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媛
復習課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常見課型,教師可以通過單元整理和階段復習,幫助學生梳理數學知識,形成結構化的知識體系,助力學生數學素養的有效提升。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教師要基于生本理念,以學生為主體,聚焦學情,從學生的學習水平出發,有針對性地從多個維度入手,幫助學生夯實基礎,解決疑惑問題,全面系統地建構結構化的數學知識。
一、夯實基礎,系統梳理
全面系統地梳理數學知識,分門別類地夯實數學基礎,是小學數學復習課的首要任務。在復習課中,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全面回顧數與代數等四大領域的數學知識,并進行系統地梳理和鞏固。復習不是炒冷飯,需要教師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歸類整合,不斷優化復習的方法和策略。系統梳理可以幫助學生把零散的數學知識變得更有條理,形成結構化的知識鏈,有助于學生整體把握該領域的數學知識。所以,教師在復習課中幫助學生梳理數學知識時,要力求全面、清楚、準確,要能把數學教材中的重難點全面而清晰地梳理到位。比如,在幫助學生復習“確定位置”單元時,教師就可以采用這樣的策略——夯實基礎、系統梳理。如果小學數學教師能有意識地定期指導學生復習,幫助學生系統梳理數學基礎知識,學生就能在學習新知后有效建構知識系統,進而舉一反三地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數學問題,不斷提升數學素養。
二、緊扣重點,亡羊補牢
在幫助學生全面系統梳理數學知識的基礎上,教師要心中有數,圍繞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有選擇地重點突破,牽一發而動全身,幫助學生亡羊補牢,及時填補數學學習的漏洞,提升數學復習的學習效率。比如,在復習一年級“20以內進位加法”這個單元時,教師要準確把握其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該單元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的重要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其他數學內容的重要前提。因此,這部分內容在小學低段數學學習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教師在幫助學生復習時,可以突出重點,從數學知識和學習方法兩個維度指導學生。由于低年級兒童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在發展階段,受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水平限制,在本單元復習時會遇到障礙,教師需要有效引導。比如,教師在復習課中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的主要內容,重點思考如何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這樣的啟發引導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其有效突破本單元的難點,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準確口算,為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打下堅實基礎。
三、聚焦錯題,強化訓練
小學數學復習教學切忌四面出擊,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師要突出重點、有的放矢,要從學生的易錯題出發,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才能有效提升復習課的教學效果。例如,低年級學生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當一圖兩式變換為一圖四式的時候,有些學生容易出現錯誤。再如,學生受前攝抑制心理影響,已學舊知“已知部分求總數用加法計算”對新知學習“已知總數求部分”有干擾影響,有些學生解答這些題型時容易出錯。針對學情,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學具,還可以通過演示、游戲和講解等教學策略讓學生明白題意。又如,一年級數學教材“20以內的進位加法”單元有一道練習是這樣的:通過“圈一圈,算一算”的學習方法,搞清楚“湊十法”的道理。但是題目表述讓部分學生理解出現偏差,結果錯誤花樣百出。針對問題,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準確理解編寫意圖,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提高教學的效果。在認真分析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適當改變原來的題目,把“圈一圈,算一算”這個要求改為“先列出算式再圈”。經過重新整合和適度改編,學生練習這類題型的正確率有了顯著提升。由此可見,教師靈活運用教材來指導學生強化訓練非常重要。
四、綜合運用,提升素養
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答疑解惑,還要借助知識梳理來提升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數學素養。這就需要教師對數學教材的結構和內容有準確到位的解讀。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設計精當的綜合練習,做到難易結合,逐層深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此外,教師還要仔細分析學生作業,準確把握學情,深入分析學生練習中出現錯誤的原因,究竟是知識薄弱還是能力缺乏。然后,教師要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讓學生強化練習,查漏補缺,提升素養。高質量的練習不僅僅可以檢驗學生的數學基礎,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教師要認真批閱學生的綜合練習,做好試卷分析,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評講。教師還可以放手讓學生講題和出題,這樣的訓練不僅可以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還能促進學生在講題中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教師要心中有人,兼顧優等生和暫后進生;要心中有法,通過夯實基礎、緊扣重點、聚焦錯題和綜合運用等有效教學策略,不斷提升復習課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