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承華

引子
庚子年的春天,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春天,是給人類帶來災難的春天,更是黨旗飄飄、英雄輩出的春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神州大地暴發蔓延。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疫情的發展,為了群眾的生命和健康安全,一聲令下,封城、封村、封路,萬眾一心打響了一場沒有硝煙卻又波瀾壯闊的新冠疫情阻擊戰。
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新冠疫情阻擊戰戰場上,筆者始終把目光聚焦在夏邑縣曹集鄉。
為什么聚焦曹集、關注曹集?濃墨重彩地書寫曹集?
當您打開夏邑縣地圖就會發現,曹集鄉位于夏邑縣城東部,毗鄰縣城,像一顆璀璨明珠牢牢地鑲嵌在這里。夏芒路、夏韓路、商永路、連霍高速公路連接線的長壽大道等縱橫交錯,橫貫曹集直達夏邑縣城。龐大的產業集聚區內各類企業鱗次櫛比,加之63個各式各樣的社區,仿佛一條巨龍緊緊環抱著縣城東部。可以說,曹集是夏邑縣城的“東大門”“橋頭堡”,也是保護夏邑縣城的最后一道屏障。疫情橫行猶如大敵當前,一旦曹集鄉在防控疫情阻擊戰中失守,縣城將危在旦夕。曹集鄉打的不僅僅是疫情阻擊戰,更是一場殊死搏斗的縣城保衛戰。
這么重要的地理位置,這么艱險的阻擊任務,曹集鄉黨委政府一班人是如何調兵遣將,又是如何排兵布陣的?在這片土地上又發生了多少動人的故事呢 ……
調兵遣將
疫情,來勢洶洶;
防控,十萬火急;
責任,重如泰山。
有夏邑縣城“東大門”之美譽的曹集鄉,下轄28個行政村(居委會)、63個各類社區、3萬多人。經排查發現,從重疫區湖北武漢返鄉人員達215人,遍布在全鄉各地。215人,這個沉甸甸的數字,猶如一座大山壓在曹集鄉黨委、政府一班人的肩頭。
面對瘋狂蔓延的疫情,鄉干部接連打出的一招又一招“組合拳”,為曹集鄉防控疫情贏得了時間。2020年1月23日上午八點,曹集鄉召開由全體鄉干部,各村支部書記、主任參加的疫情防控緊急會議。確切地說,在這次會議上曹集鄉就拉開了抗擊疫情的戰幕,吹響了向疫情宣戰的號角。這次會議上,正式成立了由黨委副書記、鄉長劉亞同志任政委,黨委副書記王坤同志任指揮長,其他班子成員為副指揮長的“曹集鄉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制定了具體的防控計劃和措施。
來勢兇猛的疫情一夜之間在神州大地暴發蔓延,傳播之快,危害之大,令人恐懼。
大年初一上午,劉亞也沒有閑著,吃過中午飯坐在客廳的沙發上謀劃著曹集的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大計,突然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斷了思路。電話是縣委辦公室打來的,通知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及縣直單位一把手在政府會議中心參加緊急會議,傳達貫徹中央及省市委疫情防控工作會議精神,特別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講話精神。
縣委防控疫情緊急會議結束后,已是夜里九點多了。劉亞連家也未進,早已把家人催他吃飯的事兒忘了個干干凈凈,就安排司機直接把他送到鄉政府辦公室。
又是一個不眠之夜。劉亞坐在辦公桌前,一盞白熾燈發出潔白的光。如何按照中央及省市縣委決策部署,順利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呢?要打好疫情阻擊戰,關鍵在將強兵精。怎么布兵遣將呢?曹集境內的夏芒路、夏韓路、商永路、連霍高速公路連接線的長壽大道、三環路、雪楓路等交通大動脈縱橫交錯。他心里十分清楚,這是一場惡仗、硬仗,曹集不保,縣城必將淪陷,劉亞感到肩上的擔子是那么的沉,那么的重。如何在各個路口設立防控卡點?主要交通要道的路口的卡點又派誰去值守合適呢?
這時,他想到了一直和他同甘共苦的班子領導,人大主席吳中原,黨委副書記郭繼東、王坤,紀檢書記劉新軍,組委劉子涵,宣委程元偉,黨委秘書王同杰,等等。他來曹集任職才三年零幾個月,就和班子成員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有什么重要的中心工作大家都是爭先恐后地往前沖,前邊是刀山火海也不怕。
“我的好兄弟姐妹們,疫情橫行,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歷史使命又落在了我們的肩上,咱們繼續并肩戰斗吧!”劉亞喃喃自語道。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劉亞胸中布下強將精兵:李半樓村位于連霍高速公路連接線的長壽大道東側,東三環自肖河而過,交給吳中原坐鎮把守;郭繼東負責夏芒路曹西防控卡點;劉新軍在文化居委會掛帥;劉子涵、程元偉指揮夏芒路的彭樓及練莊卡點;曹東村從武漢返鄉人員較多,派王同杰鎮守……此時已是大年初二的凌晨四點。劉亞推開窗戶,一股冷風撲來,院內的太陽能燈發出耀眼的亮光。他拿起手機撥通了黨政辦主任程坤龍和武裝部長胡序領的電話:“通知班子領導今早六點火速到會議室開會,并通知全體鄉干部、各村(居)書記、主任上午八點在五樓會議室開會!”
一切安排就緒,劉亞太疲勞了,他已經一天一夜沒有合眼了。眼皮沉重得再也睜不開了,他躺在椅子上迷迷糊糊地睡著了。剛進入夢鄉,就被一陣又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吵醒。班子領導接到通知后都明白,疫情嚴重,哪能等到六點啊,都急忙以最快的速度趕來。
這次“戰”前會議破天荒地提前召開了。縣委副書記李中軍也早早地冒著嚴寒來到曹集參加會議。會議室內出奇得靜,李中軍書記傳達了中央及省市縣委關于疫情防控工作會議精神,并對當前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怎樣打贏打勝這場疫情阻擊戰作了詳細的安排部署。
鄉長劉亞環視了一下在座的班子領導。這些同志都是他的親密戰友啊,三年多來并肩作戰,風里來雨里去的,打了很多硬仗惡仗。他滿是紅血絲的眼睛濕潤了,原來洪鐘般的男中音變得有點沙啞:“同志們,考驗我們的時刻到了。剛才李書記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各位兄弟姐妹們一定要按照各自分工,堅守陣地,嚴防死守,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
十多位班子領導齊刷刷地站了起來:“保證完成任務!”
“保證完成任務”如黃鐘大呂,在會議室內回蕩。這是向疫情宣戰的錚錚誓言。
布點成陣
疫情如敵情,兵貴神速。在這次新冠疫情阻擊戰中,曹集鄉干部群眾用實際行動再一次提升“曹集速度”,完善“曹集模式”。
1月26日上午八點,由全體鄉干部、各村(居)書記主任參加的疫情防控誓師大會一結束,班子領導帶領各自人馬火速行動,以雷霆萬鈞之勢奔赴到各自的陣地,設卡點,搭帳篷。鄉疫情防控指揮部后勤保障人員忙著印制宣傳單,宣傳標語橫幅,購買口罩、防護服、體溫計。其他工作有序而又緊張地進行著,沒有想到在購買口罩的過程中出了岔子,“劉鄉長,這個超市漫天要價,比原來貴得多,咋辦?”劉鄉長聽到匯報,果斷地說:“再貴都買,有多少要多少,先保證一線沖鋒陷陣的值勤值守人員的安全再說。”他心里十分氣憤,發國難財,咱秋后算賬。
真是頭三腳難踢啊。選點設卡,搭建帳篷是最難辦的事情,天寒地凍的既要選好卡點位置,還要做好值勤人員的一切生活保障,這在平時需要兩三天才能做好的事情,但是在曹集鄉幾個小時內就完成了。自大年初二,班子領導“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眨眼工夫,在全鄉各村、各主要交通要道的路口設立一、二、三級防控卡點30多個,形成一個龐大的八卦陣,阻擊疫情蔓延的各個渠道。
建防控卡點,布下阻擊疫情的天羅地網,每個村,每個卡點都有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劉早元村支部書記夏士明已年屆古稀,不僅腰部疼痛難忍,心臟還下了支架,老伴兒又因為糖尿病并發癥一只眼失明,生活幾乎不能自理,平時都是他照顧老伴。現在疫情當前,他拖著虛弱年邁的身體投入到建立卡點工作中,像年輕人一樣奮戰在第一線。搭好帳篷,扯上電源,準備好防護設施。他坐在廣播前開始一遍又一遍地召開廣播會,張羅著把大紅色的宣傳條幅掛起來,讓宣傳車動起來,把鄉政府印制的1500多份宣傳單及疫情防控告知書發放到家家戶戶。看到他累得直不起腰來,老伴兒心疼地埋怨道:“你不要老命了!天天這樣早起晚睡的,你這把老骨頭再累垮了,我怎么辦?”見老伴清淚溢了出來,夏士明只好安慰她說:“沒事的,我的身子骨硬朗著呢,現在疫情嚴重,剛建好防控卡點,各項工作千頭萬緒,鄉里村里干部都在忙著卡點的事兒,我是共產黨員,又是書記,在這關鍵時刻怎么能離開我堅守的前沿陣地呢!”說完,抱著一床被子,提上熱水壺,又一瘸一拐地來到卡點上。
胡緒杰也像夏士明一樣,為了防控卡點忙得不可開交,既當建設者,又當服務員。胡緒杰是金莊村的一名共產黨員,自1月26日建防控卡點時起,寸步不離。卡點建起來了,他冒著風雪嚴寒,踏著泥濘,接通電源,從家里拿來燈泡,拉來兩張桌子、七條凳子、兩大桶純凈水,還有鍋碗瓢勺、油鹽醬醋等生活用品,簡陋的防控卡點帳篷里頓時有了家的溫馨。坐鎮指揮的主任科員任子龍正在為同志們的生活問題發愁呢,目睹此情,高興又激動地說:“老胡,你辦了一件大好事,解決了卡點的大難題!”
胡緒杰憨厚地一笑,又忙活去了。他心里想到,現在冰天雪地的,同志們在帳篷里值守能不冷嗎?怎么辦!他看到正在給孫子取暖的電暖扇,眼睛猛地一亮,麻利地拔掉插頭,搬著就要出門,妻子驚問:“拿哪去?你瘋了。你拿走了,凍著孫子咋辦?”
胡緒杰回過頭逗了孫子一下,對妻子說:“提前打開電熱毯,吃了晚飯就把孫子推進被窩里。被窩里最暖和,是不?”說完,他提著電暖扇沖進夜幕,急急忙忙地向村頭的卡點跑去。
遍布在曹集大地上的每一個防控卡點都凝聚著值守人員的心血和汗水,一個卡點一首歌,在庚子年的春天里唱響。
艱難阻擊
有的人說,共產黨員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這話一點不假。在這次艱險的新冠疫情阻擊戰中,共產黨員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危險的地方敢勇往直前,講奉獻的時候絕不討價還價。
如何發揮好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曹集鄉人大主席吳中原可沒少動腦筋。1月28日,吳中原率先在李半樓疫情防控卡點建立黨支部,連續召開多次“火線”黨支部會議,在簡陋的帳篷里對當前的疫情形勢、防控措施及應注意的具體問題進行認真研究,大家暢所欲言,紛紛為抗擊疫情建言獻策。村兩委黨員干部在一線指揮,更是在一線戰斗。
李半樓村可是一個重要的地方。這里地處連霍高速公路路口連接線,是夏邑產業集聚區中心,全村2414人,過往車輛及行人密集。吳中原及村支部書記李展英深感責任重大。由于時間緊,阻擊任務重,壓力非常大。他通過召開支部會議研究,決定發動村里40多名黨員參戰。
黨旗獵獵,戰鼓咚咚。聽到沖鋒的號角,共產黨員精神抖擻,毫不猶豫地沖了上來。李孔橋是一名年過花甲的老黨員,在支部會上他第一個勇敢地站了起來:“我是共產黨員,時刻聽從黨的指揮,黨指到哪里我就沖鋒到哪里,戰斗到哪里!”于是,他成為一名卡點義務值勤員。他把黨徽別在胸前,是那樣的認真、小心翼翼,隨后戴上口罩、“疫情防控巡查員”的紅袖章,像一位鋼鐵戰士一樣挺立在初冬寒冷的風里,風吹不倒,雪壓不垮。
在黨支部的堅強領導下,全村40多名黨員和群眾紛紛請纓參戰,爭先恐后地當防疫卡點值勤值守志愿者,村支部書記李展英堅定地告訴村兩委干部說:“黨員上前線,群眾齊參戰,我們村兩委干部一定不能辜負群眾對我們的信任,就是拼掉百十斤,必須打贏打勝疫情殲滅戰。”
在艱險的疫情阻擊戰場上,曹集鄉干部群眾戮力同心,眾志成城,前赴后繼,用大地作紙,防疫卡點作筆,譜寫了一曲氣吞山河、波瀾壯闊的抗疫長卷。古稀老黨員參戰,阻擊戰上父子兵。有的帶病堅持工作,不下火線;有的家中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顧,連眉頭沒皺一下,義無反顧的披掛上陣,沖上疫情防控第一線。
夏芒路是一條大動脈,橫貫曹集。鄉黨委副書記郭繼東在曹西村設的夏芒路卡點上坐陣指揮,曹集派出所干警、衛生院醫務人員齊上陣,在這里嚴防死守。郭繼東寸步不離、有條不紊地指揮鄉村干部及值守人員對來往車輛進行登記、測量體溫,散發防控新冠病毒宣傳單,冒著嚴寒,熬過一個個漫漫長夜。鄉衛生院青年團員蔡松言積極響應黨委、政府號召,在郭繼東指揮的這個卡點日夜值守,認真負責,任勞任怨。1月30日,農歷正月初六,正是她的24歲生日。24歲,豆蔻年華,是家人的寶貝,在以往的這一天,親人們如眾星拱月般圍著她轉,定飯店買蛋糕,熱鬧非凡。今年的生日咋過?父母心里十分著急,多次打電話催她回家過生日。她流著淚哽咽著:“爸,媽,我的生日不過了。現在是非常時期,我作為一位新時代青年團員,必須識大體、顧大局,領導都在卡點上,我咋能當逃兵呢?!”鄉黨委副書記郭繼東及值守一線的鄉村干部了解她的情況后十分重視,為蔡松言的行動點贊,郭書記自掏腰包買來了奶茶、面包等,蔡松言在同志們真誠的“生日快樂”的歌聲中歡快地度過了一個特殊的生日。望著同志們真情的祝福的笑容,她激動的淚水如打開閘門的洪水一樣傾瀉而出。
寫蔡松言,就不能不說王雪英。
王雪英是曹集鄉文化居委會的一名委員,47歲,去年剛入的黨。由于操勞過度,年紀輕輕就疾病纏身,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連續做了兩次大手術。第一次手術是因為患上甲狀腺疾病。第二次是肌瘤,簡直是在鬼門關溜了一趟兒,本來就弱的身體更加憔悴。按照醫院的要求和規定,她的兩次手術都是大手術,必須兩個月復查一次。原本按時復查身體堅持得好好的,丈夫、兒子陪同她一起去鄭州,心情愉悅,身體康復很快。萬萬沒料到,新冠疫情快速暴發蔓延。曹集鄉文化居委會在繁華的二環路西側,一環路穿村而過,有五個小區,道路四通八達,要想攔住每一個來往車輛和行人談何容易。紀委書記劉新軍根據鄉黨委分工,在這個險要關隘把守。劉新軍挺犯難,五個小區,還有交通要道的防控卡點,人手太少,怎么辦?劉新軍及文化居委會的支部書記肖慶民立即召開黨員干部會議研究,決定抽調一批黨員和志愿者群眾加強防疫力量。他們都沒有打王雪英的“主意”,知道她身體虛弱,又剛動了兩次大手術,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更不能讓她上陣。然而,王雪英還是聽到了“咚咚”的戰鼓聲。這催人奮進的戰鼓聲仿佛在向王雪英吶喊召喚。她的熱血沸騰了,虛弱的身體好像頓時有了搬山填海的無窮力量,“我是共產黨員,考驗我的時候到了。”她簡單地把情況告訴丈夫和兒子,風如急火地跑到卡點指揮部找到劉新軍和肖慶民請戰。她激動地說:“劉書記,肖書記,讓我參戰吧!我的身體沒事,能挺住。這么大的戰爭怎能丟下我呢!”
在她強烈的要求下,王雪英成為文化居委會馨悅家苑小區防控卡點第一線的巡查員。她戴上早已準備好的口罩,把一枚黨徽端正地佩戴在胸前,又把“疫情防控巡查員”的紅袖章套在胳膊上,肩負起了嚴峻的疫情阻擊任務。她把卡點作為自己堅守的陣地寸步不離。丈夫和兒子特別擔心她的身體,春節過后,去鄭州復查身體的時間錯過多次了,她卻仍然不下火線。兒子為此急出了眼淚。還是丈夫了解她的脾氣,對兒子說:“你媽是黨的人,現在叫她離開卡點確實不合適,就叫她堅守在前線吧,咱們有時間也去陪她共同值守。”丈夫的一句話為她解了圍。她深情地望著丈夫說:“作為黨員,在這關頭復查身體是小事,微不足道;阻擊疫情,保護群眾健康安全才是天大的事兒啊!”
什么是共產黨員?這就是真正的共產黨員,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敢上刀山,勇下火海,視死如歸。有了這樣的共產黨員群體,何愁疫情不除?何愁中華不興?
鄉婦聯主任涂陽是一名年輕的女干部,她工作積極負責,任勞任怨,哪里任務重,哪里風險大,哪里就會出現她忙碌的身影。
鄉黨委秘書王同杰,牢牢堅守在曹東村的卡點上。在關鍵時刻,他的闌尾炎再次復發,疼痛難忍,一顆顆豆大的汗珠從他額頭滴落下來。一同值守的鄉村干部都嚇壞了:“王鄉長,趕緊去醫院吧!”他臉色焦黃,說:“不用去醫院,叫醫生來,在卡點給我打點滴吧!這個時候,我不能離開卡點半步!”
剛過而立之年的朱超杰是一位省委選調生、年輕的共產黨員,按照鄉黨委調遣,日夜奮戰在臧閣村的防控卡點上。他把一天24小時排得滿滿的,像一只上滿發條的鐘。在工作上嚴格要求自己,對來往車輛和行人進行一一登記,測量體溫,發現村里有人聚集在一起聊天,立即前去勸返。嗓子喊啞了,嘴上也起了膿皰,硬是不下火線。在卡點上發現外地牌照的車輛,或者不是本村的居民,任憑你說破嘴,也不準進出。他經常告訴值勤值守身邊人員說:“疫情防控來不得半點虛假,現在咱們的防控措施嚴一些,群眾就多一份安全保障。寧愿聽不配合人員的罵聲,也不能聽到群眾的哭聲!”語言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這是多么樸實的語言啊。折射出一名年輕共產黨員人親民愛民的博大胸懷。
在曹集鄉疫情防控阻擊陣地上,英模人物、感人故事真是太多了,猶如架上的葡萄,不能應書盡書,給筆者留下無盡缺憾。劉早元村的老支部書記夏士明、馬莊村書記金作峰、金樓村支部書記劉俊華、冉莊村支部書記冉慶印,等等,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始終像電影一樣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會師曹東
守好卡點關鍵門、社區小門、百姓家門,就能守住夏邑縣城的“東大門”。鄉村干部、醫護人員、公安干警等,成百上千的“逆行者”一往無前,兵不解甲,枕戈待旦。曹集鄉的疫情阻擊戰打得確實慘烈又悲壯。
劉亞的心時時刻刻牽掛著曹東村,生怕曹東村出事兒。
曹東村有19名武漢返鄉人員,其中董某一家8口均是從武漢回家過年的,防控形勢異常嚴峻。劉亞至少每天去一趟曹東,他不止一次地告訴執勤值守的鄉村干部,要切實地把返鄉人員的冷暖掛在心上,保障他們的生活用品,堅持一天至少測量兩次體溫,讓他們在隔離期間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越怕什么就越來什么啊。2月1日,冷風颼颼,天寒地凍,濃濃的烏云堆積在天空,鄉長劉亞再次來到曹東村,指揮卡點防疫領導王同杰急忙向劉亞匯報說:“劉鄉長,村里有一位從武漢返鄉人員董某經測量體溫有發熱現象,更為明顯的是干咳、四肢無力。”
鄉長劉亞立即警覺起來,和鄉衛生院院長侯繼明聯系,組織有經驗的醫護人員給董某測量體溫,進行詳細檢查,并第一時間撥打了“120”急救電話。
一陣刺耳的警笛聲劃破長空,救護車及時地把董某拉到夏邑縣人民醫院,經檢查,他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
疫情如敵情。曹東村發現新冠疫情,全鄉干部群眾如臨大敵。劉亞連夜組織鄉班子領導在曹東召開緊急會議,研究防控對策。平時不茍言笑卻又極為平易近人的劉亞,這次卻放了狠話,啞著嗓子說:“同志們,關鍵時刻到了,我們必須和時間賽跑,這場疫情阻擊戰更是縣城保衛戰,只準勝,絕不許敗!下一步我們怎么辦?如何打?采取圍點阻源的戰術,以曹東村為重點,同時加強各村防控卡點的阻擊力度!”
兵貴神速啊!鄉黨委政府一聲令下,全鄉黨員干部如同聽到攻城略寨戰鼓的將士一樣,各路大軍以分秒必爭的速度閃電般地在曹東會師,民兵應急小分隊、青年突擊隊、醫療搶險救援隊、公安干警保障服務隊等,冒著嚴寒齊聚曹東,把曹東村四面八方的路口圍了個水泄不通。
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的安危時刻牽動著各級領導干部的心。疫情發生后,分包該鄉的縣委副書記李中軍,和鄉村干部一樣不分晝夜地堅守在防控第一線;市委常委、縣委書記梁萬濤,縣長劉海鷹,第一時間趕到曹東,對疫情防控作了重要指示。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林生,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蔣海凌等縣領導也趕來了。隨后,省,市主要領導聽到曹東發現疫情后也趕來了。
這就是人民的好公仆,這就是人民的好領導、黨的好干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由于一人感染病毒,就令領導班子牽腸掛肚,他們本來就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為了抗“疫”大計日理萬機,操碎了心,在百忙之中還是趕到曹東查看實情,對阻擊疫情蔓延、保護群眾健康安全作指示,對奮戰在防控第一線的黨員干部噓寒問暖。領導的關心,領導的叮囑,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溫暖著每一位當地干部群眾的心,激起黨員干部戰勝疫情的無窮動力。
感到溫暖的是劉亞,感到壓力如山一樣大的也是劉亞。在曹集鄉,劉亞主持黨委、政府全面工作,他基本上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在全鄉的脫貧攻堅、大氣污染防治、美麗鄉村建設、重點工程建設等中心工作中,天天都忙得不可開交,現在又突發疫情,他能不感到山大的壓力嗎?如何破解壓力,帶領全鄉干部群眾打贏打勝這場艱險的疫情阻擊戰呢?必須加油再加油,加壓再加壓,促進再促進。
2月13日傍晚時分,原本晴朗的天空頓時烏云壓頂。曹集鄉政府大院內站滿了佩戴黨徽、口罩、紅袖章的人,像一株株勁松挺立在烏云下。劉亞及班子領導齊刷刷地站在一起,現場莊嚴而肅穆。這是曹集鄉正在舉行莊嚴的授戰旗儀式。
“圍點阻源”戰術,曹東這個“點”圍住了,可以說連一只鳥也別想飛進去,牢固得像鐵桶一般。如何阻源呢?劉亞叫鄉黨政辦工作人員制作了28面疫情防控戰旗,由班子領導分別授予各村(居)支部書。一霎時,鄉政府大院內戰旗獵獵,迎風招展,在烏云下更顯奪目。
一場更加艱苦的疫情阻擊戰打響了……
發動群眾
省作協會員、縣作協副主席、曹集鄉政府干部陳承杰在一篇散文中形象地描述道:“在微信朋友圈里我發現全國已經掀起轟轟烈烈的抗擊疫情高潮,千千萬萬的逆行者直奔武漢;我們也把群眾發動了起來,好多村民自發在村口增設卡點,值守防控。據鄉抗擊疫情工作簡報顯示,全鄉群眾自發捐款捐物者達1800多人次,捐款捐物高達數十萬元……當我在視頻中看到,金樓村兩位80多歲的貧困戶周書美、孫翠萍老人,用毛巾緊緊包住頭臉,提著方便面和牛奶,步履蹣跚著到卡點看望慰問值守人員時,我不禁熱淚盈眶,幾近哽咽。他們的行動給了我強大的信心和力量。”
這就是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曹集鄉干部群眾萬眾一心戰疫情的真實畫面,既催人淚下,又激動人心。
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只有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才能取得疫情阻擊戰的最后勝利。
2月2日,曹集鄉抗擊疫情的戰爭打得既慘烈又悲壯,到了緊急關口。前方的補給和防護設施供應短缺,怎么辦?曹集鄉黨委政府立即組織召開由全體班子領導、全體鄉干部及各村(居)支部書記、主任參加的為抗擊疫情捐款的現場會。鄉長劉亞發表簡短的動員講話之后,帶頭捐款。人大主席吳中原,黨委副書記郭繼東、王坤,紀檢書記劉新軍,組委劉子涵,宣委程元偉,黨委秘書王同杰等全體班子領導帶頭捐款。頓時,整個捐款現場會沸騰起來了,鄉村干部踴躍捐款,為抗擊疫情奉獻愛心。
一石激起千層浪。各行政村(居委會)也迅速行動,連夜召開不同形式的為抗擊疫情捐款捐物的會議。
前方抗疫,號角聲聲;后方援助,熱血沸騰。經濟能人行動起來了,群眾發動起來了,全鄉干部群眾一條心,為抗擊疫情涌動著一股又一股愛心浪潮,上至八九十歲的耄耋老人,下到五六歲的稚童,傾其所有,趕到防控卡點第一線看望慰問,用赤子之情奏響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愛黨愛國主旋律。
2月10日上午,曹集鄉羅樓村經濟能人王參觀,拉著100件棗糕、糯米麻花及手撕面包等慰問品,冒著料峭春寒送到鄉政府。曹西村在蘇州辦學的司寶華情系家鄉,捐款3000元。吳新圓捐贈200件慰問品;愛心人士崔建波捐5000元;李文博捐5000元;齊殿領捐款5000元;李永峰捐款5000元。
彭樓村村民朱新露把2萬元積蓄捐出來。更讓人感動的是,東靳莊村殘疾人李姓保經濟極為拮據,聽說疫情蔓延,國家和人民有難,立即柱著拐杖來到防控卡點捐出200元,他認真地對支部書記鹿合連說:“鹿書記,我身體不好,不能和你們一樣在防控第一線阻擊疫情,這是我的一點心意……”在場的黨員干部目送李姓保離去的背影無不動容,熱淚模糊了雙眼。
周書美、孫翠萍兩位老人,都是金樓村貧困戶,已80歲高齡,經常念叨著共產黨的好、鄉村干部幫助她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聽說疫情橫行、國家有難,別提心里有多難受了。兩位老人一商量,決定去卡點看望慰問在一線戰“疫”的鄉村干部。在廣播里經常聽到,要求人人戴口罩,可是沒有口罩怎么辦?她倆只好用圍巾把頭和臉嚴嚴地圍住,帶著慰問品蹣跚著向村頭的卡點挪去。在卡點值守的村支部書記劉俊華發現來人,就上前勸返。兩位老人笑著說:“我們不出村,是來看大家的,你們天天在這里值守多辛苦啊,這是我倆的一點心意。”說著,把方便面、面包等食物放在帳篷里。劉俊華說啥也不愿意收,周淑美、孫翠萍老人抓住劉俊華的手,激動地說:“劉書記,你們干部為了俺操碎了心,俺倆表達表達心意不應該嗎?”
孫莊村一位正在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孫浩琪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卡點,把春節期間攢的壓歲錢毫無保留地拿出來,支援在防控卡點第一線與疫情殊死搏斗的基層干部、醫務人員和公安干警。
他們捐的不僅僅是錢和慰問品,更是一顆火熱赤城的心啊。有這樣的人民群眾作堅強的后盾,山能搬,海能移啊!
捐款捐物的群眾太多太多了,俯拾皆是,不勝枚舉。房三高捐款捐物,把曹集鄉捐款抗疫推向高潮。
房三高是曹集鄉東環居委會的支部書記、縣政協委員。由于他自小就雙腿殘疾,只好架著雙拐,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為村里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疫情暴發蔓延以來,房三高架著雙拐和同志們一樣不分晝夜地奮戰在防控第一線,吃住在卡點上,多次為卡點值守人員提供資金及生活、防護物資。他通過天氣預報了解到,最近幾天內天氣突變,甚至有雨雪。心里暗想:在這樣惡劣的氣候環境下,怎么能叫全鄉沖鋒陷陣在防控第一線的干部群眾吃好穿暖呢?他立即跟鄉長劉亞電話聯系表達自己的憂慮和想法,并馬上付諸行動。
2月13日下午4點許,陰云密布,陣陣寒風殘酷地橫掃栗城大地。房三高急如風火地把2萬元現金及價值3萬多元的230件棉大衣送到曹集鄉政府。鄉政府為他舉辦了一個簡單卻隆重的捐款儀式。黨委副書記、鄉長劉亞動情地說:“同志們,房書記本來就是一位殘疾人,但是他心里想的是國家,是群眾,是奮戰在防控第一線的鄉村干部,天氣馬上變得更冷,氣候更加惡劣,他及時捐款捐物,真是雪中送炭啊。我代表鄉黨委、鄉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
劉鄉長話音剛落下,一陣雷鳴般的掌聲乍起,久久回蕩在鄉政府大院上空。
被命名為全國文明村鎮的曹集鄉,黨員干部覺悟高,農民兄弟也不差。在黨組織的感召和帶動下,群眾戰“疫”熱情空前高漲,請戰書雪片一樣飛到各村(居)黨支部。在各個自然村、各類住宅小區都形成了戶戶參與、主動隔離、群防群控、自防自控的格局,把這場戰“疫”演變成一場波瀾壯闊的人民阻擊戰。
曹集鄉群眾都有這樣一個共識:宅在家里不出門,不聚在一塊閑聊就是為國家作貢獻。許多婚期中的男女青年為了共同阻擊疫情,推遲婚禮,婚事簡辦,表現出了高漲的愛國情懷。
2月4日,農歷正月十一,這是一個好日子。曹集鄉練莊村鄒莊西組青年倪獻彪的婚禮在悄悄地進行,一位前來賀喜的親人都沒有,更沒有氣派的車隊,槍響嗩吶。當天,新郎倌在家簡單地扎了花車,一個人開車去北嶺鎮孫營村把新娘接回家。
無獨有偶。正月十一,也是金樓村青年劉掂的大喜的日子,他和倪獻彪一樣,舉辦了一個沒有車隊、沒有槍響、沒有親人到場祝賀的簡單婚禮。當鄉村干部豎起大拇指夸他做的對時,他詼諧地說:“婚禮尤重要,愛情價更高。若為戰疫情,二者皆可拋。”
劉亞動情地說,群眾最質樸善良,最可敬可愛,有廣大群眾做后盾,曹集鄉一定能取得疫情阻擊戰的最后勝利。
尾聲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在曹集鄉阻擊疫情第一線采訪,筆者始終被感動著,被平凡人的不平凡事震撼著,噙著滾燙的淚水寫作。清明已至,櫻花盛開,壽閣生輝,萬象更新。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的引領下,曹集鄉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鄉干部群眾,初心永不忘,使命扛上肩,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眾志成城,創造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