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子璋
少年的作家夢
20世紀80年代初,趙文輝還是太行山下一個青澀的少年,但是他的精神生活卻不青澀。
在學校的時候,他喜歡大聲地讀書背書,經常把喉嚨弄得嘶啞;不是他刻意地發奮,而是課文中的故事吸引了他。冬夜,村子里來了說書藝人,在寒冷的大街上,他蜷縮在聽書的人群里,但心里卻挺熱乎,為評書的情節激動著,總是最后一個離場。幾天后這講書人去下一個村子時,趙文輝還要跟著藝人的腳步聽上幾個晚上不可。
說書藝人的故事沒有白聽。老師布置一篇作文,別人絞盡腦汁,半天還填不滿2頁稿紙;而他僅用一節課時間,就寫完了半個本子。他小說家的才情,在這個時期得到了初步鍛煉。師生們都知道,他將來的理想就是當一名作家!
如今,在豫北新鄉,他的鄉下小說與鄉下飯店小有名氣,在他的名片上有兩個頭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豫北鄉下大酒店總經理。他的小說被譽為真正的鄉土文學,他身兼新鄉市作協主席、輝縣市作協主席、南姚固村作協主席。
一條幸福遨游的魚兒
青年學子的作家夢,在讀書階段只能是對未來的一個美好憧憬。
熱愛文學、酷愛讀書的他,總是尋找各種機會,找到能夠閱讀的書籍,但是為了實現“鯉魚躍龍門”他又不得不刻意地停止自己對文學寫作的熱情,而把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所有功課的刻苦攻讀中去。
1985年,16歲的趙文輝考上了新鄉市的一所中專學校,使他有機會讀到更多的文學書籍,尤其分到家鄉的棉站后,更有了讀書和寫作的條件,他幾乎把他所有工資都用在了購置文學報刊書籍上,靈感也常常光顧。一天一個短篇,一周一個中篇,他進入到創作的第一個噴涌階段。
整個輝縣趙固鄉棉花站的人,都對這個勤奮好學的年輕人印象深刻。三年后,他被提拔為副站長。去縣城、市里、省里學習出差的機會多了,到大書店購買書籍與雜志的機會也多了,他的單身宿舍里,除了一架子的書,還是一架子的書。
趙文輝說,那段時間,他真的像是一條幸福無比的魚兒,在書的海洋里自由快活地暢游,也給后來創作的噴發儲備了后勁。
1989年,他的一篇現在看來四不像的文章《蘇門山散記》在新鄉晚報刊發了。這是他的文章第一次變為鉛字,他興奮的心情無以言表,恨不得把報紙讓所有的人都看一下。稿費單寄來的時候,他在自己辦公桌顯眼的地方放置了很長一段時間,快到期時,才興高采烈地去領。
這篇幾百字的鉛字,鼓舞著他的創作進入一個新的噴涌階段。他也接連地收獲幸福與喜悅:鄭州以及省外的刊物也陸續刊發他的小說了!
1993年,他騎車帶著教書的妻子去縣城配眼鏡,在附近的一個報刊亭,趙文輝意外地發現他刊發在吉林《短篇小說》雜志上的《小玉》被新到的這期《小小說選刊》轉載了!在報刊亭老板羨慕的眼光里,無比激動的趙文輝把報刊亭的20多本雜志全部買了下來。
一次決定命運的大膽抉擇
此后,趙文輝又有多篇小說分別被《小小說選刊》《小說選刊》等選載,他在河南文壇的大河里浮出了水面,開始進入業內上層的視野。
2002年,趙文輝接到了參加省文學院為期一年的首屆文學創作高研班的《入學通知書》。
機會難得!講課的老師都是省內外的著名作家,不參加會終生遺憾!參加吧,工作又走不開,更何況又是一年!其時,趙文輝多次升遷調動,已經在縣供銷社的二級機構任常務副總了。這是一個改制的股份企業,一個蘿卜一個坑,一周的假都很難請,更不要講脫離崗位一年后的情形了。
在關鍵的十字路口,趙文輝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文學。
當他毅然退出11萬元的股份離開的時候,敬佩與惋惜成為聚焦在他身上的熱門話題。
這一年,成為他終身受益的一年!成為他文學人生奠基的關鍵性一年!
一向訥言的趙文輝每每談到這特別的一年,總是滔滔不絕。他太感謝文學院給予他的這次機會了,省內外著名作家的講課改稿,讓他真正地懂得了文學,也是他的文學創作從無意識進入有意識階段的轉折點;一年的學習,讓他從頭到腳產生了質的飛躍。但也因此錯失了一個大富的機會,他當初任副總的那家企業早已經發展成為全國性連鎖企業,僅他的11萬元的原始股份現在就是一個不可小覷的數目咧!但選擇了文學的趙文輝卻永遠不后悔當初的選擇!
依靠自己的創作實力,他成為中原文學的“八大金剛”之一
2003年,以優異成績結業的趙文輝迎來了小說才情的又一次井噴!文學創作也正式轉向了中短篇小說的領域。2004年,他刊發于《牡丹》雜志的《紅棉花》被中國作協主辦的《小說選刊》選發!
從這一年到2006年的3年時間里,他一口氣發表了40多部中短篇小說,20多篇(部)被《小說選刊》《北京文學》《小說月報》《小小說選刊》選載。
趙文輝也同時受到了文壇與評論家們的廣泛關注。雷達、何弘、喬葉、馮杰、楊曉敏等大家都對他的文章給予過高度認可與評價。雷達在中國作協主辦的《文藝報》發文:趙文輝是一位根植于生活深處,執著于本真的“自然”狀態的小說家。
2006年,趙文輝被中國作家協會吸收為會員,成為省文學院的簽約作家。
2014年,鑒于趙文輝的文學成就,省作協與省文學院聯合為趙文輝的小說集《一個人的豫北鄉下》召開專題研討會,算是對趙文輝及其小說的一次公開的肯定與褒獎。趙文輝由此進入了中原文學“八大金剛”之列,像一座鐵塔矗立在他的豫北鄉下。
作家靠作品說話,他有三頂作協主席的“帽子”
作家靠作品說話。2008年,趙文輝被推舉為輝縣市作協主席。趙文輝說,主席不僅僅只是一個耀眼的職務,更意味著奉獻與付出。他以開辦活動、開辦改稿沙龍培養輝縣的作者,提高域內文學愛好者的寫作水平;后來又以自己開辦的酒店為依托,開辦文學講堂。省內外的南丁、李佩甫、何弘、喬葉等大家都來這里進行過輔導授課,每次不僅僅是輝縣的作者,周邊縣市乃至新鄉市的作家也都跑去蹭課。
南姚固村是趙文輝的家鄉,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村內耕讀傳家,不大的村子里,繪畫、美術、文學領域有國家級會員3人,省級作協會員5人!作為該村走出去的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村支部成立全省第一個村級作家協會時,邀請趙文輝兼任主席。此后,義務送書授課,成為趙文輝為家鄉無私奉獻的又一個亮點。
市縣作家協會少投入、乏經費是一個共有難點。趙文輝不僅犧牲寶貴的時間與精力,幾年下來,個人投入的贊助資金已近30萬元!
他的努力、貢獻成效顯著,因而被增補為新鄉市作協副主席。
吃虧、奉獻、敬業,撐起了他的人品;60多部中短篇小說以及11本文學專著立起了他的文品!
2019年12月,新鄉市文聯系統各協會換屆,趙文輝又以公認的文品與人品走上了新鄉市作協主席的位置。
從最初的一次次做著作家夢的青澀少年,到毅然舍棄萬貫收入工作也要擁抱作家夢的果敢青年,再到榮膺三頂作家協會主席桂冠的知名作家,趙文輝以他的勤勉與執著實現了人生華麗的蛻變。
但對于正值壯年的趙文輝來講,這才是瑰麗人生的開始。
在新鄉市文聯黨組的大力支持下,剛上任即帶領團隊在戰“疫”中小試牛刀的趙文輝正帶領著他的團隊,以前所未有的大手筆大氣魄,走向新的高地!
在問及具體的規劃目標時,趙文輝卻一再謙虛有加,不肯放出“豪言壯語”。但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牛翊潔卻泄露一點天機:“小說是新鄉的強項,一項國家級的小小說之鄉的命名,將是作協近期的主要亮點之一。”
文輝兄實誠務實,向來都是一步一個腳印,凡事做好了才會講上一點點,是非功過只留于大家評說。
但我知道,新鄉市的700名作協會員和作家們有福了:換屆換出了新的秩序與氣象。
作為我對趙文輝主席的了解,我只想說一句:新鄉的作家有福了!祝福新鄉的作家、作者及文學愛好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