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博物館是提供知識并使更多的人獲得知識的場所,逐漸成為一個地區或國家文明的象征[1]。網站是博物館的網絡門面,更是網絡空間的展示平臺,構建一個網絡空間中的虛擬博物館是擴大影響、提升形象的重要突破點,將深刻地影響實體館的發展。但地方博物館網站受到資金、技術、人才和機制等問題的困擾,只能在低水平徘徊,可以借鑒環濠河博物館群的模式,構建網絡虛擬群體,形成集群效應,擴大影響,爭取民間資助和政府支持,實現線下線上同步發展。
關鍵詞:地方博物館;環濠河博物館群;網站;建設
中圖分類號:G26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14-00-04
南通環濠河博物館群作為2013年全國唯一文博項目、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由中國第一個博物館——南通博物苑在內的17個文博館構成,具有文物、行業、非國有性質,其中國家級博物館3個,在全國非常具有代表性。因此研究其網站建設,對其他地方博物館的網站建設能起到借鑒作用。本文從互聯網視角,對環濠河博物館群所包含的各文博館網站建設的情況展開研究,以優化博物館的運作體系,提升博物館的供給能力。
1 博物館網站的建設要求
根據《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推動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與發展深度融合,推動文物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推進智慧博物館建設工程,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研發智慧博物館技術支撐體系、知識組織和‘五覺虛擬體驗技術,建設智慧博物館云數據中心、公共服務支撐平臺和業務管理支撐平臺,形成智慧博物館標準、安全和技術支撐體系”,結合《博物館評估暫行標準》和《國家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指標》,博物館網站應該具備信息發布、藏品展示、游客互動等功能模塊。
信息公布包括博物館介紹、規章制度等內容,還應提供博物館的地理位置、聯系方式、參觀游覽線路介紹、開放時間、展覽信息、學術研究、社會教育等信息,這是人們參觀前需要的基本信息。藏品展示包括基本陳列的主題和展品說明,還包括臨時展覽主題和展品說明以及館藏未展出的藏品信息等,展示形式在傳統的高清晰度圖片、視頻和動畫形式之外,還應有效利用數字虛擬技術等新技術手段,使更多人不受時空限制,可以通過網站實現對博物館的參觀。游客互動包括游客留言及建議、討論區,提供在線咨詢等。學術研究指公開用以支持科研的公共資源共享服務信息與服務方式、公開科研項目及科研學術成果、公開學術活動信息。社會教育指公開各類教育活動的主題、適合對象、活動時間、活動地點和參加方式,公開接納在校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滿足社區和公眾需求。
2 地方博物館網站建設情況
由于環濠河博物館群包括的文博館共17家,樣本數量不多,所以采用啟發式評估和用戶測試兩個方法對各博物館網站進行調查。
參照項的設計是通過對博物館網站建設要求的研究,同時參照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院、陜西省博物館等知名博物館網站建設樣本分析,主要有服務功能、藏品展示、交流互動、教育研究等內容。主要觀察在信息化環境下網站的數字化運用情況。數據詳見表1和表2(數據收集截至2020年4月30日)。
通過分析調研的數據,發現17家文博館中12家建立了網站,其中9家有獨立域名,3家掛靠在所屬單位,其中5家非國有博物館建立了有獨立域名的網站。12家網站中,信息及時更新的有6家國有博物館,更新的內容以領導視察、活動及展訊為主,其余2家非國有和4家國有文博館至少1年沒有更新。提供學術研究資料和科普教育的網站有9家,其中非國有博物館1家,內容較少且為幾年前更新的,其他8家國有文博館中只有南通博物苑及時更新學術研究資料和科普教育內容,其余的全部停止更新。作為網站重要內容的服務功能模塊,12家文博館的網站都把開放時間設計在網頁的顯要位置,提供館內導覽圖的有4家國有文博館,只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提供交通信息的有7家國有文博館,有4家國有文博館提供參觀指南。
網站的互動設計方面,以電話和電子郵箱形式進行互動交流的為12家;通過設計留言板進行互動的為4家,調查發現真正留言的參觀者非常少,基本沒有網站對留言有回復;所有網站都沒有提供在線咨詢。
在藏品展示方面,通過傳統圖片展示的有12家,采用視頻介紹展示的為1家,采用動漫形式介紹展示的有1家,采用虛擬技術展示的有3家,通過3D技術展示的有2家,音頻講解的有1家,采用2種以上方式介紹展示的有3家。其中2家非國有博物館只有圖片展示的形式,南通博物苑和中國審計博物館能根據內容采用不同的展示介紹形式,效果較好。
3 問題及原因
通過以上調查數據和分析,發現環濠河博物館群各文博館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館網站建設、管理和運行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國家一級博物館南通博物苑和國家三級博物館中國珠算博物館、中華慈善博物館和中國審計博物館網站建設較好,非國有性質的南通沈壽藝術館、南通風箏博物館及南通藍印花畫布博物館相較其他文博館存在一些差距。究其原因,其一是經費投入問題,重點特色博物館有能力、人力、物力和財力不斷優化網站;其二是政策推動,南通市政府和相關單位對博物館建設長期的重視和支持,使得國有性質的博物館基礎較好,尤其是《環濠河博物館群整體提升實施方案》中提出支持爭創國家等級博物館,網站是評定等級的重要內容指標,規模大的博物館在獲得人才和經費扶持方面更具優勢。
第二,網站雖然為公眾提供了基礎功能服務,但無論是內容與形式,還是公眾體驗都有所欠缺,網站內容提供不全面。有研究指出,互聯網技術已經進入了Web3.0時代,隨著我國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大眾的信息化需求也不斷增加,博物館網站應該適應這一變化進行調整。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形式單一。12家網站在內容展示時僅1家采用了視頻形式,1家采用了動漫形式,3家采用了360°實景漫游虛擬技術,2家采用了3D交互展示技術,1家提供了數字音頻解說。傳統的靜態展示、簡單的單位介紹,是Web1.0時代的特點,是20世紀博物館網站的呈現形式,卻也是所調研12家文博館主要甚至唯一的呈現方式。
二是網站互動性、時效性與易用性較差。博物館以教育、研究和欣賞為目的,使參觀者在參觀中學習,在瀏覽中獲得知識,參觀者與博物館的互動或者參觀者之間對博物館問題的互動,是博物館參與參觀者生活學習的重要方式。12家文博館只有4家以留言板的形式進行互動,從留言板使用情況的調查結果分析,效果并不理想,所調查的對象網站全部沒有提供博客、微博、社區網站、論壇等新互動方式。6家文博館網站能夠及時更新,其余幾個月甚至幾年更新,通過調查發現,網站的更新以領導視察和展訊為主,藏品內容很少更新,學術研究資料和科普教育除南通博物苑外已基本不再更新。
三是網站打開速度慢,對瀏覽器的兼容性差。Adobe Systems公司宣布,旗下Flash Player計劃將于2020年停止更新和分發,眾多瀏覽器逐漸不再支持基于Flash技術編寫的網站。在對各文博館調查的過程中,9家網站還在繼續使用此技術編寫的網站,需更換多個瀏覽器方能打開網站瀏覽。同時,9家網站因為服務器或網站自身優化問題,打開速度緩慢,嚴重影響了瀏覽效果。
第三,濠河博物館群各文博館網站各自為政、互不關聯、缺乏統一組織。南通環濠河博物館群作為國家級的文博項目,是南通市對外展示的亮點,也是重點打造的一個名片。在對12家文博館網站的調查中,發現各館網站之間沒有鏈接、沒有關聯,2012年第一批環濠河博物館群成員也沒有在網站中體現出環濠河博物館群。各館之間沒有統一組織,難以實現強強聯手,難以形成凝聚力、影響力。重視線下、忽視線上是目前環濠河博物館群網站存在這一問題的主因,隨著“互聯網+”思維的深入,相信各館網站將有統一的建設和管理,最終提升博物館的職能、優化博物館的功能,實現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2]。
以上反映了環濠河博物館群各館網站存在的問題,同時也反映了各館的管理者對互聯網的發展、新技術和新理念還缺乏必要的了解。隨著網站的管理和運行,網站的數據越來越多,網站的每一次技術更新都將耗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財力,這也是各館網站發展滯后的一個原因。網站內容的數字資源建設,是一個長期的、艱難的過程,比如學術研究和科普教育就需要大量人力、財力的投入才能持續進行,僅依靠各館自身很難完成。
4 建議及措施
4.1 建立環濠河博物館群網站咨詢組織
建議在環濠河博物館群管理委員會下專門設立各館網站咨詢組織。數字博物館是博物館的另一種存在形式,將來網絡空間是博物館發展的一個重要陣地。網站是各館的網絡門面,更是網絡空間的展示平臺。構建一個網絡空間中的虛擬環濠河博物館群是整體提升的重要突破點,是體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的一個亮點,將深刻影響各實體文博館發展。因此需要有一個專門的組織負責規劃和管理,各館網站既要體現出各自文博館的特色,又要體現出環濠河博物館群的整體要求,避免各館網站的同一化,體現各館的差異化,同時服務于環濠河博物館群作為國家級文博項目的定位。該組織負責為各館網站建設提供規劃、設計方案、技術等方面的咨詢和審核,保證網站建設的質量。
4.2 設立網站專項扶持資金
在大力發展民營博物館政策的推動下,將來會有更多的博物館加入環濠河博物館群,因此必須設立專門用于該群網站的扶持資金,保證各館網站的質量,維護數字化虛擬網絡空間中的環濠河博物館群。網站的建設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網站的運行與維護。規模大、級別高、資金充足的博物館能夠獨立負責,沒有能力負責的可以利用第三方服務機構負責網站的運行與維護,強制要求定期提供更新資料,使用專項資金補貼相關服務費用,保證各館網站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 高婷.現代博物館的困境與機遇:中國內地博物館生存之路探究[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129.
[2] 高亮.以“博物館+”推動博物館轉型發展[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7(08):146.
作者簡介:曹文防(1979—),男,江蘇徐州人,研究生,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理論與實踐。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8年度南通市社科基金項目“新媒體背景下南通環濠河博物館群數字化現狀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8CNT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