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梁
伴隨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如今建筑規模日益增大,百萬平方米的工程比比皆是,暖通空調系統也因建筑規模的擴大而變得更加復雜。與此同時,由于建筑壽命遠長于暖通空調設備的使用壽命,因此空調節能改造市場不可小覷,暖通空調維修市場無疑是下一個藍海。
然而,市場上不時傳來系統改造后設備達不到預期效果,甚至故障頻發的消息,讓不少有志于此的經銷商望而卻步。那么,當前的暖通空調維修市場究竟有哪些未知的風險?從業者又該往哪個方向去實現盈利呢?
重重難關,維修市場門檻高
對于暖通空調從業人員而言,永恒的課題只有兩個:一是提供合格的人工環境,二是節能減排,且其必須以第一點為前提實現節能減排,不能為了節能減排而節能減排,把必要的系統設備都削減了。這兩個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絕不僅僅是簡單保證設備正常運行,提高設備和系統的能效就可以解決的。
眾所周知,暖通設備系統的故障并非僅取決于設備本身,其與決策、方案、設計、采購、施工等各方面密切相關。當前存在的最大問題在于工程建設的全過程環節太多,部門各自為政,責任不清,甚至互相拆臺現象時有發生。
如果用一幅圖來描繪現在的建筑工程體制,一個“倒金字塔”無疑是最確切的。倒金字塔的最頂部是國外的知名建筑設計公司,他們賺走了大量的設計費;中部是國內的設計院,他們開展方案的配套工作;最底部便是一線的農民工師傅,他們進行項目施工。在整個項目結束后,針對系統進行簡單的調試和形式化的交付驗收,再由工程部進行運營管理,整個項目便到此結束。實際上,很多一線師傅是水電工,維修一般的電器沒有問題,可面對復雜的暖通系統所要處理的問題根本無法處理。絕大多數的建筑在整個過程中沒有經過很好的調試,導致暖通空調系統問題頻發。
事實上,問題產生的根源往往在于粗放的調試與運維管理人員的專業化程度不高。例如,在某高鐵站候車廳項目里,夏季正常的送風溫度應該是14 ℃,但卻達到19~20 ?℃,以至于室內溫度飆升至32 ℃,無法滿足用戶制冷需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分水器的溫度計損壞,導致空調箱的進水溫度高于正常溫度4 ℃;另一方面,該建筑的二層候車廳和一層是相通的,空調箱的變頻風機只調到40%的頻率,風量遠遠達不到要求。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問題,是因為工程還未結束便要進行財務結算,必須提交驗收報告,其中必須要有調試報告,調試過于倉促而導致。
不熟悉大型建筑卻需要掌控全系統運行的管理人員的決策會對暖通空調系統產生很大的不利影響。例如,在上海世博會期間,某一個建筑采用水源熱泵及冰蓄冷和水蓄冷,由于冰蓄冷采用低溫冷水,而水蓄冷是高溫冷水,兩者本身搭配就不合理,增加了后期系統運行的管理成本。可甲方卻認為,誰總包工程就應由誰負責項目,誰施工就要由誰負責設備運行兩年。系統運營由專業的人員來負責,對維修設備企業而言是一大利好。但是,運維要求太高,后期極有可能更換設備,原有投入巨資的設備可能棄之不用,造成極大的浪費。
筆者以為,未來暖通空調設備維修市場,單純的設備故障會越來越少,畢竟廠家的生產技術在不斷提升,設備質量越來越好。但是系統性失調造成的問題會日漸增多,建筑規模越來越大,系統復雜程度越來越高,一旦出現問題,解決難度也將大幅增加。
遭遇瓶頸,維修市場大有可為
在暖通空調系統安裝上,實際上大部分工程的調試僅僅是單機調試和設備聯動,根本沒有也不可能調試到符合設計意圖和用戶需求的狀態。例如,工程馬上竣工了,如何保證夏季和冬季都能滿足需求呢?最短的調試至少兩個季節,需要一年,可如此長的調試時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若將這部分費用添加到工程方案中則很難中標。正因如此,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建筑運行兩年后故障頻發的問題,這也給專業的維修企業帶來大量機會。
毋庸置疑,傳統維修企業擁有豐富的現場維修實踐經驗,有一定數量的經驗豐富、技能高超的工匠,有一批目光遠大的企業經營決策者,甚至有一批企業已經投入系統運管并取得成功。整個暖通空調系統的維修項目日漸增多,維修企業該如何把握這個機遇呢?
筆者以為,傳統設備維修企業必須加大轉型力度,提供工程全過程服務,包含設備維修與系統維修、系統故障診斷與維修方案制定、系統各階段調適、系統運行管理、節能改造與系統更新等方面。例如,系統全過程調適可以分為階段性調適,包括設計階段、驗收試運行階段、正常運行階段、故障診斷與排除階段等。這些階段,維修企業都是有機會介入的。
與此同時,維修企業應該關注兩個熱點問題,其一便是BIM建筑信息技術。BIM將工程全過程各環節、各責任方統一到一個平臺上,相互關聯,掌握設計意圖及系統全貌,包括與其他專業的協調關系;可實時監控系統運行狀況,實行故障預警;可及時發現故障,從全系統角度分析診斷原因,獲得正確的解決方案。對于運維企業而言,最關鍵的就是做好運行維護工作,BIM建筑信息技術從全系統的角度去分析故障的原因,無疑對采取正確的解決方案有極大幫助。其二,人工智能也是未來必須關注的方向。從工程應用的角度看,人工智能處于初級階段,例如借助互聯網、物聯網的系統進行管理,類似“專家系統”的運行狀況分析、故障預警、故障分析及處置方案等。這些只是人工智能應用范圍的一小部分,人工智能的發展及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隨著建筑規模的日益增大,暖通空調系統必將日趨復雜,各種各樣的問題將集中爆發。如何能更加快速、有效地解決系統問題,為用戶提供舒適的空氣環境是擺在所有從業者面前的一大難題。唯有不斷學習新興技術,借助新興技術,才能贏得市場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