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西少數民族眾多,紅瑤是瑤族的一個支系,其中紅瑤女性服飾的色彩與圖案展現了紅瑤民族文化的很大一部分,以工筆人物畫的形式去表現記錄紅瑤民族的文化,本文主要簡述了紅瑤女性服飾色彩圖案的特征以及探索紅瑤服飾色彩圖案與工筆人物畫結合的合理性。用中國傳統的繪畫方式記錄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和文化。
關鍵詞:紅瑤、服飾、工筆人物畫
廣西壯族自治區居住著壯、瑤、苗、侗、回、京、彝、水、仫佬、毛南、仡佬11個少數民族,他們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區各地。很多美術創作者前赴后繼、一次又一次的來到這片土地,感受和取材少數民族文化及其精神作為創作源泉。各民族生活習慣、理想追求各異,形成了多元且齊放的民族風情。每個民族擁有自己的服飾和文化,每個民族服飾的色彩與圖案各有特點,大多色彩鮮亮,圖案豐富,具有極強的裝飾性和表現力。
一、紅瑤女性服飾特征
瑤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在廣西分布甚廣,其支系眾多。紅瑤作為其支系的一部分主要居住在桂林龍勝各族自治縣,居住環境主要為山區。因身穿紅色衣服的而得名紅瑤,其女性服飾以紅色為主,白色、黑色、綠色等為輔,色彩不多但十分靚麗,花紋以幾何圖案和袖子環形為主,在衣服上較為繁密。下裝主要是黑、白、紅相間的百褶裙,裙子下部點綴有綠色塊面,花紋不多。紅瑤女子喜織繡,針繡技術是輩輩教授流傳下來的,至今仍保留著通過傳統的織布機和手工刺繡相結合制作民族服飾,其工藝傳統繁瑣且講究,制作工期較長。
紅瑤女性日常裝束為蓄發盤頭戴頭巾,耳朵和手配有銀飾,服飾為上衣下裳,上衣分為織衣和花衣(也稱作繡衣)。下裳則通常為花裙。
蓄發盤頭戴頭巾是因為紅瑤女子從小有蓄留頭發的習俗,并有特殊的養護秘方養護頭發,而且紅瑤女子表現自己婚否是通過其發飾的不同,紅瑤未婚女子通常將頭發盤于頭頂,頭巾完全包住其頭發。紅瑤已結婚未生小孩婦女通常將頭發盤于頭頂一圈,頭巾包住頭頂盤的頭發,也可不戴頭巾。結婚已生小孩的婦女,將頭發盤于頭頂一圈,且在額頭處盤一發髻,頭巾包住頭頂盤的頭發露出額頭處的發髻,也可不戴頭巾。多數女性會在額頭發髻后面插入一木梳,方便隨時打理秀長的頭發,亦可作為裝飾。
紅瑤女性銀飾主要有耳戴圓銀耳環。手戴銀手鐲,手鐲中部一圈有規則突起的花紋裝飾。中指戴銀戒指,戒指上掛有鈴鐺作為裝飾。
上身穿紅色寬袖右襟壓左襟織衣,花紋主要為白色的方形和白色黑色的條紋均勻分布在上衣中。著這種裝束多為未婚的女子,其服裝紅色鮮亮,也有部分已結婚或已有小孩的婦女著這種裝束。花衣(也稱作繡衣)為紅色寬袖右襟壓左襟,前胸至后背處有一馬甲形的圖案,圖案里分布著幾何形狀的花紋,兩袖為紅色,分布著白色、黑色環狀花紋。腹部和背下部為黑色。著這種裝束多為已婚或已有小孩婦女,其服裝的紅色偏暗紅。下裝最常見的為花裙,腰間束白色較寬布條,再在白色布條上綁紅色織繡腰帶,腰帶結系于背面,腰帶兩頭有紅、白、黑、橙相間的流蘇穗作為裝飾。腰間圍黑色圍裙,圍裙上繡有類似牡丹花、山茶花的刺繡。下身穿寬松齊膝的百褶裙,色彩以黑、白、紅、綠為主,花裙分為上段為黑色,中段為白底上有黑色花紋,下段為紅綠相間。小腿有黑色綁腿,膝蓋下方綁腿上纏有白色布條。腳穿紅色或黑色布鞋。
二、紅瑤女性服飾色彩圖案在工筆人物畫中應用的合理性
紅瑤女性服飾特點鮮明,服飾色彩不多但十分豐富和諧,整體以紅色為主,黑色和白色為輔,點綴以綠色。服飾色彩明快亮麗不艷俗,整體統一和諧有對比,讓我們感受了紅瑤人民的熱情和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愿望。紅瑤女性服飾圖案繁多且精美,多由幾何形構成,這些幾何形都是表現自然中的事物,如:高山、流水、樹林中的蟲魚鳥獸、花草。展現的是紅瑤人民對自然與生活的熱愛,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追求。
紅瑤女性服飾色彩整體統一在紅色里,織衣的紅色偏玫紅色,色彩的明度純度適中,整體和諧統一;花衣(繡衣)的紅色偏深紅、暗紅色,色彩明度純度較低,整體沉穩厚重雅致。花裙上有綠色相配,純度明度適中,給整個服飾增添了對比色,增加了精氣神,其塊面小,在服飾中不會顯得太耀眼。紅瑤女性服飾的色彩完全符合現代工筆畫審美中要求色彩和諧統一、明快雅致且豐富。
紅瑤女性服飾圖案在服飾中整體為上繁下簡,有一定的疏密關系。紅瑤女性服飾圖案的排列在以線造型、以線為骨的工筆人物畫中形成了自然的節奏感,讓畫面變得豐富精彩。
紅瑤女性服飾圖案的裝飾性和節奏感極強,表現力十足,用工筆人物畫的形式進行表現會讓畫面具有力量感。以工筆人物畫細膩唯美的效果展示紅瑤女性服飾色彩與圖案的精美絕倫。工筆人物畫畫面很大的特點是平面性,紅瑤女性服飾中豐富的花紋裝飾性正好與工筆人物畫的平面性相融合。
紅瑤女性服飾色彩圖案在工筆人物畫中的應用即是對工筆人物畫題材的一個補充豐富,也是對紅瑤民族文化的一個記錄和傳播,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選擇。紅瑤女性服飾的色彩與圖案是紅瑤民族歷史文化的記錄與積淀,展現的是瑤族人民一輩輩的生活愿望與精神追求。
如今通訊發達,文化交流便利、迅速,生活節奏快,人們心態浮躁,通過工筆人物的形式展現少數民族簡單、純粹、有理想,積極的生活態度,能很好的讓大家靜下來,慢下來去思考。這樣的少數民族題材通過畫家用工筆人物畫細膩,唯美的形式表現,這要求畫者靜下來潛心創作,深入思考,表現少數民族人物的精氣神。從觀者的角度來看,也給身處城市迷茫的自己,帶來一縷清風,讓自己回歸初心。
三、結語
美術家的創作沖動往往是一瞬間的真情實感的觸動,具有獨特的靈性。而這種觸動需要真切的感受和深厚的情感來激發。少數民族以其純粹、質樸、善良、勤勞的形象感染著無數人,很多藝術家依靠表現少數民族題材作為突破口,從而取得自己在藝術道路上的成就。把自己對采風及現場感受的情感融入自己的繪畫中,從民族服飾色彩圖案,人物形象精神面貌上去表現民族文化內涵。這是作為新時代美術家們的創作原則與創作責任。我們中國畫學習者要用中國傳統的繪畫方式向世人更多的展現我們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發揚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展示中華民族的偉大成功。
作者簡介:張宇(1995.5-),男,漢族,四川綿竹人,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漓江畫派學院,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美術學,研究方向:中國畫人物研究。
(作者單位: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