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濤
【摘要】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一般發生在妊娠20周以后,是妊娠期的特發性疾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和水腫,可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和水腫,嚴重時可導致母嬰死亡。因此,及時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實施臨床護理干預,降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對孕產婦的順利分娩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對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0月住院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進行護理措施干預效果進行分析,以期為完善產科護理干預提供依據,供基層衛生同仁探討。現報告如下;
【關鍵詞】妊娠期高血壓;護理;措施;干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30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將其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各15人,所有患者均為初產婦、單胞胎妊娠,胎兒處于頭位。常規組:孕周32~35周,年齡22~30歲,平均(25.4±3.1)歲;干預組:孕周31~36周,年齡20~29歲,平均(24.2±2.9)歲。所有患者經臨床檢驗均為20周以后出現高血壓并伴隨蛋白尿以及水腫等癥狀,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判斷標準。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療時均給予硫酸鎂解痙,另給予硝苯地平,每次10mg口服,每隔8h用藥1次。必要時對患者進行輸或擴容。術后,常規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如入院以后的健康宣傳教育、心理護理、環境護理、為患者答疑解難等。干預組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入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一般護理 患者在入院后,護理人員首先應當對患者進行安撫,示意患者病情并不嚴重,并聆聽患者的需求,通過這種方式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以后的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當時刻注意患者的動態需求。
1.2.2 患者臥床休息,在叮囑患者保持休息時,要提醒患者不能采用仰臥位,避免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從而影響子宮胎盤的灌流。宜左側臥位,自覺癥狀明顯者應絕對臥床。除了對產婦進行檢測外,還應當做好實時的胎心檢測工作,觀察患者是否出現腹痛、宮縮、陰道流血的情況。
1.2.3 定時對患者的血壓進行檢測,每周測體重2次,按醫囑測血壓、脈搏并記錄。并做好相關的記錄工作,同時記錄患者的體溫、脈搏等相關生命體征。
1.2.4 正確留取尿標本,監測尿量,尿蛋白定性定量等。
1.2.5 密切觀察產婦病情,如有頭痛、頭昏、惡心、嘔吐、眼花等,及時報告醫師對癥處理。
1.2.6 注意有無陰道流血、早產、胎盤早剝等,發現可疑情況及時報告醫師處理。
1.2.7 用硫酸鎂治療時,注意調節滴速(一般每小時1—1.5%),觀察有無硫酸鎂中毒表現(如膝反射減弱或消失,呼吸每分鐘少于16次),并備10%葡萄糖酸鈣。出現硫酸鎂中毒表現應立即停藥并遵醫囑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
1.2.8 飲食護理 應當鼓勵患者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并盡可能多吃蔬菜和水果,保證身體的維生素需求,同時對發生水腫的患者應當提醒其減少食鹽攝取,并補充鐵和鈣。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還應當對患者的飲水量進行控制,每天不超過1500ml,避免病情的加重。
1.2.9 子癇護理 子癇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最嚴重的階段。處理原則是積極控制抽搐、防止受傷、減少刺激、加強監護,適時終止妊娠。① 派專人守護,提供整體護理措施。② 昏迷病人應取頭低側臥位,墊高一側肩部;及時吸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暫禁食;供氧氣吸入;上下齒間放置卷有紗布的壓舌板;床沿置床欄防墜地受傷。③ 室內置深色簾幔遮光,保持安靜、空氣流通。一切操作集中,避免過多擾動及一切外來刺激以防誘發抽搐。④ 按醫囑選用硫酸鎂及其他藥物控制抽搐。⑤ 嚴密觀察病情,監測產兆,每1小時測血壓、脈搏、呼吸及體溫。記出入量,及時送血、尿化驗,復查眼底及床邊心電圖等。及早發現并處理腦水腫、肺水腫、急性腎功能衰竭、胎盤早剝等并發癥。⑥ 適時終止妊娠,子癇發作時往往自然臨產,如無產兆,應在控制抽搐24~48小時內根據胎齡、骨盆、宮頸條件及胎兒成熟度選擇分娩方式。因為妊娠終止后病情可自行好轉,故適時終止妊娠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⑦ 產后24小時至5小時內仍可能發生子癇,需繼續加強護理觀察。
1.3 評價指標
采用國際通用的疼痛數字評價量表對患者的眩暈程度進行測量,從0~10級來評定患者的具體眩暈感受,患者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選擇其中一個數字表現自身的眩暈感受,數字越大表明眩暈感受越明顯。同時,對所有患者進行每日4次的血壓檢測,并在完成治療和護理后對患者進行8d的血壓控制情況調查。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以(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均數比較經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兩組的眩暈程度、平均血壓水平,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在眩暈程度上和血壓控制較常規組均有良好的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分娩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但是對于絕大部分初產婦來說,由于其對分娩知識和妊娠知識較為匱乏,就容易導致其對妊娠和分娩存在一種恐懼心理,往往表現為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嚴重時會出現產前綜合癥。這些不良因素不僅會對孕婦的分娩造成一定的影響,也有可能會提高產婦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率,對產婦和胎兒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目前,許多醫院已經開展了以家庭為單位的產科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對患者進行產前、產中、產后的全方位身體護理和心理護理,醫護人員從生理和心理上給予患者以及患者家屬一定的支持,對患者與其家屬進行一定的妊娠期和分娩相關知識的教育,這種方式有助于提高產婦的妊娠體驗,提高分娩質量。此次研究中,本院通過采取科學的護理干預方案對產婦進行干預,結果表明,干預組產婦其眩暈程度、血壓控制方面均好于常規組。綜上,在臨床治療的基礎上,適當的給予護理干預能夠通過多種途徑給孕婦及胎兒帶來有益的影響,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