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玲
當下不少教師認為,對學生最有效的教育就是讓學生實現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而班規就是促成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第一步。作為長期工作在教學一線的資深班主任,我深刻地認識到要想實現學生自主管理、教師輕松治班,班規是不可忽略的。每個學期初我都會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認真學習《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守則》,并針對班級中存在的問題制定班規。
一、科學整合,細化內容
班規的制定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心理和需要,根據學生所處年齡段的特點從守則中摘錄有關內容,并將內容細化,讓學生明確要求并理解履行。對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很難理解“愛黨愛國愛人民。了解黨史國情,珍視國家榮譽,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這一要求的深意,教師可以將要求調整為:“認識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同時讓他們認識到,愛國要落實到行動,學好普通話、寫好漢字、認真學習都是熱愛祖國的具體表現。三至六年級學生可以變更為定期學唱一支愛黨歌曲,觀看一部紅色影視劇并寫觀后感,了解黨史故事,引導學生奮發學習。立志報國。
又例如在倡導學生踐行低碳生活,保護生態文明的時候,要聯系日常生活提出具體要求,從學生的日常出發,將要求細化為愛惜花草樹木,節糧節水節電,愛惜學習用品。少用或堅持不用一次性用品,做好垃圾分類,堅持讓班規、守則上的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結合,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上。
操作性和便捷性較強的規則能讓學生迅速進入自我管理模式。同時。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有限的認知,他們記不住太多內容,因此班規內容不能太多,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合理調整,將適合的部分保留,超出學生當下理解范圍的部分直接簡化。
二、結合學情,合理制定
班規的考核標準不能過高,要考慮大多數的學生,要保證他們都能做到。學習完相應的守則后,我會進行問卷調查。讓學生如實填寫,哪些內容能認真做到,哪些基本做得到,哪些需要進一步努力,將學生需要進一步努力的部分整理出來,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富有針對[生的建議,擬定切實可行的班級公約,力求學習、紀律、勞動、衛生等均能涉及,沒有遺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創新性。班規制定后,并不意味著這一個學期就一成不變了,而是要根據學生的成長和不同問題的出現而稍作改動,完善獎罰機制,實現自主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統一,不能讓班規流于形式。
三、公平公正,多元評價
如何引導學生積極踐行班規呢?我采用多角度、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某些方面做得好,達到了班規的標準,學生即可在班主任及科任教師和值日生處領取小貼紙。每周五班隊活動課時對一周遵守班規的情況進行小結評比,結合學生的自評,綜合教師、家長、學生的互評,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構建和諧、民主的評價環境,保證評價的真實性、公平性,使人人都有評價的權利,為學生創設一個開放性的互動空間。鼓勵獲得貼紙較多的學生競爭上崗,擔任下一周自己喜歡的中隊服務崗位。如老師助理崗、安全管理崗、學習管理崗、衛生管理崗、圖書管理崗、路隊管理崗、板報宣傳崗等。晨檢員清點到校人數以及紅領巾的佩戴情況;晨讀小老師帶領大家開啟一天的學習生活;課間,安全檢查員巡視教室和操場,為隊員的安全保駕護航;老師小助理有條不紊地幫老師收發作業本;習慣引導員找違規的隊員談心:圖書管理員讓班級的圖書擺放有序;黑板報設計師如期更換板報;衛生管理員抽檢個人衛生,提醒同學們的儀容儀表……這樣“周周有評價,人人有機會”,讓學生在公開、公平、公正的評價中體味成長的快樂,并啟發學生對照評價標準進行認真的自我反思,明確學習與生活中的得與失,克服成長中的不利因素,及時自我完善。
在整個評價過程中,我們要認真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激發每一個學生的自律性,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小主人意識和服務精神,讓班規真正發揮作用。一旦這種方式上了軌道,班主任的工作也就輕松自如了。
在班級管理中,我們要開展多形式的活動,發揮班規的約束作用,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自尊心、上進心和自我成就感,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養成,實現師生共同進步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