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潮水位監(jiān)測工作對于保障居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極為重要。本文以秦皇島市潮水位站新建工程為例,介紹了該地區(qū)的水文地質(zhì)條件,為水文站建設提供一定參考,并通過潮水位站結構設計,比選確定了智能浮子式水位計作為入選方案。同時,結合其他水文站的監(jiān)測成果,測得秦皇島海域平均高潮位約為1.25 m;潮差在日潮區(qū)平均最小、半日潮區(qū)最大,且該區(qū)域潮流屬于正規(guī)半日潮流。
關鍵詞:潮位站;結構設計;浮子式水位計;監(jiān)測
中圖分類號:TV69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5168(2020)13-0076-04
Analysis of Design Key Points and Monitoring Results of
Qinhuangdao Tidal Water Level Station Project
YANG Lei
(Qinhuangdao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Qinhuangdao Hebei 066000)
Abstract: The monitoring of tidal level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afety of life and property of residents. Taking Qinhuangdao tidal water level sta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area, which provided som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ydrological station. Through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tidal water level station, the intelligent float type water level meter was selected as the selected scheme.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monitoring results of other hydrological stations, the average high tide level of Qinhuangdao sea area was about 1.25 m; the average tidal range was the smallest in the diurnal tide area and the largest in the semidiurnal tide area, and the tide in this area belonged to the regular semidiurnal tide.
Keywords: tide station;structural design;float type water level gauge;monitoring
潮水位簡稱“潮位”,是受潮汐影響而有漲落變化的水位。潮水位對于沿江、沿海城市的防洪、水路通航等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我國很多城市都建有潮水位站,用于監(jiān)測潮水位變化,以給水利、交通提供數(shù)據(jù)參考。但是,由于很多潮水位站年久失修,且技術手段落后,已經(jīng)無法滿足當前需要,因此建設和更新潮水位站是目前沿江、沿海城市的當務之急。
1 區(qū)域概況
秦皇島市是我國環(huán)渤海經(jīng)濟帶上重要的一環(huán),其中秦皇島港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輸出港,有國民經(jīng)濟“晴雨表”之稱。該市現(xiàn)有人口313.42萬人,作為國家級旅游海濱城市,建立完善的洪水預報系統(tǒng)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秦皇島市共有潮位站3處,分別位于山海關區(qū)溝渠寨村、海港區(qū)港務局院內(nèi)和戴河口,隸屬于國家海洋局。由于當前缺少感潮河段潮水位監(jiān)測站點,因此無法實現(xiàn)沿海地區(qū)感潮河段水循環(huán)過程的動態(tài)監(jiān)測[1]。為此相關部門在2017年3月份設計新建5處潮水文站,具體如表1所示。
2 秦皇島地區(qū)水文、地質(zhì)條件分析
2.1 氣象與水文條件
秦皇島市地處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qū),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因受海洋影響較大,氣候比較溫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溫熱無酷暑,秋季涼爽多晴天,冬季漫長無嚴寒。轄區(qū)內(nèi)地勢多變,但氣候影響不大。多年平均降水量645 mm。
秦皇島海區(qū)地處渤海西部,遼東灣兩翼,海岸線東起山海關金絲河口,西止昌黎縣灤河口,總長162.7 km。所轄海區(qū)15 m等深線海域面積1 000 km2。
2.2 地質(zhì)條件
秦皇島地區(qū)北倚燕山,南臨渤海,東越長城與遼寧省綏中縣毗鄰,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燕山山脈東段,南部為華北平原北端的濱海沖積平原。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濱淺海四個地帶組成,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為低山區(qū),低山區(qū)以東、以南為丘陵地區(qū),山體海拔高度在500 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線性山脊。
秦皇島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為華北地臺的東北一隅,Ⅱ級構造單元,以奔城斷裂為界,北部為燕山沉降帶,東南部為華北坳陷帶;Ⅲ級構造單元,北部為山海關隆起,東南部為渤海中部隆起。出露地層有太古界片麻巖、元古界寒武奧陶系灰?guī)r、燕山期花崗巖及新生界第四系松散巖類沉積物,底層缺失嚴重。
3 潮水位站工程設計要點
3.1 潮水位監(jiān)測站結構設計
3.1.1 基本建設標準。以位于海港區(qū)的潮水位中心站為例,分析監(jiān)測站的結構設計。該潮水位站位于陽光海岸附近,區(qū)域地質(zhì)條件良好。水工建筑為驗潮房、驗潮井,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抗震烈度為7度[2]。結合其他水文站多年觀測資料,該潮水位中心站設計高水位3.5 m,設計低水位0.28 m,極端高水位4.35 m,極端低水位-0.45 m。
3.1.2 具體建設方案。根據(jù)技術人員現(xiàn)場勘查,將本中心站位置確定在陽關海岸東部一處礁石淺灘處?;A為C30鋼筋砼樁臺,尺寸為5.0 m×4.0 m,總面積為20 m2。為保證中心站結構的穩(wěn)定性,采用沖孔灌注樁對樁臺地基進行加強處理,共設計5根沖孔灌注樁,呈梅花形布置在地基上,直徑為600 mm(見圖1),深度要求達到強風化基巖層(10~15 m)[3]。
樁臺上部為驗潮房,將其設計為直徑3.0 m的圓柱形結構,建筑面積為7.10 m2,高度為5.2 m,環(huán)壁材質(zhì)為C30鋼筋混凝土。驗潮房內(nèi)部鋪設防滑白色地磚。為方便屋頂檢查,設計一道304不銹鋼爬梯,接閃桿位于頂部。在室內(nèi)安設一桌子放置于驗潮井上部,用于安設水文、氣象設備,要求桌面必須平穩(wěn)、堅固,尺寸無嚴格要求,滿足觀測人員正常作業(yè)要求即可[4]。
驗潮井位于樁臺下部,內(nèi)徑為715 mm,長度為7.5 m,容積為316 L,由20 mmUPE管和10 mm厚不銹鋼螺旋管組成,管壁總厚度為30 mm。為保證結構牢固,驗潮井平均分為5段,由法蘭盤連接。頂部高出地面0.2 m,采用實木板覆蓋。此外,為避免驗潮井被水流沖擊晃動,利用不銹鋼鋼板將井筒抱箍焊接,并固定在樁臺基礎的4根沖孔灌注樁護筒壁上。驗潮井消波器共分為3級,其中第3級設計在最低潮面之下1.0 m處位置。進水孔設計在開挖基巖面以上0.5 m處位置[5]。
3.2 水位觀測儀方案比選分析
3.2.1 水位計種類方案比選。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水位計包括浮子式水位計、壓力式水位計、超聲波水位計、雷達水位計等4種,各種水位計特點及使用注意事項如表2所示。由于本項目為長期潮水位站,因此確定選擇浮子式水位計作為觀測裝置[6]。
3.2.2 浮子式水位計結構。本項目應用的是智能浮子式水位計。與傳統(tǒng)機械式水位計相比,該水位計記錄數(shù)據(jù)更加準確,工作更加可靠,其測量控制電路框架如圖2所示[7]。
智能浮子式水位計系統(tǒng)主要結構包括量筒、浮子傳感器、處理器、控制電路等。其中,量筒尺寸為長×寬×高=10 cm×10 cm×150 cm,不銹鋼材質(zhì);浮子傳感器外殼尺寸為長×寬×高=9 cm×9 cm×15 cm,也為不銹鋼材質(zhì)。智能浮子式水位計結構如圖3所示。
智能浮子式水位計可將粗略測量和精細測量相結合,實際水位[見式(1)]根據(jù)實際使用場景有所不同。目前,智能浮子式水位計可以通過設置來測量不同的量程及分辨度,在市場上廣受好評。
L=H-h
3.2.3 精度試驗結果分析。本項目對水位計的精度要求如表3所示,而本項目所選取的智能浮子式水位計精度試驗結果如表4所示(分辨度為1.0 cm)。結合兩表數(shù)據(jù)可知:本項目所選的水位計精度完全符合要求。
3.3 新建潮水位站監(jiān)測成果分析
秦皇島市新建潮水位站項目于2017年底全部投入試運行,監(jiān)測附近海域潮汐波浪和海流特征。在此,結合其他秦皇島水域的潮水位站所收集的潮汐資料,初步得出秦皇島地區(qū)潮汐、波浪及海流特征,具體成果如下。
3.3.1 潮汐監(jiān)測成果
3.3.1.1 潮位監(jiān)測結果。秦皇島市位于渤海腹地,地形較為復雜,受多重自然環(huán)境影響,所以附近海域潮汐變化多端。根據(jù)測定的數(shù)據(jù)可得:秦皇島海域日分潮/半日分潮=4.75,根據(jù)潮汐性質(zhì)分類標準屬于正規(guī)全日潮。
平均潮水位在7—8月份達到最大值,1—2月份處于最低值,年變化幅度為0.55 m。究其原因:夏季溫度高,氣壓低,且降水量大,造成水位偏高;而冬季正好相反,造成水位偏低。通過測定的數(shù)值可知:秦皇島海域平均高潮位約為1.25 m,平均低潮位約為0.50 m,平均海平面為0.88 m。
3.3.1.2 潮差監(jiān)測結果。根據(jù)監(jiān)測結果分析:秦皇島海域平均潮差約為0.75 m,相對較弱,具體變化曲線如圖4所示。
由圖4可知:平均潮差曲線呈現(xiàn)“雙峰雙谷”,其中6—7月份、12—1月份為兩個雙峰,分別達到0.9 m和0.7 m;3—4月份、10月份出現(xiàn)兩個雙谷,分別為0.5 m、0.47 m。影響平均潮差的主要因素有太陽、月亮、地球相對位置。由此總結規(guī)律為在日潮區(qū)平均潮差最小、半日潮區(qū)最大。
3.3.2 潮流監(jiān)測數(shù)值。通過對波浪高度進行統(tǒng)計可知,秦皇島海域平均波浪高度為0.55 m左右,其中8、9月份最大,有時可達3.2 m。統(tǒng)計波高頻率天數(shù),其中大于1.5 m的頻率為1%;介于0.5~1.5 m的頻率為51%;大于1.5 m的頻率為48%。其中以風浪為主,涌浪為次。
為分析秦皇島地區(qū)潮流性質(zhì),在此計算各測站的表層數(shù)值S,公式見式(2)[8],結果如表5所示。從表5可知:除了海港區(qū)中心站的S值大于0.5外,其余監(jiān)測站均在0.5以下,表明該區(qū)域潮流屬于正規(guī)半日潮流。
式中:[WO]表示O分潮流振幅;[WK]表示K分潮流振幅;[WM]表示M分潮流振幅。
4 結語
潮水位站建設對秦皇島這一沿海城市來說意義重大,可為地區(qū)防洪、海洋開發(fā)等提供相關數(shù)據(jù)。本項目潮水位站建設投入使用后,大大完善了秦皇島地區(qū)的潮位觀測系統(tǒng),相關部門也對某些地區(qū)防洪措施進行了改善,有效降低了該市雨季的洪水災害所造成的損失,同時將相關信息及時發(fā)布給各船舶公司,可有效避免船只擱淺。
參考文獻:
[1]王娟,付朝武.濱州市沿海防潮大堤高程和警戒潮水位分析探討[J].山東水利,2009(6):29-30.
[2]曹雙,胡綱,羅紅雨.近期南京潮水位站高流量級下水位流量特性研究[J].人民長江,2017(21):46-49,79.
[3]王先甲,操建峰.布吉河流域防洪調(diào)度的潮水補償研究[J].中國農(nóng)村水利水電,2005(8):40-43.
[4]陸文秀,李亮.赤灣站潮位與茅洲河沙井河口斷面水位關系分析[J].水利技術監(jiān)督,2019(4):251-255.
[5]朱慶云,王文輝,謝海文,等.長江南京潮水位站近百年高潮位變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水文,2016(1):92-96.
[6]盧軍民,李建委,王家文,等.高平潮水位傳遞在遠岸水深測量中的探討及精度分析[J].水運工程,2010(8):30-35.
[7]張青山,劉智力,鮑志偉,等.鴨綠江感潮河段洪水預報模型的修正[J].遼東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94-97.
[8]吳小芳,胡月明,徐智勇,等.基于GIS的水文信息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水文,2017(4):71-74.
收稿日期:2020-04-08
作者簡介:楊蕾(1992—),女,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水文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