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按照最新國際標準,F-35“閃電Ⅱ”作為一種中型第五代戰斗機,是美軍裝備的第二種五代戰機,該戰機的研制與裝備也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傳奇項目”!F-35戰斗機起源自美國聯合攻擊戰斗機(Joint Strike Fighter JSF)計劃。該計劃是美國軍隊一個超越時代的項目計劃,根本目的是將美國空軍的中輕型戰斗機、美國海軍的艦載戰斗攻擊機、美國海軍陸戰隊以及英國皇家海軍的艦載垂直起降戰斗機等諸多軍種的型號需求“一勺燴”,完全統一起來!美國軍隊就計劃裝備2400多架,而其他多國也會大量裝備,完全替代美、英軍中F-16、F/A-18A/B、AV-8B、“鷂”式等多種作戰飛機。
F-35作為世界先進戰斗機之一,其先進性主要體現在五代戰機應具備的4個“超級”(也就是4S)標準上——隱形、超音速巡航、超機動、高級作戰態勢和信息效能。沒有4S,就不能稱為完整的五代機!第五代戰機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現代空戰的概念,它們的裝備也使美國空軍在空中優勢戰機方面確立了一個真正的“代溝”。
隱形方面,F-35戰斗機的隱身設計全面借鑒了F-22重型戰斗機、F-117戰斗轟炸機和B-2戰略轟炸機的隱形設計技術與經驗——外形進行了隱形修型設計,整體涂敷隱形涂料,彈藥主要以內置彈艙掛載為主。所以,F-35雖然隱形能力不如F-22,但在雷達的分米波和厘米波段,F-35前向雷達反射截面RCS僅為0.065平米,與4代機(如F15、蘇27等)相比低兩個數量級,被發現距離減小了50%。另外,F-35紅外輻射強度也被削弱很多,被光學和紅外設備、導彈鎖定的概率大大減小。
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方面,F-35戰斗機使用的F-135系列發動機,推比超過10,動力強勁,使得外形比較臃腫的F-35總體機動性不差于任何一種4代半戰機,也自然優于各種4代戰機。作為垂直起降型的F-35B,使用的是F135-PW-600型發動機。為了滿足該機垂直起降要求,F-35B參考了冷戰對手——蘇聯海軍雅克-141型艦載殲擊機的設計布局,使用升力風扇+發動機噴管下偏+調姿噴管的動力方案,也就是起飛時發動機尾噴管偏轉沖著地面,機體中部升力風扇同時工作,由調姿態的輔助噴管保持機體平衡,實現F-35B的垂直起降能力。

2014年,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百年展展出的F135-PW-100 動力裝置
在作戰態勢感知和信息效能方面,F-35堪稱人類歷史上航電設備最先進、功能最全面的戰斗機!其將相控陣雷達系統、光電瞄準系統、分布式孔徑系統、識別設備等融于一身,為飛行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戰環境態勢感知能力。F-35全系列都裝備AN/AGP-81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工作模式多,性能強大,搜索范圍達到4代機F-16上平板縫隙陣列雷達的3倍。F-35的另一大法寶,是光電分布孔徑系統(EODAS),它由分布在F-35機身的6套光電探測裝置組成,該裝置可實現360°環視,并將探測到的空情信息投射到飛行員佩戴的頭盔顯示器上,為飛行員提供一個圍繞飛機機身的全景視野,使飛行員能夠“看透”飛機的底部和側面,消除觀察死角,極大地提高該機的戰場生存能力。第三個法寶,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光電瞄準系統(EOTS)AN/AAQ-40 ,作為第3代凝視型前視紅外(FLIR)系統,它可以幫助飛行員進行武器系統的光學指示,實現目標自動跟蹤、紅外搜索和激光指示、測距等功能!最后,所有的信息都匯總到F-35飛行員的頭盔顯示器系統(HMDS)與8x20英寸(1英寸=2.54厘米)的大型全景多功能顯示器(MFDS)上,這些顯示系統的智能化程度,也大大超過了上一代飛機。

F-35B(推力向量)垂直起降動力解剖圖
擁有這些絕世神功,F-35基本上就能橫行江湖了。
作為一款準備大量裝備的戰斗機,F-35憑借先進的性能與較好的機動能力足以應對任何戰機的威脅。
盡管F-35外表臃腫,也只有一臺發動機,與雙發的 F-22的在飛行性能尤其是超音速性能上有較為明顯的差距,但其憑借先進的氣動外形與機體結構設計、F-135系列發動機的澎湃動力,機動能力其實并不差。F-35戰機憑借其隱形能力、強大的態勢感知和信息化戰力,可以做到先敵發現,先敵射擊,在現代空中攻防作戰中可基本立于不敗之地,對付4代機更可實現完全碾壓。
當然,空戰只是戰斗機性能的一個方面。如今的戰斗機多用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畢竟2008年西方經濟危機之后,世界經濟發展勢頭乏力,計劃裝備F-35的國家,基本都準備利用有限的預算讓F-35盡可能的完成更多的任務。另外,在作戰中盡可能減少機型,實現護航、電子戰、對地攻擊飛機一型多用,對作戰的組織、指揮與后勤保障也更加有利。所以,本是偏重對地打擊的F-35戰機,其多用途能力的擴展顯得越來越重要。除了美國外,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小國家,更是完全倚重F-35的多用途能力。


可以這樣說,F-35是一款“三分制空、七分對地”的戰斗攻擊機。F-35A在隱形狀態下彈艙內置2枚2000磅或者4枚1000磅彈藥,精確打擊能力很強,載彈量完全按照第一代隱形戰斗轟炸機F-117A的標準配置,而且還能保持一定機動能力。F-35A/B/C型,在隱形狀態下,都可在彈艙內攜帶AGM-154型JSOW彈藥撒布器或者激光制導炸彈,當天氣狀況好、能見度較高時,可以近距離精確攻擊倉庫、飛機掩體、橋梁等點狀固定目標;在復雜天氣條件下,使用聯合制導攻擊武器(JDAM,中文:杰達姆)打擊各種固定目標。當然,F-35也可以在外掛架上攜帶更大的空地導彈,不進行隱身突防,進行防區外打擊,讓導彈代替飛機突防。
當然,設計指標強大、設計理念先進的F-35,真實表現還需通過一系列而不僅是一兩次實戰去表現。目前,F-35暴露出來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散熱能力太差。F-35頂著“人類歷史上航電設備最密集戰斗機”的帽子,必須使用大量燃油對內部設備、彈艙進行液冷降溫。使用中發現,當燃油較少時,F-35需要打開彈艙蓋吹空氣輔助散熱,而這會破壞F-35的隱形性能——開著彈艙蓋的F35戰斗機進入戰場,在較遠距離就會被對方雷達輕易發現并鎖定。
除此之外,“過度先進”的F-35,其實還存在各種比較嚴重的問題,需要在今后花大力氣解決。
畢竟,F-35是想以一個型號,讓美國空軍、海軍、陸戰隊都滿意,但那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即使再先進也只能是差強人意了。
(責任編輯 / 岳萌? 美術編輯/張志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