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陵軍
摘 ? ?要:本文首先從闡述道路路基施工的特點、流程,及各階段技術要點入手,隨后對當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進行總結分析,最后在深入剖析這些問題及其成因基礎上,探索提出改善施工技術,提高道路工程質量水平的相關技術和管理措施。
關鍵詞: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分析
1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各項事業的不斷發展,道路工程在推動城市化進程中的作用也日益顯著。其中,路基作為路面基礎,是道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施工質量也給市民群眾日常生活帶來一定影響,劣質路基工程會造成道路塌陷,甚至引發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2 ?道路路基施工特點
2.1 ?工程量大,工序復雜[1]
路基施工涉及排水、交通、力學等多個工程專業,須進行大規模挖填方,據有關數據統計,其工程量一般可以占到整個道路總工程量的50%以上,因此,路基施工具有量大、統籌協調難度大的突出特征。
2.2 ?易受外界環境影響
由于道路工程建設屬于戶外作業,路基施工除了受地形地質情況制約外,天氣、水文、風力等外界環境因素都會給其造成一定影響。
2.3 ?決定道路工程整體質量
路基是維持穩定路面的關鍵因素,如果路基的強度不夠,質量良好、交通順暢的道路就不可能形成,因此,路基施工直接關系到整個道路工程的建設成敗。
3 ?道路路基施工流程及技術要點
3.1 ?準備工作
一是對導線、中線、水準點進行測量,明確固定線路的控制樁和水準點,在圖紙上標明地界樁、坡腳和護坡道等具體坐標和位置,嚴格控制標高,為施工放樣提供依據;二是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施工材料、機械設備準備工作,根據場地水文地質特征,選取土方開挖方式,同時配備一定數量的工人、監理及其他督查管理人員;三是場地清理,修整或加寬加固施工現場的便道,為順暢排水、后期開挖提供便利。技術要點。一是在測量工作中,需細致排查儀器故障,避免因儀器失準造成的數據錯誤;同時還應注意做好復測工作,通過復測檢查將測量誤差降到最低。二是施工方案中材料與人員準備須與工程規模、等級相適應的,避免造成物資浪費,或因設備不到位造成工期延誤。
3.2 ?路基土石方工程
(1)路塹開挖。嚴格按照施工圖紙,根據地形復雜程度,采用機械挖掘或人工操作。技術要點。一是根據地質情況選取合適的開挖方式,妥善安組織施工。二是對于容易積水的地方,注意通過暗溝、盲溝、滲井等方式及時排水,保障施工進度。(2)路基填方。在嚴密監測土壤干濕程度基礎上,根據基礎高度不同,實行不同的填土方案。技術要點。一是時刻注意土質變化,對于地質危害發生機率較大的工程,還應建設擋土墻,采取一定的擋土施工措施,保證邊坡穩定,避免發生塌陷。二是采用深層攪拌、換填處理、排水固結、化學反應等方式,對影響路基穩定性的劣質土壤、軟土路基進行處理。三是按照“分層壓實”的原則,碾壓平整路基面后,再進行填土。
3.3 ?人工構筑物修建
包括完成小型橋梁、擋土墻、涵洞、井、室等方面建設,或敷設道路各種管線。技術要點。須按照“先下再上”的原則施工,一般和土石方同步開展,但須提早完工。
4 ?現狀問題綜述[2]
重視程度不夠,道路路基施工技術優化工作基礎不牢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許多地方行政長官將道路工程作為“政績”、“門面”、,往往只強調壓縮建設周期,忽視路基施工質量提升,造成資金投入不足,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難以得到推廣應用;加上許多道路工程還存在設計與施工脫節的問題,施工方案中對工程水文地質等方面缺乏調研分析的情況不在少數,軟基處理方式選取不當等問題頻發,在施工技術、設備滯后,施工依據不足的情況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水平自然難以提升。
5 ?相關技術對策
5.1 ?遵循規定,做好準備工作
一是施工前,對工程涉及的各層土質進行承受力試驗,對土質顆粒、強度、含水量、有機質含量等方面性能進行詳細了解;二是根據實驗結果,選擇符合工程標準的路基填料,并按材料運輸要求做好相關工作。
5.2 ?注重細節,強化原材料生產
水泥混凝土、石灰土等原材料質量是路基施工質量提升的關鍵,而這一階段需注意的細節眾多,主要有:一是提前進行性能試驗,保證材料可滿足道路路基施工建設標準;二是嚴格執行規范標準,控制摻灰比例、含水量、土塊粒徑、填料種類等參數,使材料密實度符合要求;三是保證充足的悶料、石灰石消解等方面所需時間;四是結合人工操作,及時清除灰土表層的土塊和石塊,保證刮平順利進行。
5.3 ?嚴卡流程,規范路基施工
嚴格按照“粗平、碾壓、刮平”的順序對場地進行整平,在消除材料攪拌過程中產生的土坎、溝槽等基礎上,進而加強路基的穩固性、提高公路的平穩度。其中,碾壓也可細分為穩壓、靜壓等步驟,可根據實際情況,循環反復使用,直到壓實度符合施工要求。
6 ?相關管理對策
6.1 ?提高重視程度,夯實道路路基施工技術優化工作基礎
一是各級地方政府要切實轉變“只重政績,不重質量”、“一味趕超工期”的短視發展理念,將優化道路路基施工技術、提高道路工程質量,作為確保人民群眾出行便利、安全的頭等大事來抓。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增補、更新路基施工測量等工序所需的配套硬件設備,積極引進國內外軟基處理等方面的先進技術。二是道路工程建設單位應全力暢通設計方案前期溝通機制,加強設計人員、施工方、監理方等交流協作,促使設計人員在方案設計之初,開展詳細的現場勘察工作,深入了解施工區域內內水文地質、自然環境條件等方面資料,分析路基荷載,綜合考慮各方利益訴求和項目實際情況,提高設計方案的準確度和科學性。
6.2 ?加強培訓,為優化道路路基施工技術儲備優秀人才
道路建設單位一是在按照設計圖紙,精心組織施工施工方案基礎上,優化施工工藝操作規程,為路基施工提供技術準則;二是應加強對工人的上崗培訓,確保工人掌握施工放樣、填挖方、混凝土搗鼓等環節的技術要點,確保工人按相關規范要求和標準流程進行施工;三是應加大工人責任意識教育,可通過由路基施工不當造成的交通安全事故對工人進行警戒教育,通過促使工人自覺遵守作業規章,在保障其自身工作安全的同時,激勵其打造精品工程的決心。
6.3 ?強化管理,為道路路基施工技術優化提供良好保障[3]
道路建設單位一是應完善技術管理制度和質量管理責任制,落實層層責任,實現科學管理;二是配置專業的施工現場管理員,做好土質變化觀測、施工進度提報等工作,跟蹤、監督每一工序的施工,并對施工中發生的問題予以及時糾偏。除此而外,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大對監理市場凈化力度,加大公眾參與,還可成立第三方機構,通過落實監管機構在原材料質量控制、摻配比例、路基壓實度等方面的監督責任,嚴格執行《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市政道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等規定要求,為路基施工質量提供保障。
7 ?結語
綜上所述,路基施工是道路建設的基礎和根本,工程量大、工序復雜,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同時也直接制約整個道路工程建設的成敗。面對目前行業普遍存在的重視程度不夠、從業人員能力水平有限、管理制度尚存漏洞等成因復雜的問題,想從根本上解決,還需政府、道路工程建設單位、乃至社會各界協同發力,在技術上繼續遵循規定,做好施工準備工作;注重細節,強化原材料生產;嚴卡流程,規范路基施工。
參考文獻:
[1] 王金愛.闡述市政路基的施工工藝與質量控制[J].科技與生活,2010(8).
[2] 楊文森.淺談市政道路工程質量問題及其控制策略[J].安徽建筑,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