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_小云 圖片_品牌提供
翻開中國傳統色譜,會發現其中沒有藍,最多的卻是一個“青”字。
中國的顏色獨有一種天然雅致,自帶一味幽謐香氣,便是連名字也都取得動人之極。想來先人們在為這些顏色取名之時,也是心如素布,以致這顏色之中,有了草木的呼吸,有了山水的波紋,也有了時日漸移的歲月綿長。
打造這件茶器的是中國銅雕非遺大師朱炳仁先生。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銅領域的唯一傳承人,銅這種亙古不變的材料在朱炳仁先生的手下成為一件件真正的藝術品。這件茶盤將一個午后的時光凝固,它徜徉在天地之間,上卷云霄,下洗山河,落在萬物茁長之初,在一切入目所及的地方。在這方茶器上,你甚至聽到了那個午后窗前芭蕉葉上嘀嗒嘀嗒的雨聲。
這便是藝術的偉大。用它喝茶,時光仿佛都靜了,故事也越來越濃了。
想不出,有哪一種顏色會比青色更鮮活,更典雅,更超脫。這件銅器,便是在那堅硬而又恒久的金屬上造出了這種美。
詩人挑一抹青入詩,
襯得詩中景致青翠許多;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瓷人取一抹青入瓷,
映得瓷上溫潤如玉,
透著讓人寧靜又喜悅的光。
龍泉青瓷的青,是那種帶著詩意的理性。那藍白碧綠之間的流轉,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少年;是幾程煙雨微涼,月朗星稀的江南閨秀。龍泉瓷的青,讓人初見心喜,再看生憐。古陶瓷之父、故宮陶瓷專家陳萬里曾說:“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龍泉窯,作為宋朝六大名窯之一,始于三國兩晉,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擁有玉般質感和詩意造型的龍泉青瓷,代表著中國高超的青瓷技藝。2009年,龍泉青瓷的燒制工藝入選“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截止目前,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入選的陶瓷類項目。
這款青瓷花器——水月,出自“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徐朝興監制的“造青”品牌,也是“云想天境”與“造青”的聯合首發。
它名為“水月”,卻深蘊叫做“半”的中國哲學。“半”的哲學就是“空”。半,相對于圓滿來說,是一種留有余地的存在,是留白,是空間,是想象。半月,是虧也可是等待豐盈時刻;半水,是推波出水也可是風亭靠岸。
月與水呼應,天地間的層次盡在這一瓶。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探索世界,有時并不需要走很遠,身邊的一朵花,就能向你展現一個生命的時空。在低處,一朵花開,更容易看懂世界。這或許就是一個花瓶在身邊存在的意義。
青,在人的觀念里是一個非常豐富的顏色,從青天、藏青、青絲、青草這些一提到“青”就會想起的詞,可以看出青包括了藍和綠。對于青的理解與深入,我們的侗族與苗族都是佼佼者。高貴的藍,魅惑的黑,浪漫的紫,在一塊“亮布”上竟然可以并存。而它們最初也起源于叫做“青”的顏色。
盛夏時節,在三江侗族自治縣的侗寨里,侗家人會迎來染制侗布的“黃金季”。這種布通過古樸簡單的印染工具和天然原料經“十染十漂十捶”而成。通過古老技藝印染出來,經過反復捶打,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呈金屬光澤,因此得名“亮布”。
它所散發出的神秘冷艷之光,優雅高貴,也因此成為許多獨立設計師的心頭愛,出現在不少國際時裝周上。其實這種“亮布”的制作工藝極為漫長和復雜,是比牛皮更貴的一種材料。牛皮、亮布加上72 道工序的侗族手織布打造出的兩款非遺亮布包,手拎兼挎背都很輕盈,是別處沒有的大牌范兒。
生活的美學是對過去舊有延續下來的秩序有一種尊重。如果尊重消失,人活著再富有,也會對擁有的東西沒有安全感。
——蔣勛《品味四講》
當下,“綠色”比任何時候都備受關注,最時髦的生活方式就是“綠色”的,環保不再只是一種小眾的生活態度,它已經成為與我們健康和未來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部分,我們更應該明白如何更健康自然地關愛自身。
這里要推薦的靈芝護膚系列出自全球存續時間最長企業第十二名的老字號:胡慶余堂。俗話說,“北有同仁堂,南有慶余堂”,慶余堂指的就是胡慶余堂。作為一個擁有146年歷史的“老字號”品牌,胡慶余堂中藥文化很早就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胡慶余堂的研發團隊和浙江大學現代中藥研究所聯手,不斷對古方進行科學改良,陸續推出了多款護膚產品,靈芝系列便是他們的王牌產品。
“靈芝”作為名貴的傳統中藥材,對延緩皮膚衰老具有顯著作用。靈芝護膚品也備受國外大牌的喜愛。市面上用靈芝做護膚品的很多,但像胡慶余堂這樣擁有靈芝基地的卻鳳毛麟角。這片基地的空氣中富含高濃度負氧離子,是未被開發的無污染生態環境,還因此榮獲了歐盟和美國的權威有機認證。用最有機名貴的原材料、以制藥的標準結合中國古方打造的靈芝系列,你值得擁有。
護膚是一件看似平常卻影響深遠的事情。我們雖然抵不過歲月,但至少可以和他們握手言和,自然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