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懷英 原丹奇 李璐 向敏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紅利的釋放,使得一大批新創農業企業應運而生。由于農業本身的“弱質性”以及新創農業企業“新進入劣勢”,導致新創農業企業的存活率普遍較低,面臨嚴峻的生存壓力,企業家不同的行為特質和決策戰略對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構建以創業導向為中介變量,環境不確定性為調節變量,企業家精神對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的影響機制理論模型以及企業家精神、創業導向、環境不確定性、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的理論模型,以186家新創農業企業的調查數據為基礎,利用AMOS軟件和SPSS軟件對上述模型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表明,我國新創農業企業的企業家精神可以從4個維度進行分析,包括創新精神、冒險精神、開創精神以及合作精神;企業家精神對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具有正向相關影響;創業導向對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的影響是部分中介效應;環境不確定性對企業家精神和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起到負向調節作用。本研究對新創農業企業發展戰略的確定和政府扶持政策的出臺具有有益借鑒。
關鍵詞:企業家精神;創業導向;環境不確定性;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中介效應;調節作用;影響機制
中圖分類號: F32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0)10-0312-10
收稿日期:2020-02-14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7150310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編號:20XJC10003);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編號:18YBA358);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項目(編號:XSP18YBC344)。
作者簡介:張懷英(1980—),女,湖南衡陽人,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創業管理研究。E-mail:jhjyj2009@163.com。
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尤其是十九大以后關于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和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巨大政策引力,使得農業領域的創業活動異?;钴S。一些大資本紛紛進軍農業,不僅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等眾多實力企業躍身農業產業,阿里巴巴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網易公司、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等眾多地產企業也紛紛加入其中,而褚橙、柳桃、潘蘋果更是一度成為引領新創企業發展的風向標,當眾多傳統農業企業還在抱怨“農業不賺錢”之時,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已悄然孕育著蓬勃生機,各路財富新貴和資本大佬已經悄然侵入。新創農業企業的崛起已是必然之勢,但是農業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弱質性”,在各農業企業的成長初期,其所面臨的生存環境以及生存要素大致相同的情況下,各企業之間的決策和戰略走向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性因素,這就取決于各企業不同的企業家精神。本研究基于新創農業企業的產生和發展,探究新創農業企業的企業家精神對企業成長性績效的影響機制,分析新創農業企業在既有環境優勢又有敵對環境情況下企業績效的變化情況,致力于為企業的長治久安尋求保障。以新創農業企業為分析對象,將創業導向和環境不確定性引入到企業家精神和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中去,深入探討這四者之間的影響機制,以期為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和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
1 核心概念的內涵與維度界定
學術界有關企業家精神的探討經歷了一個由微觀個體到宏觀群體研究的過程,最初的研究聚焦于單個企業創業者,重點分析企業家個體具備的獨特認知能力、資源獲取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隨著理論和實踐認識的不斷深入,人們開始關注成功企業家應具備的共性特質,因而研究重點開始轉移到企業家群體精神這一相對宏觀的維度。國外對企業家精神的研究核心主要集中在創新創業初期有關新產品研發、組織溝通、市場進入、風險應對等方面的行動和戰略,并認為企業家精神有助于讓企業、企業家和員工獲得持續的動力、激情以及對發展形勢作出正確判斷,而這些有助于提升企業行動和戰略正確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ahra,他認為企業家精神是企業冒險以及創新活動的總和,這種精神在組織發展過程中會持續釋放出積極效果,有助于企業的創新、創業以及戰略更新[1]。國內學者張玉利等將企業家精神看成是企業家行為,尤其是創業行為的外在體現,即一種具象的行動在意識和精神層面的外化[2]。陳衛東等認為,企業家精神的普遍特征是具有創新和變革的意識,風險承擔的能力,發現機會的能力,強烈的使命感和事業心,良好的溝通、組織、領導與經營管理能力,且社會政策、文化水平、制度環境等有利于企業家精神的發展[3]。綜上,企業家精神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主要發展動力,企業家精神是企業活動的動力源泉,有效的企業家精神對企業的績效能產生積極作用。
創業導向被看作在現今動蕩和極具活力的商業環境中尋求成功企業的先決條件,反映出企業追求創業行為的承諾、能力和抱負。在創業領域,很多研究結果表明創業導向能夠對新創企業的績效有顯著影響,創業導向的重要意義在于它體現的是一種企業層面的戰略姿態,能夠反映企業在戰略制定和執行過程中是否具有創新精神和長遠發展的戰略目光,對新創企業的績效起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梢?,創業導向是企業家為完成企業使命、實現企業愿景、創造持續的企業市場競爭優勢而進行的具有創新性、風險承擔性、超前行動性等行為。
所有企業都在不同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環境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環境的不確定性對于不同的企業而言,既可能是機會,也可能是挑戰。環境是獨立于企業之外的不可控因素,是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銷售能夠產生各種影響的主要外生變量。Duncan認為,環境不確定性是組織在進行決策時對于與決策相關信息的缺失,從而導致不能準確預測結果[4];Dess等將環境不確定性的特征總結為3個方面,即寬松性、動態性和復雜性;Child認為,環境復雜性因組織活動的不同而產生差異,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不自由性、變化性以及復雜性3個方面[5]。本研究綜合考慮政府對新創農業企業的大力支持程度以及新創農業企業面臨的激烈競爭的現狀,將環境不確定性劃分為環境敵對性和環境友好性。
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與普通成熟企業的績效有所區別,一般企業的績效通常僅著眼于當前的財務狀況,是相對靜態的評價指標,而企業的成長性績效是組織績效的維度之一[6],更注重企業的成長過程,偏向于動態的評價過程,選用的指標為動態指標。大部分學者均認為企業的成長性績效應當包括員工增長、銷售增長、市場份額增長等3個指標,Melnyk等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新經營場所增長、顧客數量增長來衡量企業的成長性績效[7];Robinson認為,應該增加市場份額來反映新創企業的績效[8];Drucher又增加了現金流、流動比率等指標[9],國內學者周思偉根據新創企業的特征提出由運營績效、生存績效和滿意績效構成的三維多元化評價體系,每個維度下的具體指標選取又分主觀指標和客觀指標[10];耿新等分別從創新績效和經營成長績效2個維度選取新業務開發量、市場份額、新業務銷售收入占銷售總收入比重、銷售總額、新業務數量占企業業務總數比例、公司盈利狀況、員工數量變化、公司整體競爭能力等8個測項用于測度新創企業績效[11]。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也越來越關注農業的生態功能和社會效應,因為農業企業和生態的關系休戚相關,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所以殷曉臣等在評價農業企業績效的指標體系中又增加了2個定性指標,即生態功能和社會效應[12]。本研究選取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利潤總額增長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總資產增長率、市場占有率、產品合格率、準時交貨率、新產品開發速度、對環保的投入、吸納農村員工數量等10個指標來測量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
2 模型構建與研究假設
2.1 模型的構建
基于對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企業家精神、創業導向、環境不確定性理論的綜合考慮,對各新創農業企業的內涵及特征作出準確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討,并從新創農業企業的企業家精神著手,將企業家精神分成4個主要維度,以創業導向為中介變量,環境不確定性為調節變量去探討企業家精神對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的影響機制及路徑模式,通過提出相關假設,分析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的影響因素。由上述3個假設即可以構建本研究的相關概念模型(圖1)。
根據本研究假設及模型構念,考慮新創農業企業的企業家精神、創業導向、環境不確定性以及企業的成長性績效之間的關系,運用軟件AMOS 22對上述模型構念進行進一步分析,以判斷并測度出企
業家精神與企業成長性績效的關系,以及創業導向在上述過程中的中介作用,對于環境不確定性在其中的調節作用將通過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故無法在以下路徑模型圖中體現(圖2)。
內因潛變量有企業家精神η1、創業導向η2、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η3;企業家精神包括4個內因潛變量,分別是創新精神η11、冒險精神η12、開創精神η13、合作精神η14。創新精神包括3個內因觀測變量,分別為Y1、Y2、Y3;冒險精神包括3個內因觀測變量,包括Y4、Y5、Y6;開創精神包括2個內因觀測變量,分別是Y7、Y8;合作精神包括3個內因觀測變量,分別是Y9、Y10、Y11。創新導向包括3個內因觀測變量,分別是創新性Y12、風險承擔性Y13、超前行動能力Y14;企業的成長性績效包括10個內因觀測變量,分別是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Y15、利潤總額增長率Y16、應收賬款周轉率Y17、總資產增長率Y18、市場占有率Y19、產品合格率Y20、準時交貨率Y21、新產品開發速度Y22、對環保的投入Y23、吸納農村員工數量Y24;ε1,ε2,…,ε31分別表示24個內因觀測變量和7個內因潛變量的的誤差項。為便于后續對環境不確定性的調節效應測度,將外因潛變量--環境不確定性因素設為ξ,其對應的2個外因觀測變量分別為環境的優待性X1、環境的敵對性X2,δ1、δ2表示這2個外因觀測變量的誤差項。
2.2 研究假設的提出
2.2.1 企業家精神對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的影響分析 企業家精神是新創農業企業能否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生存下來的關鍵因素,是新創農業企業是否具有強大競爭力的重要影響因素。由于農業本身的“弱質性”,新創農業企業往往面臨比較明顯的新進入劣勢,很難從自身所擁有的資源中獲取競爭優勢,從而面臨很大的生存壓力和成長阻力。因此,在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過程中,企業的領導者們首先應該發揮自己企業家精神的帶頭作用,用企業家精神的作用帶領全部員工克服困難,獲得有價值的資源和信息、識別和開發潛在市場,從而使新創企業的績效不斷提升[9]。因此,企業家精神應該是一個內涵豐富且維度多元的綜合性概念,至少包括創新精神、冒險精神、開創精神、合作精神4個方面。首先,創新精神是企業家精神中最重要的一個維度,企業的成長過程都是從創新開始的,只有不斷地變革創新,才能在組織結構、管理模式、產品設計方面獲得“先人一步”的優勢,只有這種持續的質疑和不斷的突破才能讓企業在紛繁復雜的商業世界中獲得競爭先機。其次,冒險精神是企業成功的一個先決條件,現代商業社會競爭趨于白熱化,各種機遇和挑戰并存,只要有創新創業活動就會伴隨各種風險。再次,開創精神是企業成功的重要動力,這是一種對機遇、利潤和市場不斷追求的開拓、進取、嘗試和首創精神。具有開創精神的企業家往往同時具備冒險精神,他們會持續采取一系列積極的商業活動來進行市場滲透、設置壁壘、引領行業甚至操縱價格以獲取豐厚的利潤。最后,合作精神是一名優秀企業家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現代商業競爭不是單打獨斗,而是大兵團作戰,企業家無論能力多么卓越、精力多么充沛,都不可能僅憑一己之力完成商業活動的所有環節。企業家一方面通過擘畫共同愿景和身體力行在企業中樹立起行為標桿,培育良好的企業文化,引導下屬朝著共同的目標奮力前行,另一方面還要通過有效的合作與分工、集權與放權來培養團隊與合作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充分調動企業上下的積極性,真正做到人盡其責、物盡其用。
綜上,企業家精神對新創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正向作用,且企業家精神對企業績效的生存和發展的作用和意義都有顯著影響。因此提出以下假設:H1,企業家精神對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有正向影響。H1a,企業家精神的創新性對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有正向影響;H1b,企業家精神的冒險精神對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有正向影響;H1c,企業家精神的開創性對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有正向影響;H1d,企業家精神的團結合作性對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有正向影響。
2.2.2 創業導向的中介作用 創業活動在提升企業競爭力方面有顯著的重要作用。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在國家不斷提倡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背景下,各種新創農業企業應運而生,不同商品也不斷涌現出來,產品的更新換代也逐漸加速,企業若僅通過原有固定不變的產品,則很難在當今市場站穩腳跟,持續生存和發展。無論企業處在哪個階段,都須要不斷尋求商業機會和市場機遇,創業導向都可以幫助企業實現不斷更新的目標,從而更加有效地提高企業績效。由于農業是我國的第一產業,很多傳統的農業企業已經相對過時,盈利不足,只有一些大的農業龍頭企業還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一些小的農業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沒有創新,跟不上時代步伐,已經被市場淘汰。所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企業家自身的創業導向會直接導致企業的創新活動以及創新氛圍,將直接影響企業的成功與失敗[10]。
本研究將創業導向分為3個維度,包括創新性、風險承擔性、超前行動性。首先,創新性是指企業在創新創業活動中引入和變革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新理念的意愿。其次,風險承擔性是企業在可控范圍內能夠且愿意承擔可能的風險和失敗的程度,一般而言,風險與利潤是相伴相生的,風險越大,則產生的收益也可能越高,企業獲利則會越多。最后,超前行動性即所謂的“先發優勢”,這是一種重要的前瞻性商業能力,它能讓企業具有洞察機遇與風險的“先知先覺”的能力,企業據此可以有效識別機會、掌握動態、甄別消費者,進而準確預測市場變化并獲取超額利潤。
綜上,創業導向和企業績效之間存在正向的相關關系,由此提出以下假設:H2,創業導向在企業家精神和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之間起中介作用。H2a,企業家精神對創業導向有正向影響;H2b,創業導向對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有正向相關影響;H2c,企業家精神通過創業導向的中介作用對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有正向相關影響。
2.3 環境不確定性的調節作用
十八大以來,國家針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同時隨著改革紅利的不斷釋放,農業企業發展外部環境進一步優化,這使得新創農業企業發展形勢一片大好,但同時也造成了市場競爭相對激烈,給這些處于初創階段相對稚嫩的企業帶來了顯著的生存壓力[11]。因此,環境不確定性在企業家精神與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關系中起著調節作用,而環境的不確定性可以從2個維度來劃分,一是環境的優勢,即政府政策的優待性,二是環境的敵對性。
綜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設H3:環境不確定性在企業家精神對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的影響關系中起調節作用。
2.4 研究變量的測量
本研究將企業家精神作為自變量,參考Covin等對企業家精神的維度劃分[15],在“創新、開創、冒險”3個方面進行考慮延伸,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企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團結性,只有團隊具有良好的團結性,企業家能夠號召企業員工共同努力,才能創造出更好的企業績效。綜合考慮新創農業企業的特征以及環境背景,將新創農業企業的企業家精神劃分為4個維度,分別是創新性、冒險精神、開創性、團結性。將創業導向作為中介變量并參考Miller設計的題項[16],將創業導向劃分為創新性、風險承擔性和超前行動性。將創業導向分為3個維度、3個問項進行測量,將環境不確定性作為調節變量,原因在于企業家精神和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極易受到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影響,很多研究成果均認為環境的敵對性和動態性是環境不確定性的2個維度,這也是當今企業面臨外部條件的2個重要方面??紤]到當今新創農業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國家政策對于新創農業企業的成立有相當的政策優惠和扶持力度,這對新創農業企業的發展具有明顯的外部友好性;但同時也推動了大量新創農業企業紛紛涌現,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敵對性及不確定因素。因此,整合考慮當今的環境形勢,本研究將環境不確定性分為2個維度、2個問項進行考慮。將企業的成長性績效作為因變量,在充分認識新創農業企業成長特點的基礎上,多選用增長率等指標來體現成長性特征,結合Robinson等學者的研究成果[17],最終選擇10個指標來構成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的評價量表(表1)。
3 實證研究與驗證
3.1 問卷的設計與回收
本研究調查樣本企業均為2010年以來新成立的新創農業企業。基于個人的社會關系、協會等選取一些新創農業企業作為樣本,對他們進行實地問卷調查,并借助他們對同行業的新創農業企業再進行問卷調查,借助個人關系等發放問卷的調查形式既有實地調查,又有電子郵箱發放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190份問卷,其中回收的有效問卷為18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7.89%。新創農業企業分布特征如表2所示。本研究問卷采用Likert量表計分方法進行統計,被調查對象在填寫調查問卷時,須對每個調查問項進行相應的打分,1表示“非常不同意”或者“非常差”,5表示“非常同意”或“非常好”。
3.2 信度和效度檢驗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條件,效度則是調查問卷的首要條件,信度及效度檢驗能夠影響成果質量[7]。本研究主要采用克朗巴哈系數(Cronbachs α)法進行信度檢驗(表3)。效度主要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驗證收斂效度,在進行因子分析前一般采用KMO(Kaiser-Meyer-Olkin)檢驗和巴特利特球形檢驗(Bartlett test)(表4)。采用AMOS 22.0軟件對各因素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以驗證區別效度,分析實際測量數據與理論構架的適配程度。先驗證各因子的擬合程度,用擬合優度的卡方檢驗(χ2/df)、調整擬合優度指數(AGFI)、擬合優度指數(GFI)、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正規擬合指數(NFI)、比較擬合指數(CFI)、增量擬合指數(IFI)等作為本研究對問卷調查擬合度的衡量指標,一般情況下,如果χ2/df<3或AGFI、GFI、NFI、CFI、IFI均大于0.9或RMSEA<0.08,則表明模型的擬合程度好。各變量驗證性效度檢驗分析結果見表5。再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先檢驗組成信度CR,再檢驗平均變異數萃取量(AVE,AVE大于0.5則效果好,表6)。
采用SPSS軟件計算可知,企業家精神、創業導向、環境不確定性、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的Cronbachs α值分別為0.863、0.855、0.762、0.702,均大于0.7,全部變量的 Cronbachs α值為 0.895,表明各變量的可信度均屬于高可信度水平(表7)。
由表8可知,企業家精神、創業導向、企業的成長性績效、環境不確定性的KMO值均大于0.7,適合作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形檢驗的P值均小于0.01,說明數據呈球形分布,相關系數矩陣不是單位矩陣。由此可知,本模型中的各個變量均適合作因子分析。
由表9可知,所有變量可以分為7個因子、26個問項,分別為創新精神、冒險精神、開創精神、合作精神、創業導向、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和環境不確定性,所有因子載荷值均大于0.5,且累計方差貢獻率為68.49%,具有較強的解釋性。
由表5可知,χ2/dy為1.497<3,AGFI、GFI、NFI、CFI、IFI均大于0.9,RMSEA小于0.08,均達到擬合標準,說明該模型的擬合效果好。由表6可知,
各變量的組成信度CR均大于0.7,平均變異萃取值AVE均大于0.5,均符合收斂效度的測度標準,擬合程度在理想范圍內,說明本研究的量表構建良好。
3.3 相關性分析
在驗證企業家精神、創業導向、環境不確定性、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的相關關系之前,先使用SPSS 22.0中Pearson相關分析法對創新精神、冒險精神、開創精神、合作精神、環境不確定性、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進行相關性分析,進一步觀察各個變量之間相關關系是否顯著,研究變量之間的密切關聯程度。結果表明,創新精神、冒險精神、開創精神、合作精神和企業家精神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 0.870、0.828、0.785、0.826,企業家精神的4個維度之間的相關系數也存在正向相關關系,企業家精神、創業導向和企業家精神之間也存在正向相關關系,顯著性水平均為0.000,說明企業家精神的培養有利于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的提高,創業導向的建立對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也有正向相關關系。相關關系的分析結果初步驗證了部分假設,探索變量間的具體關系還須作進一步分析。
3.4 企業家精神、創業導向和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的關系
3.4.1 企業家精神和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的關系 首先僅研究企業家精神和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之間的關系,以驗證“假設1”的合理性。綜上文獻綜述建立兩者之間的概念模型,并建立相關的假設,經過測試發現模型擬合程度較高,通過了檢驗。本研究以企業家精神η1為自變量,將自變量分為創新精神η11、冒險精神η12、開創精神η13和合作精神η14,以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為因變量,通過AMOS 22.0軟件計算可知,路徑系數均大于0.5,P值均為0.000,效果顯著,所以“假設H1”成立(表10)。
3.4.2 中介變量的驗證 將創業導向加入模型來研究企業家精神,在創業導向的作用下對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的影響路徑驗證“假設H2”的合理性(表11)。
對企業家精神、創業導向和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作回歸分析,運用SPSS 22.0統計軟件用三步回歸檢驗法檢驗創業導向在企業家精神與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的中介效應。首先,對自變量企業家精神和中介變量創業導向之間作回歸分析;其次,對自變量企業家精神和因變量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之間作回歸分析;最后,對自變量企業家精神、中介變量創業導向和因變量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之間作回歸分析(表12至表14)。
由檢測結果來看,所有變量回歸結果中P值=0.000,效果顯著。表14中自變量和中介變量對因變量的估計系數小于表13中自變量對因變量的估計系數。所以,本研究中介變量創業導向對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的影響是部分中介效應。
3.4.3 調節變量的檢驗 通過SPSS 22.0驗證環境不確定性的調節作用,首先得到自變量企業家精神、調節變量環境不確定性以及因變量新創農業企業成長性績效的平均數,再得到自變量和調節變量平均數的乘積作為交互項,并將這些數據作中心化和標準化處理,再帶入回歸方程進行分析,根據測試得到交互項調整R2的P值0.041<0.05,符合調節變量的條件(表15)。根據調節變量的驗證結果可以得出回歸方程:η3=-0.996-0.145×η1×(ξ×η1)。其中:η3表示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η1表示企業家精神;ξ×η1表示交互項。結果表明, 環境不確定性對企業家精神和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存在調節效應,且存在負向調節效應,即外界環境的不確定性越大,企業家精神通過創業導向對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的影響越大,因此假設H3成立。
4 結論與啟示
本研究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面對新創農業企業不斷興起但存活率卻不高的現實境遇下,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回顧分析,并對全國范圍內186家新創農業企業進行問卷調查并收集數據,分析了新創農業企業的企業家精神、創業導向、環境不確定性以及企業的成長性績效的相關關系,得到以下結論和管理啟示。
4.1 新創農業企業的企業家精神主要包括了創新精神、冒險精神、開創精神、合作精神
首先,農業是我國的第一產業,傳統的生產方式或銷售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因此,創新是農業企業在現代激烈市場競爭中生存的首要法則,因而企業家精神中排在首位的非創新精神莫屬。其次,冒險精神也是新創農業企業企業家精神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企業進行創新活動研究出新的創新成果或遇到瞬息萬變的市場機會,企業家要能夠抓住時機,敢于將想法付諸實際行動。再次,各新創農業企業的企業家要隨時關注同行業其他競爭對手的相關近況及發展動態,及時根據競爭對手的決策修改自己的發展方式及戰略方向,積極進取,不斷開拓企業發展空間。最后,企業家開創事業不能靠自己單打獨斗,更不能一味通過正式的威權體制進行企業管理。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格魅力,通過企業文化感染、使命引領、愿景規劃形成良好的團隊氛圍和合作精神。
4.2 企業家精神對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具有正向相關影響
對于普遍缺乏生產經營核心要素的新創農業企業而言,企業家精神的強弱決定了企業成長性績效的強弱。企業家精神越強,創新精神、冒險精神、開創精神以及合作精神越強,由此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多發展的動力和機遇,因而企業的成長性績效越顯著。
4.3 企業家精神通過創業導向正向影響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
創業導向是企業家為實現企業愿景而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包括企業的創新活動、風險承擔性和超前行動能力,企業的創新行為越多、創新氛圍越強烈,得到的創新成果越多,則企業的創新能力越強,企業的成長性績效越高。企業的創新產品投入市場,勢必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新創農業企業的風險承擔性越強,企業的成長性績效則越強。企業的行動能力越強、越超前,產品投入市場的時間就越早,則越能盡早進入市場,占據一定的市場地位,贏得品牌先機。所以,企業的超前行動能力越強,企業的成長性績效越強。
4.4 環境不確定性對企業家精神和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具有負向調節作用
政府連續出臺的一系列支持政策,使得新創農業企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吸引了大量資本紛紛進入農業領域,進一步加劇了新創農業企業之間的競爭,尤其對于那些中小企業而言,所面臨的生產和發展壓力更為顯著,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創農業企業整體的存活率。這種環境的敵對性對于企業的成長性績效具有負向影響作用,且這種環境的敵對性相對于環境的優待性更加明顯。所以,整個環境對于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是一種負相關影響,環境的不確定性越強,新創農業企業的成長性績效則越弱。
參考文獻:
[1]Zahra S A.Environment,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a taxonomic approach[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3,8(4):319-340.
[2]張玉利,薛紅志,楊 俊.論創業研究的學科發展及其對管理理論的挑戰[J]. 外國經濟與管理,2007,29(1):1-9,24.
[3]陳衛東,衛維平.企業家精神與企業績效關系的結構方程建模[J]. 系統工程學報,2010,25(2):171-176.
[4]Duncan R B.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 and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72,17(3):313-327.
[5]Child J.Structural choice in the analysis of action,structure,organizations and environment:retrospect and prospect[J]. Organizations Studies,1997,18(1):43-76.
[6]謝 眾,張 杰.營商環境、企業家精神與實體企業績效——基于上市公司數據的經驗證據[J]. 工業技術經濟,2019(5):89-96.
[7]Melnyk S A,Bititci U,Platts K,et al. I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fit for the future?[J].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14,25(2):173-186.
[8]Robinson M,Last M D. A basic model of performance-based budgeting[M].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2009.
[9]周思偉.基于互動和過程視角的創業研究[D]. 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0.
[10]耿 新,于林平,趙 莉.企業家社會資本、動態能力與創新績效的關系研究——以小型科技企業為例[J]. 經濟與管理評論,2013(2):70-75.
[11]殷曉臣,王傳軍.農業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權重計算[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1):70-72.
[12]王 霞,開燕華,曾 鋮,等. 企業家精神動態變化評價——來自北京、上海和天津的對比研究[J]. 經濟體制改革,2017(6):131-138.
[13]張紅宇.做大做強中國農業 企業家義不容辭[J]. 農經,2017(1):22-27.
[14]林家寶,李 婷,魯耀斌.環境不確定性下農產品電子商務能力對企業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 商業經濟與管理,2018(9):64-75.
[15]Covin J G,Garrett R P,Kuratko D F,et al. Value proposition evolu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nal corporate venture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5,30(5):749-774.
[16]Certo S T,Miller T. Social entrepreneurship:key issues and concepts[J]. Business Horizons,2008,51(4):267-271.
[17]Robinson K L,Dassie W,Christy R D. Entrepreneurship and small business development as a rural development strategy[J]. Empowering Rural Communities Through Entrepreneurship,2004,2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