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本刊全媒體記者 卞瑞鶴 通訊員 孔德賢 實習記者 趙嘉琦
九曲黃河,猶如一條長長的彩練,穿過中原大地東流入海。新鄉市平原示范區韓董莊鎮楊廠村,則像一顆珍珠,鑲嵌在黃河北岸。
5年前,楊廠村是一個出了名的省級貧困村,這里位于河南省“三山一灘”重點貧困區。受區域位置的限制,交通閉塞,經濟落后,群眾致富沒門路,村里發展沒出路。2017年11月,李汝江擔任楊廠村駐村第一書記。軍旅出身的他秉承“忠誠、奉獻、愛國”的戍邊精神,俯下身子,真抓實干。不到3年的時間,他帶領著楊廠村完善了基礎設施,打造了黨員隊伍,發展了優勢產業,闖出了一條脫貧致富、全面發展的振興之路。
楊廠村地處黃河灘區,由前楊廠、后楊廠、小任莊和胡窯4個自然村組成,656戶、3138口人,是韓董莊鎮最大的行政村。
今年50歲的李汝江,曾在中哈邊境守防27年,多次立功受獎,曾獲國防服役銀質紀念章。楊廠村是河南省委辦公廳的定點幫扶村,16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村子大,問題多,基礎條件差,脫貧任務重。2017年,正值脫貧攻堅關鍵之年,李汝江主動請纓,要求前往楊廠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楊廠村顯然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用村支部副書記劉文富的話說,當時的楊廠村“街道坑洼不平,村里臟亂不堪,在村里走一圈,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當李汝江腳踏塵土走進楊廠村時,歷經無數邊關風雨的他,心頭還是不由得一緊。但在李汝江心里,“忠誠、奉獻、愛國”是戍邊精神的實質和內涵,作為一名軍人,面對任何困難,都要迎難而上。
從來到楊廠村的第一天起,李汝江就開始了構思和謀劃。他每天用腳步丈量著大街小巷,用俠骨柔情關心著村民百姓。27年前,他將美好青春獻給了高原邊防;如今,他義無反顧走到了脫貧攻堅的最前沿。
為了方便工作,他將愛人接到村里為自己提供“后勤保障”;村里人才少,他通過關系協調4名大學生來做義工;街道垃圾成堆,他想方設法購置8臺垃圾清運車;沒有清潔工,他自己出資6萬余元,把村里8名貧困人員組織起來;看到貧困戶生活困難,他經常自掏腰包300元、500元地給予接濟……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兩年來,李汝江把楊廠當家鄉,視村民為親人,一心付出,不求回報。群眾對他更是敬愛有加,感恩不盡,干群關系魚水情深。
躺在病床上,76歲雙目失明的五保貧困戶劉甫亞在彌留之際,一聽到腳步聲就問“是李書記來了嗎?”60歲的貧困戶張大智,養了一只漂亮的大公雞,逢人就說,這是特意給李書記留的;70歲的王玉全是個啞巴,每當有人到他家走訪,他都要拉著來人的手,指著門口新修的道路和家里購置的物件,興奮地比畫著向李汝江表示感謝……
一走進楊廠村村委會,人們都會心情振奮。迎面墻體上,“黨旗紅,事業興”的紅色標語莊重醒目;走廊里和辦公室,有的懸掛著黨旗,有的張貼著黨史,有的書寫著入黨誓詞。這里處處顯示著“黨”的標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p>

給錢給物,不如給一個好支部。作為河南省委辦公廳派駐的第一書記,李汝江對基層黨建的重要性更為看重。結合楊廠村村情,他探索出了“建強一個組織陣地、營造一種黨建氛圍、實施一項交班制度、組織一次黨日活動、制定一套管理辦法”基層黨建“五個一”工作法。
“五個一”工作法的有效實施,使楊廠村黨員干部的政治意識、思想覺悟,以及工作能力快速提升。“特別是每天早上的交接班制度,就像我們的‘充電站’和‘加油站’。黨員干部在一起盤點工作,交換意見,共想辦法,這是我們村解決疑難雜癥的法寶?!睏顝S村黨支部書記胡封昌激動地說。
制度有了,落實是關鍵。兩年多的駐村工作中,李汝江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每天早晨,他都堅持6點鐘起床,然后在村里角角落落走一走,看一看;每天上午的例會,他都雷打不動準時組織召開;星期天或節假日,他堅守在村開展工作已成常態……在大家眼里,他是名副其實的“拼命三郎”。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在李汝江的帶領下,楊廠村很快擁有了一支團結有素、堅強有力、能征善戰的黨員干部隊伍?!安还芪覍碓诓辉谶@里,這‘擰成一股繩的力量’,誰也帶不走?!崩钊杲吲d地說。正是這樣一支隊伍,使楊廠村“小散亂污”治理、打通斷頭路、土地流轉等難題迎刃而解。
時至今日,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解除。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春節沒有過完就早早回村的李汝江,帶領著楊廠村60多名黨員干部,不辭辛勞,不畏風雪,日夜防守,確保全村村民無一人感染,向黨和國家遞交了一份完美答卷。
“原來我在鄭州一家攪拌站打工,離家遠,工資低。自從來到由甲田,每月工資都在3500元以上,也方便照顧家了。去年,在李汝江書記的幫助下,我把家里破舊的房子進行了翻新,還添置了許多新家具?!痹跅顝S村由甲田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由甲田),楊廠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婁彥國總是樂呵呵地忙里忙外。今年56歲的他,腿有殘疾,妻子患有智障。婁彥國雖大字不識幾個,但會維修水電,被公司總經理徐桂峰稱為“能人”。
“貧困戶郭百杰50多歲,女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他在公司踏實肯干,還學會了開叉車,月工資4000元以上;貧困戶趙磊華,患有癲癇病,在公司看大門,別看他精神有些問題,但工作認真負責,月工資2500元以上……”說起公司貧困戶的情況,徐桂峰都了如指掌。
脫貧最關鍵的環節是增加貧困戶收入,增收最根本的途徑是發展扶貧產業。
善思者智,善行者遠。2018年,李汝江將以凈菜加工為主的公司由甲田引進楊廠村。凈菜加工是根據客戶需求,將蔬菜加工成不同規格的成品或半成品,減少了垃圾進城,降低了企業成本,受到食品和餐飲行業的普遍歡迎。
不僅扶上馬,還要送一程。一年多來,李汝江幫助由甲田申請項目資金1000余萬元,并不遺余力幫助對接市場。在他的幫助下,由甲田迅速發展,每天為“三全”“思念”“白象”等企業配送200余噸凈菜,年銷售額突破1億元。
2019年,由甲田結合發展需求,建設了20棟大棚試種木耳,結果大獲成功,一棟大棚年凈利潤達2萬元以上。今年,由甲田打算在楊廠村建設木耳大棚200棟。并和周邊師寨村、孟莊村等村進行合作,建設大棚400棟。這些大棚建成后,由甲田采取“統一技術,統一物資、統一管理、統一回收”的合作模式,確保木耳種植標準化、無風險。這樣一來,每年就需要木耳菌包1000萬袋以上。眼下,李汝江正協調由甲田和楊廠村進行合作,共同成立一個菌包廠。
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幫助他們致富增收,由甲田發揮的作用不可或缺。目前,由甲田帶動周邊2000余人就業,為貧困群眾提供150個公益性崗位。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除了凈菜加工,楊廠村還擁有食品加工、光伏科技和家具生產等10余家企業,為周邊提供6000個就業崗位。在產業扶貧的帶動下,楊廠村16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有162戶成功脫貧。他們中的許多人,還建了新房,買了轎車,不僅脫了貧,還致了富。
產業發展了,村集體經濟收入自然豐盈?,F在,通過開發商業街、市場租賃,以及將富余資金投放到公司獲得利益分配的形式,楊廠村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已突破100萬元。等菌包廠建成投產后,楊廠村集體經濟將實現跨越式發展,預計僅此一項年收入不低于150萬元。
如今,行走在楊廠村寬闊平坦的街道上,兩邊路燈佇立,屋舍儼然,村容村貌整潔美麗。村東頭,寬敞的文化廣場是最熱鬧的地方。每天晚上,村民飯后來到這里,或聊天說笑,或載歌載舞。
人們很難想象,眼下富裕幸福、美麗祥和的楊廠村,起步于兩年前李汝江一次大刀闊斧的街道整頓。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李汝江來到楊廠村不到兩個月,就發現村主街道兩旁私搭亂建成風,許多村民見縫插針,搭起棚子、蓋起房子,沿路做起了生意。面對這種情況,群眾心里不滿卻不好意思說,干部覺得不妥但不愿意管。漸漸地,這條路成了一個秩序混亂的市場,堵塞了交通,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
在戍邊養成“硬作風”的李汝江頂住各種壓力,多方溝通,成功拆除主街道違建50余處,并將馬路市場進行了搬遷。與此同時,他借機對4個自然村的56條街道進行了專項治理,拆除私拉亂建260余處,打通了15條斷頭路,規范了宅基地建設。這一舉措,不僅維護了廣大群眾的利益,也為楊廠村的發展掃除了障礙。他一身正氣、敢于擔當的作風,贏得了村民的普遍贊譽。
掃除道路障礙后,李汝江把完善基礎設施和辦好惠民實事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兩年來,他四處“化緣”,多方爭取資金近億元,先后協調實施了30多個項目,硬化了村內道路,美化了村容村貌,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新建了排污管線,修建了文化廣場,進行了廁所改造,讓村民用上了天然氣……
進入2019年,乘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東風,李汝江又在鄰黃河北大堤的胡窯自然村規劃建設了2000畝櫻花海棠園,為楊廠村美麗鄉村建設,增添了更加精彩的一筆。
站在胡窯村一處開闊地舉目眺望,年初栽種的海棠樹枝繁葉茂,一片蔥蘢翠綠,蔚為壯觀。誰能想到,半年前,這里還是一片廢棄多年的荒地,上面坑洼不平,殘磚斷瓦、雜草叢生。面對發展機遇,春節剛過,李汝江就帶領村民平整土地,栽種海棠,將千畝荒地變成了一片花海。
接下來,李汝江將繼續引進企業,依托櫻花海棠園,帶領胡窯村大力發展文旅產業。在櫻花海棠園里開發建設人工湖、溫泉、小木屋、民宿、餐飲等,真正將胡窯村打造成集扶貧基地、苗木基地、網紅基地、觀光旅游基地、婚紗攝影基地于一體的多產融合發展的美麗鄉村,使胡窯村走出一條生態環保、宜居宜業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并帶動周邊4000余人實現就業。
現在的楊廠村,產業興旺、風清氣正,村民收入連年增加,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群眾心里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