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秀

【摘要】目的:總結貧血患者的綜合性血液檢驗價值。方法:在2018年的7月到2019年同月份,以我院治療的貧血患者60例作為疾病案例,另外選取60例無貧血的癥狀的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案例。兩組患者均接受綜合性血液檢驗的檢查,并以檢查結果為主進行對比研究。結果:實驗組患者的各項綜合性血液檢驗指標相對于常規組患者而言均存在明顯的異常,組間指標差異突出且有意義,P<0.05。結論:對于貧血患者而言做好綜合性血液檢驗具備顯著的臨床價值,基于檢查結果做好相關干預措施可以更好的保障患者安全,值得普及。
【關鍵詞】綜合性血液檢驗;貧血鑒別;臨床價值
臨床統計資料顯示,患者的血紅細胞減少可能是一種多系統性損傷的表現。貧血是血液疾病當中的一種常見表現,同時也是相對嚴重的并發癥[1]。臨床中關于貧血的鑒別方式非常多,具體的檢驗方式主要是以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紅細胞、紅細胞平均體積等指標為主[2]。對此,為了更好地明確患者的綜合康復效果,本文以對比方式進行研究,總結我院接受檢查的部分貧血患者與健康體檢者的綜合性血液檢驗結果差異。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在2018年的7月到2019年同月份,以我院治療的貧血患者60例作為疾病案例,另外選取60例無貧血的癥狀的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案例。兩組患者的年齡中位數分別為31.54歲、32.44歲,男性例數34例、35例。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無對比價值,P>0.05。
1.2 方法
兩組入組樣本均開展綜合性血液檢驗,采取樣本空腹靜脈血2mL,放置到常規試管內進行乙二胺四乙酸二鉀抗凝處理,混合血液樣本和抗凝劑,通過瑞BC-3600CT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檢驗血液樣本驗。
1.3 指標分析
觀察計算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的綜合性血液檢驗各項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資料均通過SPSS20.0軟件完成統計分析。所有的數據均嚴格按照相關規范要求進行錄入、計算與導出,數據由通過專業培訓后的2名工作者錄入,規避數據錄入錯誤。計數的資料采用率方式進行表達,同時應用X2檢驗。計量的資料應用正態分布的形式進行表達,同時應用T值進行檢驗。檢驗的基礎水準為P=0.05,低于該水準則證明有統計學價值。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各項綜合性血液檢驗指標相對于常規組患者而言均存在明顯的異常,組間指標差異突出且有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
3 討論
貧血屬于一種多系統并發性疾病,同時也是世界范圍內患病率非常高的血液性疾病。WHO的統計數據中顯示,世界上約有30%的人群存在一定程度的貧血,并且大多數患者的發病與血液紅細胞計數較低有直接關系[3]。因為不同類型的貧血在臨床中的血液學基礎特征基本相似,再加上疾病方面的表現缺少特異性,所以目前臨床中對于貧血的診斷、鑒別顯得格外重要。綜合性血液檢驗檢驗能夠有效分析患者貧血情況,綜合性血液檢驗檢驗一般是應用血液分析儀分析血液,可直觀的了解患者體內血紅蛋白含量,促使更好地分析紅細胞含量及其分布,為后期治療提供根據[4]。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各項綜合性血液檢驗指標相對于常規組患者而言均存在明顯的異常,組間指標差異突出且有意義,P<0.05。研究結果充分證明在醫院中及時開展綜合性血液檢驗工作,可以更好的明確患者的具體貧血情況,并針對貧血特征采取有效治療方式,盡可能提高臨床綜合治療效益。
在人們貧血的情況下,患者的鐵元素合成功能會明顯下降,此時會導致患者出現缺鐵性的貧血。在生成珠蛋白時的含量較少,從而導致貧血的發生。同時,人體的鐵元素本身也處于一個不斷改變的狀態,缺鐵的程度在不斷改變的同時,導致紅細胞充盈改變。在臨床檢查中發現,患者的體內紅細胞體積會出現不均勻性的改變。對于這一類患者,建議及時調整飲食,以多含鐵食物為主,例如紫菜、還帶以及動物肝臟。
綜上所述,對于貧血患者而言做好綜合性血液檢驗具備顯著的臨床價值,基于檢查結果做好相關干預措施可以更好的保障患者安全,值得普及。
參考文獻:
[1] 謝中建.探討血液檢驗紅細胞參數在貧血鑒別診斷中的檢驗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8,15(47):272-272.
[2] 謝瑩.血液檢驗在貧血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16):133-134.
[3] 馬曉磊.骨髓檢驗對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22(15):204-205.
[4] 李海濤,彭雨,楊文麗.血常規檢驗在地中海貧血和缺鐵性貧血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慢性病學雜志,2018,31(6):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