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谷芬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討優質護理在下肢動脈急性血栓患者DSA介入治療中的實施效果。方法:選取102例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行DSA介入治療的下肢動脈急性血栓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例,給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給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3.92%)低于對照組(27.45%),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98.04%)優于對照組(76.47%),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臨床上采用DSA介入治療下肢動脈急性血栓患者時,給其配合實施優質護理,能夠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并且患者對此種護理的滿意度較高,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下肢動脈急性血栓;DSA介入治療;優質護理;術后并發癥;護理滿意度
下肢動脈急性血栓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其屬于一種危急重癥,患者主要表現為患肢感覺異常、臉色蒼白、動脈搏動減弱等癥狀,從而導致其出現較為嚴重的動脈缺血,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目前,臨床上治療下肢動脈急性血栓時,主要以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術為主。近年來,有大量的研究結果證實,下肢動脈急性血栓患者在行DSA治療的同時,給患者配合實施優質護理,對減少術后并發癥及提高護理滿意度等均有著較好的效果[1]。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02例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行DSA介入治療的下肢動脈急性血栓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血管外科學》中關于下肢動脈急性血栓的診斷標準;(2)行DSA介入治療,且符合介入治療適應癥;(3)患者及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2)合并血液疾病的患者。將本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例。對照組中男33例,女18例,年齡54~77歲,平均年齡(66.3±5.6)歲;觀察組中男34例,女17例,年齡53~78歲,平均年齡(62.1±6.5)歲。本次研究在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下進行。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可繼續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給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對本組患者進行心電監護,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指征的變化情況。術中與手術醫師緊密的配合,密切觀察患者患肢血運改變情況以及肢體的皮膚溫度。術后協助患者取平臥位,加強對患者的巡視,如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主治醫師并配合處理。
觀察組給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變化,聽取患者的主訴,為患者答疑解惑,多鼓勵患者,及時告知患者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緩解患者內心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穿刺部位的情況,將鎮痛藥物的泵注速度控制在20mL/h。密切觀察穿刺部位的出血情況,如穿刺點周圍有少量滲血,則可采用沙袋行壓迫止血,如患者穿刺點部位出血較多,則要對其穿刺點部位進行重新包扎,保證各導管固定良好,避免導管出現打折、受壓、堵塞、脫落等。術后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將患肢抬高至心臟平面15°以上,并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解釋,緩解患者對疾病的擔憂心理。術后還要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指導患者多食用易消化、纖維素含量豐富的低脂食物,定時對其腹部能進行按摩,達到促進其腸蠕動的目的。術后還應指導患者進行一些行康復鍛煉,術后48h之后,可指導患者進行一些肢體鍛煉,在平臥時,將患肢抬高45°,維持2min后放下,在保持坐位時,保持雙腿自然下垂,足趾進行運動。膝蓋上抬進行屈伸練習,10次/組,5組/d。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護理結束后,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調查,包括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態度,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與患者溝通的情況,解決問題的方式及能力等,包括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評判標準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3.92%)低于對照組(27.45%),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98.04%)優于對照組(76.47%),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3 討論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3.92%)低于對照組(27.45%),差異明顯(P<0.05),這與徐利娜[3]的研究結果一致。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98.04%)優于對照組(76.47%),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本次研究與]鄧海英[4]的研究結果一致。進一步證實了優質護理在下肢動脈急性血栓患者行DSA介入治療中的應用優勢。
總之,臨床上采用DSA介入治療下肢動脈急性血栓患者時,給其配合實施優質護理,能夠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并且患者對此種護理的滿意度較高,建議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張迎春.觀察優質護理在下肢動脈急性血栓患者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50):136.
[2] 孔德暉.急性下肢動脈血栓DSA介入治療術中及術后護理[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4(23):146-147.
[3] 徐利娜.優質護理在下肢動脈急性血栓患者DSA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18,30(23):132-133.
[4] 鄧海英.經動脈介入溶栓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護理體會[J].雙足與保健,2018,27(18):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