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澎

走馬上任 春風催得馬蹄疾
2018年的11月,李紹君接棒新鄉市電影電視家協會主席。為了紀錄片《大相國寺梵樂》的攝制,這一年春節,他是在開封大相國寺過的夜。畢竟,春節這樣的節慶,更能表現出大相國寺的獨特之處。
在去相國寺的路上,他有感而發,賦詩曰:“冬隨昨夜去,春伴今晨生。河畔柳枝軟,曠野麥苗青。恰逢除夕日,離家又東行。汴梁雖不遠,孤身如飄蓬。”這是他當時的心理寫照,之后,在大相國寺,他又寫下了“不問柴米醬醋茶,盡管生活亂如麻。趁著除夕天正好,相國寺里看梅花”的詩句問情。
跋山涉水 為“藝”消得人憔悴
作為一名影視編劇,一旦項目開拍,多數時候要跟拍,“否則你根本不知道預設對象經歷了什么,也不知道拍攝過程中發生了什么”。
在《臨時村莊》的攝制中,預設對象更加廣泛,涉及新鄉、周口以及四川等地。跟蹤拍攝的過程中,李紹君住過工地板房,也曾在車里過夜。臘月二十八,攝制組還在跟拍四川的工頭,他們想一路追蹤到工頭家里,看他如何處理與上門討要工錢的工友們的矛盾。
在《把根留住》的攝制中,拍攝線路從陜西藍田一直到青島日照。小村鎮里的旅館是李紹君他們最經常停留的地方,如果要拍晨曦,那就干脆在車里過夜了,因為要起得很早,住得遠了,就趕不上變幻莫測的晨光。
為了拍片,這些年一有時間李紹君就往拍攝現場趕。他深知,優秀的影視創作源于人民,影視工作者的藝術創造力也源自與基層群眾的血肉聯系。只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才能使新鄉影視創作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
崇德為民 豐碩成就存忠義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李紹君心里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他和團隊的足跡遍布天南地北的基層一線——參加獅豹頭鄉首屆油菜花節視頻拍攝活動,完成《航拍獅豹頭》等多部作品;多次赴道口春節古會攝制民俗系列紀錄片《蹺上的鄉愁》等;深入衛輝山區采風拍攝紀錄片《第一書記王建會》;赴衛輝小店河、延津王提村、鄭州建筑工地、開封、貴州等地拍攝紀錄片《印記》《小草壩天麻》及電影《臨時村莊》《大相國寺梵樂》……李紹君和他的團隊在火熱的生活中,感受著時代脈動,洞悉著人民心聲,探求著基層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憂所求。通過“深扎”,他懂得如何為百姓發聲;懂得以什么樣的切口、樣式演繹百姓生活,從而做到與百姓“共憂、共樂、共情”。
在李紹君上任的一年多來,新鄉市影視家協會始終秉持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創作精神,致力打造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優良的影視作品,取得了豐碩回報。微電影《手》《喜歡的事》獲得“絢麗年華”第十一屆全國美育教學成果展評一等獎;《丟手機的人》獲“中國夢·青年影像盛典”二等獎;在“紅石榴杯”首屆全國微電影大賽中,劇情片《裸》、紀錄片《轉身的背后》《小草壩天麻》、動畫片《小馬燈》《巖之魂》獲影片金獎,《轉身的背后》《小馬燈》獲最佳導演獎,《風雨里的承諾》獲最佳編劇獎;紀錄片《第一書記王建會》相繼在學習強國、新華網等各大網站播放,榮獲2019年度河南省新聞獎三等獎;孫朝國八十集電視劇劇本《中華商魂》及電影劇本《高考備戰季》《圣佛廟》已簽約或正在攝制;勵志電影《母親淚》已成功上映;扶貧電影《咱們村來了知心人》,也已申請到放映許可證。
2019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鄉市影視家協會圍繞慶典活動,聯合多家單位攝制《我和我的祖國》《我愛你中國》《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等主題教育MV;積極服務廣場文化活動視頻拍攝;為新鄉市直工委大合唱比賽和多個文藝活動制作了背景視頻并進行現場拍攝;積極服務電商扶貧,為數十個扶貧產品進行攝制包裝,彰顯了新鄉影視人的操守和情懷。為了鼓勵和繁榮微電影創作,推動電影事業繁榮發展,在省、市文聯的大力支持下,承辦首屆“紅石榴杯”全國微電影大賽,起到了推介新鄉、打造精品、鍛煉隊伍、積累經驗的目的。
這些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形式,濃墨重彩地展現著新中國的光輝歷程和豐功偉績,熱情謳歌了牧野大地改革開放的奮斗歷程和嶄新成就,生動形象地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為鼓舞新鄉人民士氣、凝聚社會共識,謳歌真善美、傳播正能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立足當下 放飛夢想展未來
關于新鄉市影視家協會的未來,李紹君思慮良多。在他看來,影視涉及的門類最為廣泛,導演、編劇、燈光、攝像,等等。因此,加強隊伍建設,著力培養造就新鄉影視領軍人物和高素質影視人才隊伍成為當務之急。在他的藍圖中,對于人才隊伍的培養要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和業務培訓兩手抓。
時間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大力推動文藝繁榮發展的重要一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在習近平文藝工作者系列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李紹君帶領新鄉市廣大影視工作者不斷增強思想理論素養和文藝創造能力,不斷激發出團結奮進、昂揚向上的信心和力量。
首先是聚焦時代主題、著力文化高地建設。一是針對當前的抗“疫”工作,繼續擔當作為,積極講好抗“疫”一線的動人故事,定格逆行而上的永恒畫面,為盡快奪取抗“疫”最終勝利營造良好藝術氛圍;二是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以及建黨10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創作“謳歌新時代 ? 共筑中國夢”主題影視創作實踐活動等;三是聚力構筑全省重要文化高地目標,辦好第二屆“紅石榴杯”全國微電影大賽或電影周活動。
其次是強化組織引導,傾心打造精品力作,把繁榮創作作為中心任務,持續推動影視創作的發展進步。一是堅持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藝術標準,發揮協會的組織優勢,聚力打造精品,加強文藝精品創作中長期規劃,組織實施重大主題創作工程,爭取推出幾部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精品力作,努力打造在全省有廣泛影響的影視創作高地。二是加強對重點作品和項目的集中研討和策劃論證,力爭推出一兩部院線電影作品、10部以上全國層面的獲獎微電影作品。
第三是堅持學習培訓,開展采風交流活動。制定科學合理的業務學習培訓計劃,力爭每月舉辦一次影視創作培訓,每季度舉辦一次省內外采風交流,開闊會員眼界,引進先進經驗和做法;積極吸收符合條件的制片、導演、編劇、攝影、美術、音樂、燈光、服裝、化妝等專業影視工作者加入協會,壯大影視隊伍。
第四是加強陣地建設。與有關景區、古村落、特色小鎮等達成意向,建設一到兩個影視創作采風基地,為影視創作構筑平臺、提供便利;建立協會公共平臺,及時傳播國家影視政策、展事賽事、協會動態和業務知識。
曾經,李紹君一心想要撲在創作上,但在任新鄉市影視家協會主席之后,他也開始參與策劃各種影視活動,讓廣大會員在活動的參與中獲得歸屬感、榮譽感、自豪感,提高了協會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他要緊抓一切機遇,創新工作方法,以適應新時期、新形勢下影視工作的發展要求。 但無論形勢如何變幻,說到根子上,還是創作,“是你作品的高度,深度”。“多到一線去,才能找到接地氣的東西”是他始終秉持的藝術創作理念。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新鄉市委宣傳部、市文聯的正確領導和傾力支持下,新鄉市的影視工作者,定會牢記人民囑托、不負時代召喚,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影視精品,以新的更大的成績回報新鄉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