為因素等。因此,為確保鐵路列車的行車安全,需要采用多種措施,綜合考慮管理、工作人員、設備等多方面的因素。
參考文獻:
[1] 王強.鐵路中間站行車安全防范措施的研究與探討[J].太原鐵道科技,2019(3):40-43.
[2] 張英奇.鐵路車站行車安全重點問題與處置[J].減速頂與調速技術,2018(2):66~68.
[3] 梁飛.鐵路車站行車安全隱患與防范對策[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8(9):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