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倩 于俊葉
【摘要】總結報告7例髖臼周圍截骨術患者的護理要點,包括患者的心理護理、手術體位的擺放、術中容量管理及保溫護理、器械護士的配合要點、術后疼痛護理、功能鍛煉。7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4.14±2.85)d,所有患者均成功復位,髖關節功能恢復良好。
【關鍵詞】髖關節周圍截骨術;手術室;全期;護理
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 DDH)是我國髖關節繼發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最常見原因之一[1]。髖臼周圍截骨術(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能夠改善Crowe Ⅰ型DDH患者髖臼對股骨頭的覆蓋,降低患者頭臼負重區應力,預防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推遲或者避免髖關節置換[2]。目前檢索尚未發現髖臼周圍截骨術患者手術室護理方面的文獻,因此本研究收集了7例PAO病例,對其手術室護理要點進行總結,以期為之后PAO患者的手術室護理提供依據,從而提高患者手術質量。
1 臨床資料
經過篩選,本研究共納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手術室行PAO患者7例7髖,年齡12歲至43歲。男性2例,女性5例。患者體重52.5kg~75kg。術前診斷髖關節發育不良4例,髖關節骨性關節炎2例,先天性髖關節不穩定1例。2例有手術史。右側6例,左側1例。
2 手術室全期護理
2.1 術前訪視及評估
2.1.1 術前禁食禁飲 手術采取的麻醉方式為全身麻醉氣管插管,反流誤吸是全身麻醉的嚴重并發癥之一[3]。為了防止術中發生反流誤吸,術前囑患者禁食8~12小時,禁飲4小時[4]。
2.1.2 確認手術側肢體 手術室護士認真與患者核對手術側肢體,并與病例中所提供的信息相對照。手術部位標識是一種客觀的信息載體,能給參與手術的人員提供直觀的手術部位,有效地防止手術部位錯誤的發生[5]。手術室護士應督促外科醫生在術前一日為患者手術部位做標識。
2.2 術中護理
2.2.1 術中體溫、容量管理 提前將術間溫度調整至26℃,手術床上鋪置升溫毯,術中開啟以維持患者體溫在36℃以上[6]。患者入手術間后,開放1路外周靜脈通路,用于輸注麻醉藥物、補液。若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遵醫囑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2.2.2 術中器械護士配合 器械護士應熟悉該手術區域的解剖結構及手術方法。備齊術中所需用物,熟練掌握器械用途和性能[7],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技術。注意開皮手術刀與切割組織使用的手術刀分開,防止皮膚定植菌進入組織。研究顯示,手術持續時間長是增加切口感染危險性的一項重要指標[8]。手術過程中器械護士應關注手術區域,提前準備下一個步驟所需手術器械,從器械配合角度提高手術效率,降低SSI的發生率[9]。
2.3 術后護理
2.3.1 疼痛護理 疼痛是患者最不舒適的體驗,是限制肌肉活動的重要因素,使患者產生焦慮、煩躁情緒,甚至引起食欲缺乏等不良反應,影響康復[10]。本研究中7位患者均使用病人自控靜脈內止痛法,減輕術后疼痛,改善患者體驗。
2.3.2 功能鍛煉指導 術后功能鍛煉應循序漸進。①主動功能鍛煉:術后6小時指導患者進行等長收縮運動。②被動肢體關節訓練:術后3~4天協助患者被動進行髖、膝關節的功能鍛煉。③下床及負重訓練:術后8周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扶拐下床活動。避免屈患髖下蹲。
3 結果
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良好,未發生下肢畸形、壓瘡等術后并發癥。本研究7例7髖術后隨訪4個月~15個月,復位成功率100%。
4 討論
1988年,瑞士伯爾尼大學的Ganz等[11]報道應用伯爾尼髖臼周圍截骨術治療成人DDH,該術式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與應用。由于手術風險大,操作難度高,PAO病例較少,這給手術室護理造成了一定的難度。手術前,手術室護士應提前查閱相應解剖知識、了解手術步驟和手術目的,更好地配合手術。本研究中6例患者為成人,成人DDH目前的治療方式只有手術,手術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創傷,患者普遍存在沮喪情緒。因此,心理護理在全期護理中非常重要。護士應該運用護理心理學知識對患者的情緒進行疏導,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本研究綜合了7例PAO的手術室護理要點,在以后的工作中,隨著我院PAO的開展,可繼續積累病例,進行進一步深入的手術室全期護理探討,以期完善PAO手術室護理,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為護理工作提供指導。
參考文獻:
[1] 孫明宏,羅殿中,程徽,等. 髖臼周圍截骨術中與術后早期并發癥分析[J]. 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7,11(3):293-297.
[2] Siebenrock KA, Scholl E, Lottenbach M, et al. Bernese periacetabular osteotomy [J].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99(363):9 - 20.
[3] 鄧靖單, 曾志文,劉炯峰. 飽胃患者誘導過程中反流誤吸一例[J].中國臨床研究,2016,11(8):138-139.
[4] 秦嘯,毛偉征,李謙.胃癌根治術后應激性高血糖與外科感染關系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發展,2 0 11,3(1 4):2 2 0 2 2 1.
[5] 黃素華,柯丹純.手術部位標識管理在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8):102-104.
[6] 朱丹,周力.手術室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155.
[7] 馬麗秀.髖關節發育不良患兒行矯形手術的護理分析[J].醫學信息, 2016,29(18):262-263.
[8] 蘆永華,黃新玲,何文英,等.四肢骨折手術部位感染危險因素多中心調查[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6):393-396.
[9] 王銀輝.脛骨平臺骨折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D].鄭州:鄭州大學,2014.
[10] 田擁軍,苗京亞.對骨科創傷患者疼痛失眠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5):362.
[11] Ganz R, Klaue K, Vinh TS, et al. A new periacetabular osteo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hip dysplasias: technique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1988 [J].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4 (418): 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