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莎莎

【摘要】目的:對隨經叩刺聯合中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進行分析。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78例,采取科學隨機抽選的方式分組,組別名稱:實驗組、對照組,兩組均各39例,對照組采用西醫治療,實驗組采用隨經叩刺聯合中藥治療。結果:實驗組治療效果更為確切,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7.43%、76.92%,P<0.05。結論:臨床上對于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采取隨經叩刺聯合中藥治療效果確切,有利于確保患者病情的穩定和好轉,因此該方法值得積極推廣和運用。
【關鍵詞】隨經叩刺;中藥;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
糖尿病屬于一種慢性疾病,患病后只能通過藥物對疾病進行控制,而無法愈合,糖尿病最先累及的是患者的四肢,而其中周圍神經病變屬于該疾病常見的合并癥[1]。其臨床表現有疼痛,如針刺感、灼燒感等,嚴重的影響著患者的健康,使其生活質量不同程度下降。因此,本研究對隨經叩刺聯合中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78例,采取科學隨機抽選的方式分組,組別名稱:實驗組、對照組,兩組均各39例,實驗組:男、女分別為23、16例,年齡最小、最大分別為46、78歲,平均(56.34±2.23)歲;糖尿病史最短、最長分別為5、16年,中位時間(8.86±1.21)年。
對照組:男、女分別為18、21例,年齡最小、最大分別為48、77歲,平均(58.12±2.72)歲,糖尿病史最短、最長分別為6、18年,中位時間(9.01±1.35)年。。兩組在年齡等資料方面不具有對比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實驗組:①隨經叩刺:醫護人員協助患者取仰臥位,采用75%酒精對進行扣刺的部位以及針具進行消毒,采用梅花針針頭,并用針頭對準其皮膚,對患者病變部位進行觀察,選擇主經,然后根據其靜脈循行的方向,采用輕刺強度進行叩擊,即手陽明經(商陽-臂懦)、足陽明經(足三里-厲兌),并且根據患者疾病的辨證分型情況,對輔助經脈進行選擇,并行叩刺。在操作過程中,針尖和患者的皮膚應當呈現垂直的角度,并借助腕部彈力,確保刺后即刻彈起;在落針時應當準確,控制強度,提針迅速,發出短促清脆的“噠噠”聲;通常刺激頻率為70-90次/min,對每條經脈進行連續叩擊,以3次及觀察其皮膚出現潮紅,詢問患者是否伴有酸麻脹感,以有為宜。之后協助其選俯臥位,循著足太陽經貝俞穴的行走路徑,從督俞穴開始輕輕叩至關元俞穴,進行多次叩擊4次左右,手法與上述一致。每天1次,周1至周6治療,1個療程為2周,觀察治療2個療程。②中藥治療:采取中藥泡洗的方法,詳細藥方為:20克羅布麻、120克地膚子、5克川穹、30克桑枝、20克花椒,用水煎熬并取藥汁,每日用藥汁對四肢進行浸泡,時間以半小時至1小時為宜,溫度以患者耐受度為宜。對照組:醫護人員給予對照組患者西藥營養神經支持,同時給予改善微循環治療,常用藥物為羥苯磺酸鈣、甲鈷胺分散片、阿斯匹林等,治療方式采取靜脈注射或者口服。
1.3 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顯效:患者自覺癥狀,如四肢麻木、疼痛、灼熱或者發涼感得到顯著改善或消失;有效:患者上述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改善;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任何改善。
1.4 統計學方法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從研究結果數據來看,實驗組治療效果更為確切,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7.43%、76.92%,P<0.05,兩組間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價值,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在臨床上十分多見,該疾病的臨床表現主要以飲食較多但依然消瘦,以及疲乏無力、肥胖為主,嚴重的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目前,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發生了越來越大的改變,從而導致糖尿病患者的不斷增加。而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則屬于糖尿病患者的常見并發癥,倘若患者不對自身病情進行關注,隨著病情的進展,則可能導致患者周圍神經病變出現損害而不自知[2]。因此,積極對患者病情進行改善,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能夠確保患者病情的穩定和好轉。糖尿病神經病變在中醫當中屬于“痹證”范疇,其原因是由于患者氣陰兩虛所造成的,隨著病情的進展,則可導致血行淤滯的情況。由于采用皮膚針叩有利于對臟腑經絡功能進行良好的調節,通過經絡的傳輸對于臟腑的虛實進行調節,并且能夠刺激到患者肢體末梢的神經和血管壁,從而有利于受損導致的病理反應得到調控,以更好的改善循環作用[3]。對患者實施叩刺治療的時候,選擇的主筋以足太陽經背俞穴,手、足陽明經為主,輔以足少陰經及足厥陰經等為主。同時,在中藥泡洗的藥方當中,羅布麻能夠增強血管的柔韌性和彈性;地膚子清熱利濕、祛風止癢;川穹活血行氣;桑枝治風寒濕痹、四肢拘攣;花椒祛除里寒、扶助陽氣、利氣行水。通過本次研究結果表示:實驗組治療效果更為確切,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7.43%、76.92%,P<0.05。說明了在臨床上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采用隨經叩刺聯合中藥效果確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吳淑瓊,王志宏,張苗, 等.消渴痹癥膏穴位貼敷結合中藥足浴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現代醫院,2019,19(11):1690-1693.
[2] 張海生,劉翠,侯宇方, 等.中藥足浴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陽虛寒凝證)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光明中醫,2019,34(24):3748-3751.
[3] 劉爽.梅花針循經叩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9,35(5):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