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旭輝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速度的不斷加快,老年群體如何養老已經受到各界廣泛關注,就目前現實情況而言,我國老年人多是以居家養老的形式體現,但與此同時我國居家養老的相關服務體系仍然存在較大缺陷,尤其在對老年群體的康復護理方面基本只停留在理論階段,具體實踐過程根本不注重老人身體狀況和病情信息,只是按照流程去開展形式化作業,阻礙社會化養老服務發展同時也使得我國相關康復護理行業水平很難得到質的提升。因此針對現階段居家養老模式,結合實際做好康復護理工作便顯得極為迫切。
居家養老服務內容有哪些?
我國居家養老模式下所含蓋各種服務相對較為多樣,像生活照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家政服務等都是居家養老的重要組成內容。就目前現實情況而言,大部分地區居家養老只是將家政服務作為關注重點,只有少數經濟較發達地區借由政府培訓引導的助老服務員使居家養老服務的多元功能性得以適度實踐,但本質上像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等服務雖然理論上屬于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其實并未真正走進居家養老模式中。
居家養老模式下康復護理的功能作用
居家養老模式下的康復護理,按照實踐區域場所的差異性可將康復服務分為社區型康復服務和上門型康復服務兩種,其中上門型康復服務主要適用于居家養老。這個過程中在確定居家老年群體信息后,先經由專業康復評估醫師、康復工程師、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等專業康復護理工作者做全面分析,之后以定期上門指導,幫助居家老年群體完成康復治療、康復鍛煉的方式,確保相應居家老年群體身體健康得到一定改善。
尤其對于患病或者術后居家療養老年群體,康復治療、康復鍛煉可以有效提高其老人的康復進度和日常生活質量;由此可見康復護理本身所具有的實質性功能作用是極為突出的。換言之居家養老模式下康復護理的功能作用即幫助居家高齡群體、老年患病群體、術后恢復期老人,進行行走、語言、聽力、呼吸、吞咽等基本復健能力的引導關照,使其逐步達到能夠自理的生活狀態;除此之外像醫療保健以及精神慰藉等服務,雖然大體上屬于居家養老模式所涵蓋內容,其實細分之下也是居家康復護理工作的一部分。
居家養老,康復護理的發展方向
居家養老模式下康復護理實踐發展緩慢甚至停滯的根源主要是相關服務體系的不成熟所致,沒有專業化的康復護理服務隊伍,使得居家養老效果很難達到預期,我國大部分地區專業性稍微好的養老康復護理團隊也基本都在養老機構,尚不具備進駐社區的規模和能力。加之任何領域的專業知識都是與時俱進的,康復護理也不例外,相關專業人員缺乏專業素養,即使上門進行康復護理工作,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矛盾,反而對我國居家養老模式的發展會造成一定阻礙,需要不斷建立和改進的內容有:
(1)居家養老服務社會化。對于居家養老,康復護理的發展方向就現階段而言,政府以及社會必須對養老服務的責任承擔做精確定位,先保障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得到廣泛重視。近年我國已經逐漸從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為主的發展路徑,也使老年群體養老福利只會加速至企事業單位中獨立出來,雖然有社會養老保障但實際整個體系還未完全成熟,居家養老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然是主流養老方式。所以未降低甚至杜絕居家養老所存在的各種風險,康復護理的大發展方向,即在政府與社會的全面重視和多方引導支持下,還要盡可能科學規范的去宣傳教育康復護理知識,建立權威標準的康復服務內容,豐富康復服務形式,使居家養老服務社會化。
(2)建立社會化居家養老康復服務體系。以居家人群為中心,各社區可設置呼叫中心,為老年群體建立專門的健康檔案,居家養老期間只需通過網絡信息指令便可使當地專業護理人員上門進行康復護理。對于康復護理相關專業工作人員,各健康管理企業以及有關醫療衛生部位要加大擴招培訓力度,比如周期性的聘請康復護理、養老護理方面專家開展技術座談會和經驗分享;確保各個一線康復護理工作人員所掌握慢病護理、術后護理、臥床護理、心理護理等知識能夠得到實時更新,以此使居家養老能夠形成可持續發展模式。
(3)政府與衛生部門必須提前溝通,將居家養老模式下的康復護理費用標準和服務時限等做合理劃分,明確可納入醫保的康復護理內容。使居家康復服務體系能夠得以全面推廣,達到最大限度降低當前康復護理實踐困難的目的。與此同時康復護理在實踐期間必須轉變“紙上談兵”的發展觀念,結合實際情況在實踐中發揮康復護理對居家老年群體的基本生活和情感護理服務的引導保障作用,方能使整個社會的居家養老服務效果完全達到預期,這也是居家養老模式下,康復護理急需優化改進發展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