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近日報道,江蘇常州一名五年級學生墜樓身亡,事發前在上作文課。學生習作及教師批改內容一經曝光,引發輿論熱議。學生在作文《三打白骨精讀后感》中得出結論——不要被偽善的表象蒙騙,孫悟空忠心耿耿常被冤枉,唐僧善良迂腐。而老師的評語是五個字——“傳遞正能量”。
反映了學生作文僵化的趨勢——學生墜樓悲劇真相,現在還難有定論。但此事讓公眾頗有共鳴的是,學生作文似乎確有僵化的趨勢。就拿老師批改的“傳遞正能量”來說,就頗有些不知所謂。郭沫若在《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寫的也是“人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小學五年級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出這些內容,不是理所當然嗎?
評價標準不應取決于教師好惡——這篇習作的觀點被完全否定,似乎在老師看來,與自己認知不符的觀點都是錯誤的。當作文評價標準取決于教師好惡,學生寫出來的也不是什么名著讀后感,無非是命題者意圖分析罷了。
應鼓勵學生發掘自己的觀點——作為教師,該做的不是告訴學生怎樣立意,而應當鼓勵學生發掘屬于學生自己的觀點角度。一千個人眼中的一千個哈姆雷特,能夠比較的,是誰的說法更加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因此,教師真正需要傳授學生的寫作技巧,是怎樣遣詞造句、謀篇布局,從而把思想清晰、準確、誠實地表達出來。(綜合《新京報》《南方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