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豪,畢研潔
2016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出函件,同意陜西省承辦2021年第十四屆全運會,結合“一帶一路”實際狀況,以及國務院在發布關于推進體育產業文件中提出,全面推動體育產業發展活力,如何舉辦大型的體育賽事是對西安城市發展的巨大挑戰;從目前西安整體現狀來看,西安還處于發展起步階段,傳統的西安發展模式還落后于沿海城市各方面,還達不到成功舉辦全運會的預期標準。
向西安市民發放問卷875份,回收問卷數850份,回收率97.1%。有效份數840份,有效回收率96%。
采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向體育局、高校部分專家及知名教授咨詢相關西安市如何承辦好全國第十四屆運動會等問題。
本研究選取西安舉辦全國第十四屆運動會作為調查對象,了解西安舉辦全國第十四屆運動會的預期投資與對人民生活的生活環境等方面的改善,并運用四分圖表分析法調查分析西安市民滿意度現狀,提出改進意見,這對于西安城市建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通過問卷調查得到樣本數據后,將其錄入SPSS統計軟件進行描述性分析、信度和效度分析以及相關性分析。通過可靠性和有效性分析驗證問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通過描述性分析,來了解樣本特征、分布情況以及對西安舉辦全國第十四屆運動會的推動作用,探討全國第十四屆運動會與城市建設的關系,并提出相關建議與措施。
從以上數據看出來,男性樣本量占總樣本數64.6%,女性樣本占35.5%;在年齡分布中,20-34歲年齡段的選手占據總樣本數32.8%,參賽選手年齡分布呈現中間寬、兩頭窄,主要以青年人和中年人為主;調查情況符合現實,此問卷可以說明問題;由上頭得出西安城市外來人口還不夠,外來人口缺失,城市活力不夠,需要大量引入外來人口以此來推動西安市流動人口增加,帶動經濟增長。再有就是西安市市民對全運會了解不多,需要普及全運知識,增強城市人民對這場盛宴的歸屬感。

表3 對當前西安基礎情況統計分析表
當今西安市城市道路建設還是問題較為嚴重,還需交通,市政等部門相互協調,改善交通環境。西安市政府的招商引資,房屋建筑特色滿意度較高,西安市政府在這幾項中實施較好。但基礎公共健身器械完善程度不夠,還需要增加建設,完善人們生活基礎體育設施便捷度,帶動全民運動活力。
3.2.1 完善周邊基礎交通建設
加快建設周邊公共基礎交通建設,打造全生態全運湖+浐灞岸線系統,結合奧體中心生態水軸,改善浐灞生態環境,打造優美水上景觀。提升周邊公共交通,改善各類中斷路段,包括朱宏路,鳳城五路,建材北路,東三環等路段工程,除此公路交通外,地鐵交通將建成四條地鐵線路,聯通全運會-機場,建成后將方便西安市民交通出行。

表4 對當前西安軟實力情況統計分析表
根據表4可以看出,西安城市現有社會形象這一變量下的測量題項分數均值較高,反映出隨機抽選的西安市人民對西安城市的認同,尤其是西安市人民精神面貌好與西安市絲綢之路起點還有西安市是西部重要文化中心三項,均值較高,表明隨機抽選的西安市人民對優秀歷史文化的認同與肯定。但對西安市滿意度不夠,政府需要不斷改善,提升服務質量,完善辦事效率。不斷為人民服務。
3.3.1 重點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推動西安國際影響力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不斷推進,西安這座絲綢之路起點的城市,歷史文化悠久,古物遺跡眾多。政府為了加快國際旅游名城和世界旅游時尚之都建設,2017年西安發布《全域旅游示范市創建實施方案》推動讓旅游業成為西安經濟支柱;目前,西安年接待量為2.6億人次以上,旅游總收入突破3100億元。推動全領域快速發展,建設國內外知名旅游城市,建設居游共享的現代化、品質化、國際化大西安。加快旅游業快速高效發展。到2020年,努力實現全市A級旅游景區達到100個,其中5A級景區5個,4A級景區30個。并且加快三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建設(臨潼旅游度假區、樓觀臺旅游度假區、浐灞旅游度假區)促進旅游產業向高端休閑養身康復度假轉型升級。
加快推進大型旅游企業入駐,推動恒大集團,萬達集團,華夏文旅集團等集團項目落地;建造出陜西特色旅游小鎮。西安政府推動《西安市旅游產業扶貧行動計劃(2018-2020)》形成特色旅游示范村,貫徹落實鄉村振興要求;打造紅色旅游文化,依靠歷史遺跡,促進相關產業向紅色文化轉型升級,打造省內外精品紅色旅游區域。

表5 西安市民對西安舉辦全運會的部分建議
由表5可知,西安市人民對西安市舉辦全國運動會非常關心,對西安市城市政府提出寶貴建議,包括加快體育場館建設,人才引進,招商引資,青少年體育賽事等建議。可以讓政府更好的去承辦此次比賽,更好的向世界展示西安這座3000年古都城市的魅力。更好的向世界宣告西安的崛起。
3.4.1 “互聯網+體育”推動多方面、多領域發展
當前國內互聯網市場相對成熟,并且互聯網發展迅速。“互聯網+體育”創新方式多種多樣,通過國家宏觀調控,科學合理的植入等方式帶入“互聯網+體育”能夠推動多方面、多領域發展。
3.4.2 開放大型體育場館發掘體育后備人才
在“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不斷推動下,青少年體育產業迅猛發展,為了提升競賽競技水平提升,發掘中國體育儲備人才,優良的訓練環境必不可少。體育場館作為體育基礎的硬件條件,應該開放各類大型體育場館,包括羽毛球館、籃球館、網球館等。推動全民健身,青少年體育培養等,并且聯系周邊國家,周邊省份進行體育文化交流學習,推動陜西成為體育強省。
3.4.3 加強體育賽事宣傳力度,擴大體育賽事知名度
體育是一個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但大多數市民對體育賽事關注度不高,忙于工作、學業、沒有時間進行相關體育鍛煉。政府通過多角度,多渠道報道相關體育賽事,推動全民健身意識,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體育鍛煉的好處,讓全民參與其中,打造全民健身的體育強省。
3.4.4 完善基礎場館建設保障比賽進行
“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不斷推動體育場館成為體育賽事的硬件條件,為了辦好全運會,場館建設是硬件支撐的重要標志,西安在2017年發布《品質西安建設補短板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目的旨在推動城市基礎建設,彌補城市基礎建設不足,提升城市整體建設水平。這次行動將快速推動城市建設向更高階段進展。計劃將在奧體中心地段建設達到6000畝,總投資260億元。建設一座容納6萬人的體育場,1.8萬人的體育館和一座4000個座位的游泳館,還將配套各種基礎設施建設。 陸續開展改造項目16個場館,預計累計投資約10億元;備用場館4個,總投資約20億元
本文通過訪問、調查研究發現在“一帶一路”視閾下我國體育事業存在巨大的發展前景,在國家有力政策的同時,推動承辦比賽的城市各方面的發展。不僅僅體現在體育行業蓬勃發展,也在不斷地推動城市文化、經濟、基礎建設各個方面。在問卷調查上,西安市人民對西安經濟、文化、場館建設等方面都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借此機會,西安舉辦全運會不僅僅可以促進向國際化大都市進展,還可以重走絲綢之路,弘揚絲路文化,展現大秦古都;向世界展現中國的風采,西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