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端梅



課例特色
STEM教育旨在培養未來卓越擔當人才,依賴于情感和思維交互的創造力,兼容不同學科和領域知識,激發學生專業層次的籌劃型實體思維。手機已成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而手機支架能夠讓手機使用更加方便。設計一個實用又好看的手機支架,是情感價值的體現。基于STEM課程設計的理念、PBL教學設計理論,結合筆者在海安市實驗小學對STEM課程的實踐情況,本課題以“設計手機支架”為小的切入點,以“調查一探索”循環、“設計-再設計”循環為理論支撐,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對設計流程和規范有初步體驗。
2.引導學生關注手機支架使用者的用戶體驗,提升用戶體驗質量。
3.從二維到三維,使學生虛無的想法、創意變成看得見的實體。
4.使學生在想象與創造的空間里實現飛一般的成長。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創新設計手機支架造型,實現多想法多用途的融合。
教學難點在Autodesk 123D Design中。使用相應指令完成建模設計。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提出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現有手機支架的優缺點并進行對比,為接下來的作品設計埋下了一顆種子,然后通過一些外界因素來讓這顆種子發芽。
2.師生角色扮演
教師當設計公司的老板,接到一個大額訂單,讓全班學生擔任設計師來設計一個獨一無二限量版的手機支架,從實用性、便攜性、外觀和使用材質考慮,采納的設計師將獲得豐厚的回報。學生容易接受這樣的情境,積極動手設計。
3.教師課中及時介入
手機支架為什么能支撐手機?是怎樣的原理?教師事先調查和查閱資料,向學生介紹設計的原理,對學生設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指導和分析,修補和改進學生原有知識結構,引導學生像設計師一樣思考,完成設計的第一步。
二、想法成形
學生通過頭腦風暴快速產生大量的點子,形成最終方案。學生的作品設計分為兩種類型:顏值型和功能型。學生設計的側重點不同,所呈現的手機支架的總體結構必然有所區別。顏值型的支架更注重外觀的設計,在實現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外觀上的設計更勝一籌,如圖1.
功能型的設計者在手機支架上大做文章,在支架附屬功能方面(如圖2),讓手機支架越來越智能化和綠色化:安上CIGS薄膜太陽能芯片的太陽能電池板,有陽光就能充電;加上手電筒,變成隨身攜帶的照明燈;加上自拍桿;加上無線感應智能快充,一放即充,方便快捷;設計成帶鏡子的小型錢包,讓手機支架更生活化;設計四個桿子,多處調節最終能夠達成想要的傾斜度;等等。
三、思維進階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如何在建模軟件中做出一模一樣的作品呢?需要在建模軟件里先畫出平面草圖、基本框架,再進行三維拉伸或扭曲。
根據學生的前期圖紙建模,我們發現很多學生的設計都是分段式的,這時候學生會自主地把整體分解為多個部分,分批建模,最后組裝。這也考驗了學生整體數據統計和分析能力,雖然是一個小的項目,卻也從各個角度和細節考驗著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會用筆在紙上記錄數據,確保每個部分最后組裝時能夠契合。
整個項目需要一些時間,先是設想,然后下筆、修改。教師只是一個旁觀者和適時的介入者,學生為主體,手機支架為主題,畫畫為技能,創意為主導,電腦操作為手段,建模軟件為工具,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項目本身的真實反饋,更是自己內心和心智的真實質變。
四、3D建橫
學生是天生的創造者,3D打印的設計軟件很多,我們選用的是Autodesk 123D Design,界面簡潔無冗余,操作也比較簡單,適合小學生接受新事物的心理過程,滿足了學生基礎操作的需求。學生使用該軟件容易上手,也容易產生共鳴。
畫草圖、拉伸、倒圓角、鏡像、陣列、偏移曲線、掃掠、合并組合……因為學生設計的作品樣式不同,形狀不同,所需要的操作指令不盡相同。具體的體系,具體的目標,學生有章可循,才能做出好的作品。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作品的框架,粗加工、深加工,再精雕細琢,將技術思維貫穿其中,以匠人之心做好每一件事。
基礎框架搭好后(如圖3),我們該如何像草圖設計的那樣做出類似或更好的作品呢?教師可引導學生加入工程設計的元素(如圖4)。如有的學生添加了裝杯子的圓孔,既能通過杯子等增加手機支架的重量,也能防止手機后翻;還有的學生給手機設計躺椅式的手機支架、筆筒式的手機支架等多功能的手機支架。教師鼓勵學生多搭建模型,通過生活中的原材料來豐富模型,把作品做得更細致完善。
教學反思
3D建模是作品呈現最重要的環節,尺寸是否匹配各種類型的手機,每個設計區域的尺寸是否貼合設計需要,能不能真正固定住手機,這些問題一直考驗著學生的思維。設計得再好看、再精致,會不會華而不實?最終手機支架的作用能不能體現出來,會不會最終淪為裝飾品,比如筆筒或玩具呢?
學生通過切片軟件Cura,轉換成3D打印機能夠真正識別和執行的數據文件,更重要的是對自己作品進行最終的修飾。有些學生建模時沒有考慮打印機能夠打印的實際長寬高,所以需要在切片軟件中進行相應的縮放和參數設置,這一部分顯得尤其重要。但是在這個項目中,我更多地關注了學生作品的設計樣式和新穎度,對作品尺寸關注得不多,導致學生最后不能成功地打印成品,要么太小,要么太大,需要進行二次修改和多次微調。
教學點評
蓋教育云者,固授人以學識、技能而使之能生存于世界也。僅以講求實用之知能者為限,亦猶實業教育也。PBL學習運用復雜、真實的生活項目,同時又與課程內容緊密相關,是促進和提供學習經驗的一種教學方法。3D打印作為智慧教育時代推動教育改革的重要利器進入小學生的課堂,如何開展活動,如何讓學生在項目化學習中得到能力培養和提升,開辟個性化學習空間,豐富課堂學習樣態,拓展創新智造形式,是我們一線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期待3D打印技術通過教育體現其作用,提升其價值,希望本研究能為今后的課程建設與研究提供一些小小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