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宇,張益賡,賈振宏,張瑞永,吳述關,譚沛文
(1.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江蘇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1102; 2. 東南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6)
目前,城市用電需求越來越大,而大規模發電裝置通常遠離負荷中心,需要長距離、高可靠和高效的特高壓輸電線路[1-4]。由于采用架空線的特高壓長距離輸電線路的鐵塔很高、導線束很大,受場地限制,不能在任何地方都實現。而氣體絕緣金屬封閉輸電線路(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GIL)具有輸電容量大、占地少、維護量小、環境影響小等顯著優點,逐漸成為特殊環境下替代架空線路的首選。
類似于輸電線路接地系統,GIL的接地系統對GIL穩定運行起著重要作用,它直接影響管廊內部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對地面上的行人也有著影響。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針對GIL外殼環流和外殼接地[5-7],對于GIL接地系統少有涉及。
基于某實際GIL綜合管廊工程的設計參數,采用CDEGS軟件,建立GIL管廊三維仿真模型,研究分析接地網的深度、入地點的個數、混凝土電阻率、是否考慮鋼筋主結構等因素對GIL系統接地電阻、接觸電壓、跨步電壓以及電位升的影響,從經濟和安全的角度提出最合適的接地結構。
GIL管廊建于地面下2 m處,總長度為330 m,混凝土墻壁厚度為0.25 m。管廊內有500 kV單回路交流輸電線路,布置在管廊的左側,沿管廊每隔20 m設置長0.843 m的金屬支架,GIL本體放置在金屬支架上,相間距為0.85 m。金屬支架固定于混凝土墻壁,并與接地母線相連,接地母線通過接地引線與管廊底部的接地網相連接。

圖1 GIL艙結構斷面
接地母線和接地引線均采用截面為50 mm×5 mm的銅排,接地網埋設在GIL管廊下方,面積為3 m×330 m。接地網橫向取20根導體棒,縱向取7根導體棒。此外銅排接地干線兩端引出與接地網相連,銅排與接地網不少于2個連接點[9],這里取在前端位置連接。
根據實測數據和軟件仿真的結果,將土壤電阻水平分為1層,土壤電阻率為28 Ω·m。
根據上述條件,基于仿真軟件CDEGS建立GIL管廊接地模型,接地系統局部截面圖如圖2所示,其管廊局部截面圖如圖3所示,混凝土電阻率取值范圍為500~20 000 Ω·m[8],接地網的深度取在GIL底部下側0.8~2 m處,觀測面設置在管廊隧道底部,距離地面深度為5.45 m。
基于上述GIL模型,將短路入地電流激勵設在接地網前端入地點上,設置短路入地電流激勵因子為10 kA,計算接地系統電氣特性參數;設置混凝土電阻率為3000 Ω·m,計算接地系統的接地電阻值為0.125 1 Ω。
觀測接地網電氣特性參數,其跨步電壓分布如圖4所示,跨步電壓最大值為282.76 V,主要分布在管廊的末端,中間管廊處跨步電壓很低,分布也比較均勻。

圖2 GIL接地系統Y-Z平面

圖3 GIL管廊三維平面

圖4 接地模型跨步電壓云圖
接觸電壓分布如圖5所示,可以看出,接觸電壓的最大值為480.668 V,位于兩邊的入地點附近,遠離入地點的方位,接觸電壓逐漸減小。
地面最大電位升為530.245 V,與接觸電壓相似,隨著遠離入地點的方向,地電位升逐漸降低,如圖6所示。

圖5 接地模型接觸電壓云圖

圖6 接地模型地電位升云圖
根據IEEE標準計算的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的安全閾值如表1所示。根據表1可知,在故障切除時間為0.250 s和0.500 s時,最大跨步電壓和接觸電壓小于允許的最大限值。所以,接地網設計總體符合計算要求,是較為接近實際的一種模型。

表1 CDEGS 電氣特性安全閾值標準
由于工程要求,此GIL接地系統的入地點不少于2個,將多個入地點加入系統中,為電流提供了多個路徑,起到了一定的分流作用。入地點個數對接地系統電氣特性的影響如表2所示。
隨著入地點個數的增加,接地電阻、接觸電壓、跨步電壓、地電位升會略微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小。入地點個數對接地特性參數基本沒有影響。
出于人身安全考慮,設計院一般規定的標準為接地網距離GIL管廊底部0.8 m以上[10]。這里的GIL接地網沿著GIL管廊鋪設,埋設的難度不大,所考慮的接地網距離GIL底部0.8~2 m。接地網入地深度對接地系統特性的影響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隨著接地網入地深度的增加,接地電阻值分別下降了2.7%、4.6%、8.2%、10.39%、11.83%,接觸電壓、跨步電壓、地電位升也有明顯下降。接地網入地深度對接地網特性的影響較大。

表2 入地點個數對接地系統接地特性的影響

表3 接地網與GIL管廊距離對接地系統接地特性的影響
混凝土中主結構鋼筋可形成2個豎直平面的輔助接地系統,起到了良好的分流效果。同時混凝土的電阻率與周圍水分聯系緊密,會在晴天與下雨天有所不同[9]。表4為不同混凝土電阻率條件下接地系統的接地電阻,其接觸電壓、跨步電壓分別如圖7、圖8所示。

表4 混凝土電阻率對接地系統接地電阻的影響
由計算結果可知,當混凝土電阻率由3000 Ω·m下降為1200 Ω·m時,接地電阻下降了7.3%;當混凝土電阻率由3000 Ω·m下降為500 Ω·m時,接地電阻下降了14.2%。接觸電阻下降對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也有較大影響,當混凝土電阻率由3000 Ω·m下降為1200 Ω·m時,接觸電壓最大值由480.67 V下降為368.41 V,跨步電壓最大值由282.78 V變為188.8 V。當混凝土電阻率降低時,接地網的電阻值降低,從而導致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減小。
斷開混凝土主結構鋼筋與銅排接地干線和接地網的連接,計算接地網電氣特性,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鋼筋結構對接地系統電氣特性的影響
同考慮主結構鋼筋作為輔助接地系統時相比,不考慮主結構鋼筋時的接地電阻值升高了約13.6%,跨步電壓、接觸電壓、地電位升的最大值在相同條件下分別增加了45.6%、81.9%和103.78%,超過所允許的最大接觸電壓限值。這是因為主結構鋼筋鑲嵌在混凝土里組成輔助接地網,輔助接地網與接地網串聯形成接地系統。不考慮主結構鋼筋時,入地電流的路徑減少,接地系統的接地電阻值增加,導致了接觸電壓、跨步電壓和地電位升的增加。根據上述分析可知,鋼筋混凝土結構可以有效降低接觸電壓、跨步電壓和地電位升,在實際應用中應該考慮。
針對某500 kV線路改遷工程的GIL管廊接地系統進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分析了GIL在故障情況下的接觸電壓、跨步電壓、地電位升,研究了入地點個數、接地網的入地深度、混凝土電阻率和混凝土鋼筋結構對接地網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
1)入地點個數對接地特性影響很小,一般設置2個比較好。
2)接地網的埋設深度對接地特性影響較大,接地網埋設越深,接地電阻、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越小,但是綜合成本考慮最好埋設在GIL管廊底部1.2~1.5 m處。
3)在考慮鋼筋支撐結構的條件下,混凝土電阻率對接地特性影響很大。GIL接地設計時不可忽略鋼筋主結構對接地系統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