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鈞
未來新科技會對人類有什么樣的影響?在科幻小說中我們或許可以窺知一二。羅伯·里德(Rob Reid)是一位喜歡寫科幻小說的創業者,他曾為蘭登書屋和一些媒體提供小說著作。因曾在硅谷做投資工作,所以他有機會廣泛接觸人工智能、量子技術和生物化學等前沿科技的專家,于是他把這些領域的知識融合到自己的科幻小說中。他借助想象力,以科幻作品為載體,為人類的未來進行了一些前瞻性的描繪。
熱武器槍支帶來的傷害遠超冷兵器造成的傷害
在未來,我們需要小心一些喪心病狂的人對人類社會造成大規模的傷害。
戰爭販子或恐怖分子因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嚴重傷害而被人類共同防控,但隨著科技的發展,有一種現象必須引起我們的廣泛重視:現在,普通個體利用新技術對他人、對社會造成大規模傷害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大,危害也將越來越嚴重。
以前,我們熟知的傷人案件,攻擊者使用的兇器多是刀子、剪子甚至螺絲起子等隨手拿起來的工具,這算是千年來使用的冷兵器,單個案件里受到傷害的人數有可能是少數幾個人。隨著科技的發展,熱武器逐漸取代了冷兵器,一次傷害人數就能超過冷兵器的數十倍,比如,2017 年拉斯維加斯槍擊案,兇手使用了多支突擊步槍屠殺了58人,傷者人數高達500多人。
H5N1病毒傳染性弱,但致死率超過埃博拉病毒
現在地球上大約有75億人口,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有超過3000萬人患有抑郁癥等精神類疾病,每年大約會有80萬人選擇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而其中的一小部分選擇了一種更為極端的虛無主義路線——通過選擇傷害更多人的方式死去。比如,維基百科通過統計2018 年美國發生的上百起大規模槍擊事件,發現這些案例中有一些兇手被擊斃,也有一些是當場自殺的;又比如,2001年發生的令世人矚目的911事件,3000人遇難,這種傷害是普通武器的幾十倍甚至百倍。
試想一下,在這個世界上的某個角落,總會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他們可能有著自己也無法控制的嚴重情緒障礙,最終可能成為自殺虛無主義者,甚至,也可能是打算同歸于盡的恐怖分子,如果他們知道某種方法或者技術,那肯定會嘗試最大化地傷害更多人。問題來了,在未來,他們可能想使用的武器是什么?
新技術給人類帶來光明的一面,但危機也隨之而來。
2011年曾經爆發過一次H5N1病毒,這種病毒能殺死60%的感染者,致死率超過埃博拉病毒,但它的傳染性很弱,自2015年以來只造成了不到50人死亡。于是,病毒科學家出于研究目的編輯了H5N1的基因,?獲得了更高傳播性和致死率的新病毒突變體。荷蘭和美國的兩位科學家分別把研發新病毒的研究實驗論文投給了《自然》與《科學》雜志,希望這些文檔能幫助全球科學家繼續研究病毒的演變。但這卻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僅公眾在擔心,即便是科學家群體也有爭議,各個國家衛生部門也持針鋒相對的觀點。最終這兩本雜志并未公布實驗的細節,以防被歹人利用。
飛機失事造成的傷害大于普通武器
病毒DNA展示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引發了巨變
傾斜的白色線條是摩爾定律,它展示了計算機是如何變便宜的:用一個單位貨幣所能買到的計算機性能每隔18個月翻兩番;陡峭的綠線展示了基因測序如何變得越來越便宜和高效的
政府衛生部門和大眾的擔心很好理解:如果這些實驗室管理不善,病毒被帶出實驗室,就可能引發成千上萬人死亡的大規模疫情。而一些科學家則認為,我們需要和病毒做斗爭,就必須要盡可能全面了解它們的突變和傳染機理。為什么新的科研進展會引起如此大的爭議和擔心?
以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為例,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在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引起了一場巨變。與其他基因編輯手段不同的是,它使用起來廉價、迅速且簡單,因此能很快席卷全球實驗室,并在多個領域得到應用。比如,它能糾正導致某些疾病的基因錯誤,從而消滅一些疾病;它也可以消除導致疾病的微生物和病毒,根除地球上的一些害蟲,比如瘧疾、蚊子;甚至在農業研究領域它也有發展前途,可以培育更健康的新型食物……可以說,這個新技術的發展速度比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還要快很多倍。
讓我們想象一個場景:一個天才的病毒學家抱著推動科學進步的希望,也為了更好地理解流行病,他設計了一個新的像水痘一樣具有傳染性、和埃博拉一樣致命的病毒。然后,他的大學實驗室被黑了(大學實驗室被黑客攻擊并非科幻故事,美國曾有300多所大學被黑客攻擊過),于是包含那個病毒基因的文件被傳播到互聯網的黑暗角落。如果文件一旦散播出去,就有可能會被一些人濫用。也許現在制造這些病毒還需要各種高級的技術手段和設備,但或許十年,也或許是二十年后,我們在一所高中實驗室中就可以找到這些基礎的生物實驗設備進而產生出病毒。
我們無法忽視這種風險。
對基因和病毒進行科學研究,可以治療人類的病癥,可以防治病毒微生物造成的傳染病,但也可能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成為一種傷害別人的武器。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大范圍傳播,成為百年未遇的大流行病。這次疫情給人類造成了重大影響,但同時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一定要謹防未來發生人為的病毒傳播事件。如何預防?
首先,大力發揮高新技術在社會發展和公共治理領域的作用。現今合成生物技術發展迅速,各國應該加強合作,形成某種管理協調機制;
第二,贏得專家的支持。假設有101萬名專家,其中有1位專家持相反意見,我們還有剩余的百萬名專家支持。舉個例子,針對轟動全球醫學界的“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中國遺傳學會、中國細胞生物學會、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以及一批科技工作者相繼發出嚴正聲明,表明中國科技界的鮮明立場和堅定態度,反對挑戰科學倫理的任何言行;
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指數:短時間內病例數就從最初的百例上升到百萬例
第三,為了應對未來技術的簡單化、便宜化,從現在開始準備和建立一套機制來控制新技術的應用;
第四,社會的全員參與。對新技術的影響不能僅僅依靠某一方面的專家來負責,還需要民眾和跨越社會各個系統的重視;
第五,心理健康問題的疏導。很多有自殺式謀殺行為的人懷有嚴重的、難以治療的抑郁癥或創傷后應激障礙,因此幫助他們走出心理、精神上的困境,有助于降低整個社會的風險。
最后,人類一定要嚴肅對待新技術。冷戰過后,核武器一直像達摩克里斯之劍一樣懸在人類的頭上,我們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是因為每個人都理解和重視戰爭的危險。這次全球傳播的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病給我們提了醒,可能未來病毒武器化是個聳人聽聞的想法,但這種恐懼足以讓我們重視起來。
DNA復制蛋白合成、轉錄和翻譯
盡管人類想象出的所有恐怖場景并不會完全實現,我們離那些危險也仍然有些距離,但我們卻可以從現在就重視起來,不讓它發生。
(責任編輯 / 岳萌?? 美術編輯 / 張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