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疫情;情緒;調節;心理輔導;活動設計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32-0069-03
【作者簡介】張弘,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中學(江蘇蘇州,215021)教師。
【設計理念】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改變了學生以往的學習節奏和學習方式,繁多的線上課程、網絡資源以及對疫情的擔憂等,增加了他們對學業和未來的不確定感以及無力感,容易產生迷茫、沮喪、孤獨、憤怒等情緒。較之低年級學生,高中學生的情緒表達趨于理性,情緒的表露帶有內隱的特點。基于此,本節課引導學生回憶疫情期間的關鍵性事件,用繪畫的形式幫助學生表達內心的情緒和想法,釋放自己的情緒壓力。通過梳理事件中的情緒,探討情緒的意義和調節方法,為新學期賦能。
【活動目標】
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學生的情緒狀態,引導學生覺察并釋放情緒壓力;理解情緒的雙重意義,掌握調節情緒的方法;激活學生的積極情緒,引導學生積極應對挑戰,增強信心。
【活動過程】
一、團體暖身階段:情緒播報
教師:同學們,我們來玩個叫“情緒播報”的游戲。當我提到“晴天”時,你們要將雙手在頭頂上方圍成圓,做出快樂的表情;當我說“多云”時,雙手交叉移動,做出舒暢的表情;當我說“陰天”時,雙手交叉在胸前,做出低落的表情;當我說“雷雨”時,跺腳或拍腿,做出憤怒或恐懼的表情;當我說“小雨”時,彈動手指,你覺得小雨代表什么樣的情緒就打出合適的節奏,并做出相應的表情。
師生游戲。
教師:在演示“小雨”天氣時,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表情。看來,大家對同一種天氣有不一樣的情緒解讀。現在,請用相應的動作和表情展示你們近期的主要情緒,定格10秒鐘。
學生用肢體動作和表情展示他們近期的情緒狀態。
教師:在“情緒播報”活動中,我看到同學們有的緊皺眉頭,有的面帶微笑,有的嘴角下拉。情緒是一系列主觀體驗的統稱,是我們對客觀事物和主體需求之間關系的反映。情緒的種類繁多,但基本可以概括為快樂、哀傷、恐懼、憤怒四種情緒。快樂常常在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時,或緊張和焦慮的狀態解除后被激發;憤怒是由于需要得不到滿足或一再受到干擾而引起;悲傷的情緒往往因為失去喜愛的或有價值的東西而產生;恐懼的情緒會在無法擺脫危險情境,受到威脅時產生。在生活中,我們體驗到的情緒往往由多種情緒組合而成。就像剛剛有同學說,在得知疫情越來越嚴重后,產生了對學習的焦慮、對未來的恐懼、對自己不能幫忙的愧疚等復雜的情緒。
設計意圖:以“情緒播報”活動導入,活躍團體氛圍,激活團體動力。引出“情緒”這一主題的同時,了解學生近期的情緒狀態,以便在后續活動中有所側重地引導學生覺察情緒、理解情緒、接納情緒。
二、團體轉換階段:畫說“疫”情
教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引發的這場戰“疫”,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變化和挑戰。不斷延長的開學時間,“停課不停學”的線上課程改變了原有的學習方式和生活節奏。在這不尋常的寒假中,哪件事最令你難忘?你對這件事有什么樣的看法和感受?請同學們挑選彩色蠟筆,在A4紙上畫出自己的情緒,寫下情緒的關鍵詞和對此事的看法。
學生畫情緒。
教師:請同學們完成后在小組內討論分享,將組內比較有感觸的事情、對它的看法和情緒關鍵詞進行分類,這件事引發了你的焦慮還是令你感動呢?這件事與你的父母有關,還是與同伴或者陌生人有關呢?
學生活動并交流分享。
學生可能的回答:(1)我的情緒關鍵詞是厭煩、急躁,這個假期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和父母的關系,假期的延長增加了我們的相處時間,相處越久,爭吵越多。(2)我的情緒關鍵詞是恐懼、焦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性很強,我害怕家人感染,父母每次出門都讓我很擔心。長長的假期,我的學習效率不高,這也讓我很焦慮。(3)我的情緒關鍵詞是幸福、滿足。父母平時工作忙,家只不過是個住所。這次假期和父母一起閱讀、烘焙,我覺得很溫暖。(4)我的情緒關鍵詞是自豪、感動,因為醫護人員的堅守與奉獻,才有了我們居家學習的歲月靜好。
教師:從同學們的分享中,我聽到了大家對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知道了大家在這場疫情中的諸多情緒體驗,有開心、自豪、感動、安心、滿足等積極情緒,也有焦慮、恐懼、抑郁、愧疚、沮喪等消極情緒。這些情緒是我們面對突發事件時的正常反應,一般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緩解。輕度應激反應不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但我們需要看到情緒背后的意義,學會調整情緒狀態,為未來賦能。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以繪畫的形式表達內在的情緒,讓他們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獲得共情和支持,釋放出情緒壓力。教師也能夠從學生的分享中了解學生在意的事情,以及他們對這些事情的看法和情緒感受。
三、團體工作階段:情緒AB面
教師:請同學們思考剛才畫出的那些情緒的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并討論此刻你對這些事件的看法和收獲,填寫在表格(見下頁表1)中。
學生活動并交流分享。
學生可能的回答:(1)快樂讓我們身心放松,但有時候會降低我們的警惕性。(2)悲傷會讓我們變得消極,絕望,但悲傷有時也是一種力量,教會我們學會珍惜。(3)緊張、焦慮會給身體和心理帶來不適,但同時也讓我發現自己的不足。(4)恐懼容易使人逃避,對事情失去判斷力,但它也會保護我們遠離危險。
教師:是的,每種情緒都有它的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現在,同學們對寒假中發生的事情有了新的看法,你們之前認為的消極或積極的事情,此刻都轉化為對你有意義的部分。其實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附加在事情上的想法決定了我們的感受和行為,我們需要學會用一個替代性的、更具適應性的觀點來看待問題。
教師:除了改變對事情的看法,調整情緒狀態和行為,你還知道哪些調節情緒的方法呢?
學生可能的回答:跑步;聽舒緩的音樂;深呼吸;找同伴傾訴。
教師:我們還可以嘗試讓身體放松的方法。請同學們慢慢地深吸一口氣,讓氣體在腹部停留5秒左右,再慢慢呼出。在深呼吸的同時,專心想象氣體在你體內的循環情況,這種方法簡單易行,可以隨時隨地練習。當你無法自我調整時,要學會尋求社會支持,社會支持對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有重要的作用,支持可以來自家庭、老師、同伴以及心理熱線等。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情緒的雙重意義,學會接納情緒。同時,教會學生調節情緒的方法,從而應對未來挑戰。
四、團體結束階段:迎接挑戰,為自己賦能
播放視頻《武漢加油》。
教師:通過視頻,我們感受到了沉重、擔憂、驚慌和焦慮,更感受到了自豪、勇敢、愛和希望。每一次的危機都會讓我們成長,未來,我們仍然會遇到挑戰,請同學們思考本學期你可能會遇到的挑戰,在表格(見表2)中寫下你對挑戰的看法、情緒反應以及應對策略,并寫下你的情緒宣言。
表2 我的情緒宣言
學生活動并交流分享。
教師:從同學們的分享中看出,大家都能以積極的視角看待問題,面對未來的挑戰。新學期,新征程,讓我們重新按下播放鍵,為自己賦能,走向前方。
設計意圖:用《武漢加油》視頻激活學生的積極情緒,增強信心,通過對未來挑戰的預估和思考,讓學生逐步過渡到新學期的學習生活,為更好地迎接新學期的挑戰賦能。
【活動反思】
本節課從疫情后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活動設計層層遞進,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體驗、分享和感悟。活動有幾個亮點,一是對于情緒表達帶有內隱特點的高中學生,選擇繪畫的形式更能讓他們表達內心的情緒。二是每個環節都給了學生分享交流的時間,在生生互動中有很多故事和感動,筆者利用好課上生成的資源,啟發學生從問題中看到了積極的部分。三是引導學生預估新學期可能遇到的挑戰,為學生增加信心。在這個部分,學生分享了相似的擔憂,如擔心與同學的差距拉大,跟不上學習節奏,住宿生擔心失眠會影響學習等,各小組提出了他們對挑戰的看法和應對策略,將同伴分享轉化為面對未來挑戰的資源。
在實踐中有幾點需要注意:“情緒播報”暖身活動可以活躍團體氛圍,促進團體動力,但在活動中容易出現“混亂”的熱鬧局面,教師要說清楚活動要求,做好示范,引導學生真實地表現情緒。對于學生分享的內容要給予積極回應,做引導,不做評價。團體結束階段的分享時間需要多預留一些,讓學生充分地思考,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